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博士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 短评

热门
  • 5 IdigoCode 2014-05-26 17:39:57

    文献性较强。校订错误:P30萧巴赫与P43肖巴哈前后不统一;P125精神误作精种。

  • 2 小文飞刀 2019-03-17 12:06:01

    自由主义者马克思

  • 6 项平 2021-01-06 12:09:54

    只读了论文部分。虽然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都说原子虚空,但由西塞罗到教会乃至近代作家对前者的剽窃指责是不当的。马克思首先列出二人在认识论(客观感知/主观假象)、真理观(理性/经验)与“反思形式”(偶然性/必然性)的三大差异,继而挑明背后核心问题:如何解决德谟克利特原子概念与感性直观的二律背反(质料和形式之间)的矛盾?比较两者原子概念差异(体积、形状、重量)后,通过讨论原子偏斜运动,马克思认为“伊壁鸠鲁客观化了原子概念中本质与存在之间的矛盾”,亦即区分了始基的原子与元素的原子;被德氏从本质世界排除掉的时间,在伊壁鸠鲁成为现象的绝对形式、偶性之偶性,与现象的被动形式空间相对。以天体为个体性的象征,马克思赞同伊壁鸠鲁哲学的最深处是抽象普遍的自我意识的肯定自身:抽象个体性消融,并和普遍性有意识地对立。

  • 2 沈辰 2017-10-10 20:22:59

    “六经注我”

  • 3 没名 2022-05-13 15:14:52

    如果读过黑格尔《逻辑学》关于原子论的部分就很容易理解🐴的博论,他敏锐地指出了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不同,前者的原子论仍然是由经验得出的假设,一种抽象的范畴,而不是推动经验的原则,他把形式与质料、本质与存在的矛盾分配到两个世界,二律背反则留在了他本人的自我意识中,这与德谟克利特不安息的知识狂热与最后自废双目的结局相吻合,后者则把矛盾设定到原子自身之内,通过引入偏离直线而自由的理念,即自我意识的自为的原则,避免了前者把原子融入必然性的直线运动(质料)而剥夺其个体性,伊壁鸠鲁在此基础上区分了始基和元素的原子,并将时间把握为感觉的自身反映(偶性之偶性/纯变),因而感性就是形体化的时间,感觉也被设定为客观的自身有效准的了。

  • 1 蛇化白娘子啵啵 2013-11-16 19:12:51

    遗失的部分好可惜

  • 0 勺九 2021-10-20 17:10:06

    想学习马克思怎么写博士论文,但限于自身功力太浅,收获甚微……

  • 0 榆杉子 2022-10-02 00:00:25 上海

    惊叹于导师的思辨水准。原子运动“偏斜”的概念太吸引人了,只恨自己自然科学知识不足不能就技术性问题进行评析。不过,就这篇论文揭示的自我意识-唯物主义倾向,我认为他(在23岁)已经超越包括康德-黑格尔-谢林的德国古典哲学了,这还是以重新解读伊壁鸠鲁———这个被人遗忘的古希腊哲学家——做到的。最后我得承认,由于我长期对古希腊思想史的(刻意)不重视,确实对细节性探讨难以领会

  • 0 momo 2023-12-17 04:55:10 上海

    花两周看了原文和一些相关的原著片段,总之没完全明白自我意识哲学立场的思想源流,还要再读(一直以来都有一个感觉,如果要真的准确理解每一个文本就要去读大量相关的哲学原著,但我总感觉一直读这些就会有点儿悬浮的感觉,需要和历史社科的东西换着读

  • 0 zbe599 2022-07-31 17:12:26

    改良主義,洛克休謨。

  • 0 Erio 2022-06-20 11:52:10

    但凡只看了博士论文,也不至于再信ZZ必修四一个字。

  • 0 チリ大統領 2022-07-04 22:13:06

    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需要再重新看。

  • 0 等待如果 2022-05-08 17:00:23

    坦率地说,读不太懂,也打不了分,是自己修养太弱了。本来读第一篇关于原子论的时候,就读得云里雾里,还安慰自己可能是自己物理太差了,到第二篇黑格尔的时候,读得比第一篇还懵,中心思想都领悟不出来。毫不意外,物理学是很多哲学家的早期起点,原子作为概念与实质的区分背后是两种哲学体系的差异,一个转向哲学,一个转向实证,一个追求心理上的安宁,一个追求事实的真相。至于黑格尔认为人就是自我意识,一切无外乎对象化、异化、外在化、同化、扬弃和扬弃之扬弃。过度的唯心主义,让一切都变得无从谈起,页不符合我们的直观认识。感觉马克思后期的作品可读性似乎更强一些,与其强化实践与斗争也有联系。但二十多岁的博士论文依旧展现了无法掩盖的天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深深的使命感。也算是纪念马克思生日。

  • 0 孔默 2023-07-03 00:00:32 湖北

    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区别:主观假象vs客观感知,实证vs哲思,必然性vs偶然性,原子被迫直线运动vs原子自然偏斜运动,基始原子(形)vs元素原子(质),命定论vs自主性。(这些归纳还不甚准确。) “所以卢克莱修很正确地断言,偏离运动打破了‘命运的束缚‘!’;并且像他立即把这个思想应用到意识方面那样,同样,关于原子也可以说,偏离运动是在它胸怀中的某种东西,这东西是可以对外力作斗争并和它对抗的。” “因此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就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的结构,因为通过偏斜运动,形式的规定便有效准了,而原子概念中存在着的矛盾也实现了。所以伊壁鸠鲁首先就掌握了斥力的本质,虽说在感性的形态下,而德谟克里特则仅仅认识到它的物质的存在。” 鹿氏教材,出来挨打吧。

  • 0 陈瑜 2023-10-05 03:02:18 江苏

    刚刚看完了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不到一百页看了一天 感觉真的不容易 我看懂了但没全看懂 里面有很多黑格尔话术 我不懂黑格尔因此看得特别累

  • 5 月明。星稀。 2022-09-08 13:00:07 美国

    原文5星,翻译-1星。翻译很差,甚至可能不如谷歌翻译。 句子拗口,逻辑不清晰,看的时候要先捋一遍句子意思,然后才能参悟内容,很折磨。 在中共中央马恩列斯编译局出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中,《马克思博士论文》在第一卷里。而《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在第三卷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末尾部分。

  • 0 笨诺莎 2023-06-01 13:35:45 陕西

    五一之前看的博士论文,看不懂怎么办🤕

  • 0 鲤鱼 2024-02-18 23:42:15 上海

    将“偏斜”“重量”和“质”引入原子论的世界观非但解决不了德谟克利特面临的多样性和动力问题,相反它还会让其倒退到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理论中去……

  • 0 Dua 2025-03-10 12:07:23 北京

    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在于证明:抽象的思维本身即是虚无,绝对理念本身即是虚无,只有自然才是确定的东西”。而“自我意识只是人性、人的眼耳等的一种质”。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