重生:桑塔格日记与笔记1947~1963 短评

热门
  • 87 eris 2013-06-05 20:18:31

    想起伍尔夫的那句话,“You cannot find peace by avoiding life”。

  • 51 安提戈涅 2016-07-07 21:11:01

    谢赠书。我更偏爱《重生》。它展现了少女至青年时代的桑塔格是如何塑造精神性自传的、如何从模糊的生活团块中将自我捏出精确形状的。这一时期也是我正在经历的生命阶段,因而我对这种充满女性力量感、激情的内倾式叙事充满了感同身受的理解、认同与陶醉。这一阶段,桑塔格在脆弱与力量之间的摇摆、在爱的挫败幻灭以及工作的尊严骄傲中的犹疑都令人心碎,她是她所喜欢的赫拉克勒斯的女性镜像。幻灭、美丽、力量、虚弱——一切构筑了她的艳光四射。

  • 33 Anastasia蜗牛 2015-07-08 15:42:31

    由于过于个人化,并不很好读。少女时代的自我确认、挣扎煎熬、对知识和性爱的无限贪婪,她真的醉心于活着

  • 18 成知默 2015-01-22 12:48:36

    日记里的早慧少女桑塔格,已然具备斗士姿态,她说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就像性渴求”,在她贪婪的阅读、写作与犀利的点评中,我们已可窥见一个好战的评论家雏形;在与平庸的世界作战的同时,她也与自我抗争,她深陷自己的性向、情欲与婚姻的泥沼中,愤怒而绝望。我们了解她的雄心,也看到了她的挫败,这是一个在情感与精神上均彻底袒露的桑塔格。以及,虽是英语渣,也看出有人名、书名没有采用通译,行文中连绵不断的“+”就罢了,《月亮与篝火》一定要译成《月亮+篝火》是怎么回事?

  • 7 墨梓🐳 2013-08-09 13:49:21

    一个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妙的是她惊人的早慧和精准的把握,使她较早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且一直保持自己的尖锐

  • 2 思郁 2013-05-18 16:18:26

    重读,这个译本相比台版译文还是生涩了些,还是值得推荐

  • 5 暗夜的星辰 2014-10-01 18:55:45

    她渴望愛,害怕獨處,不斷地愛,不斷傷害。談不上別人傷害她,對愛的渴求,對性的渴求,如同她對知識的渴求。“從幼年起”,她“就一直享受著對獲得知識的狂喜。”狂喜就是狂喜,她異乎尋常的早熟,敏感,她的內心世界複雜得猶如整個宇宙,因此她認為自己是屬於內在型作家(同卡夫卡一類),而荷馬,托爾斯泰等在她看來的外在作家似乎偉大得多,他們試圖再現一個帶著令人讚歎的仁慈的世界,而她,則只能是打開癲瘋之瓶的蓋子。她不間斷閱讀與寫作,記筆記,看電影,戀愛,又因為大手大腳愛花錢而不得不多掙錢。她懷疑自己的真誠,覺得話太多,又無法抑制自己內心的感情,她除了對別人訴說,更把這一切訴諸筆端,寫進一本又一本日記中。我熱愛她,還有一個非常簡單的理由:這個摩羯座女孩,對愛的堅定和執著,猶如她對待生活和自我一般,絕不妥協。

  • 2 2013-07-10 20:07:12

    我也要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

  • 2 Rinn 2015-03-02 17:51:32

    令人惊叹的阅读量以及并不让人惊叹却足够坦诚的胡思乱想

  • 1 恶鸟 2013-05-23 20:21:01

    真的是日记,去魅的

  • 2 朦胧熊 2014-11-01 16:12:19

    逛图书馆的时候瞥见这本书,随便一翻,恰巧翻到“51年1月3日,带着对自我毁灭意愿充分的意识+恐惧,我嫁给菲利普”这一页,冲击而又好奇,于是借走此书。14岁—30岁的SS,可谓是作为女人最为年轻美好的时光。日记中的她,更多的却是挣扎、纠结、煎熬与焦虑。对自己同性恋身份、对情·欲·性、对婚姻(与老师P认识才十天就结婚)、对读书与写作等等,均是一种狂乱甚至神经质的书写。从这个意义上说,书和写作拯救了SS,实现了救赎。“我用书籍来浇灌我苍白的心灵”、““对知识的渴求就像性渴求”、“我得扭曲我的灵魂去写作,去享受自由”。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个学术女青年的自我修养,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期许,以及众多的书单、影单。SS更看重自己作家的身份,但显然其评论比小说好。似乎再一次证明,要想写好小说,不能读太多书?

  • 1 海鹰 2013-09-14 07:38:00

    期待下一卷

  • 1 兜里兜80 2013-06-28 12:00:17

    这是一部热爱文学和肉体的日记

  • 1 Peter Cat 2014-09-01 09:00:14

    干货没有想象多,十四、五岁的桑塔格当然是令人惊艳的。但是她并没有完全在日记里掏心掏肺。更多的是事态和筹划而非情感。对性欲确认远超生活之爱。

  • 0 似云 2018-06-08 01:58:36

    实在是太零碎了

  • 1 Glund 2016-03-08 20:02:42

    琐碎、书单、臆想

  • 2 朋友家的模仿者 2019-10-04 23:40:07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越往后我看着越敷衍,各种情绪上的纠缠和关于性的书写看得我疲惫不堪,想必桑塔格的生活也是如此吧。当然我还是羡慕的,羡慕她有理想,她说的咖啡厅和旅馆,她和朋友之间可以有那么多的谈资。年轻时是最有共鸣的,或许我还是一个小女孩儿吧,还不愿意承认未来的发展方向。 唉:-(

  • 0 美丽新世界 2016-04-24 08:24:20

    2016.02.14~为什么有那么多破折号!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