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是一个青春女孩迷茫、痛苦、离奇的成长经历,作者用她空灵、飘逸、流畅、细腻笔触,将陈言生动的青春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敏感,她无助,她焦虑,她冲动,我们的心都在跟着双生的水莽、跟着象鱼在游动,游向不知的未来。
这本书是关于一些逃避成为自己的孩子,是关于科特·科本情结,是关于糟糕的高中时期,是关于从武汉到北京的变迁,或者说是一颗双生水莽,但更多是关于陈言和程克。他们对过于熟悉对方,关系就像一团气体,看不清,甚至看不见,但始终软软地包裹两个;在成长的过程中,爱护对方,也伤害对方,并且一次又一次错过对方;熬过了苦闷的高三,结束了各自不成形的恋爱,从武汉来到北京上大学。但这并不是一个漂亮的新开始,他们的生活反而越来越远,开始一路狂奔,不知去向何处。
作者简介 · · · · · ·
田原是当红的青春歌手,演员兼作家,备受年轻人追捧,被誉为最具国际化魅力女歌手,最具国际市场潜力的青少年作家,曾经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人奖,台湾金马奖最佳新人奖,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喜欢读"双生水莽"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双生水莽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双生水莽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4 条 )
> 更多书评 94篇
-
未央の夏。 (games we play。)
小说在我完全意想不到的时候结尾了。 我总是不由自主的将陈言的轨迹套入我自己的。渐渐地,我发现我们的青春是如此的相似,却又不同。陈言比我多了些勇气与幸运,而我却比陈言多了些懦弱与胆怯。我们都是不得不沿着既定的轨道活着的人,但是陈言却能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得肆意;而我却在成长的过程中模糊了梦想的焦点,不得不为了快速成长舍弃。或许听来像借口,而这也许就是我比陈言,我比其他人多的怯懦。 我不知道我的故事会不...2012-08-24 12:17:12
-
E.E (西利亚)
去年写在草稿纸上的笔记,贴出来吧。不是多么喜欢这本书,而是纪念自己居然也会耐心看完一本书再写点什么。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在别人看来不重要,自己却铭记在心的日子。其实那段日子于自己也不重要,不过因为记得太清楚而不想忘却。在那段日子里,存活过太多幻想,太多自己构筑的花园与堡垒,于是回味着建造它们时的冥想、矛盾、归一,欣赏着自己的手笔。 我不喜欢这本书的结尾,像故事无法控制而草草完成,又或者是因为要出...2011-08-29 17:15:26
去年写在草稿纸上的笔记,贴出来吧。不是多么喜欢这本书,而是纪念自己居然也会耐心看完一本书再写点什么。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在别人看来不重要,自己却铭记在心的日子。其实那段日子于自己也不重要,不过因为记得太清楚而不想忘却。在那段日子里,存活过太多幻想,太多自己构筑的花园与堡垒,于是回味着建造它们时的冥想、矛盾、归一,欣赏着自己的手笔。 我不喜欢这本书的结尾,像故事无法控制而草草完成,又或者是因为要出版的问题。结局似乎与前文的飘渺风格搭调,但思想上却不契合,数的题目为“双生水莽”,主题却是讲述“我”自己的水下生活,其他人不过是水下的一块“顽石”、一只“小鱼”。一株“水草”,即便是水草也绝不是水莽草。作为“双生”的另一个,程克,与袁竞和方容容并无不同,即使是滴滴,陈言的孩子,也不过是一块被赋予灵性的肉,真正的“水莽草”只有陈言一个。 这本书讲的主要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因为不与人相同,不为人所理解而显得独立、自省、美好。结尾硬生生将陈言和程克相连,为了突出“双生”主题,有些突兀。据说这一稿的结尾并不是原稿,原文题目是“水莽草”。如果不喜欢这结尾,一定会问为什么要修改,我想,或许是因为,一个人的内心不与其他人相同、不为人所知,然而若是没有那么一两个“通灵”的人或想法与其相近、互相摩挲,这孤单的心便也不值得寻味了吧,再孤寂、傲世的人,虽词中语中说着不需人懂,但若真无人理解,他的思想、修为便如同一个堰塞湖般无法流出,他的存在,或许过数十年就会被人遗忘。 然而终究没有人能逃出被人所知的网,总会有人窥得到你的那面。 想得有些远了,不知田原是为了哪一点而决定这样写。话说回来,这样的结局,倒是适合放在出版物的末章。书本也会限制了思维和表达,没有呈现的那些,只能靠自己去思索了。 故事中的逃避自己,科特科本情节,是我喜欢的,所以有很多共鸣。 有一句书中的话,可以作为我阅读的标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寄居在水莽草中的幽灵,等待被置换出去。
回应 2011-08-29 17:15:26 -
心开在路上 (aria)
麦婉欣导演写的序: 时间是2007年3月14日 两个人两个宇宙 人总是偏心的。 在《So Poetic》(我们在香港拍的一个短片)的拍摄现场,每个人都说 – 你很偏心;你对田原特别偏心。 在东京电影节的Q&A(观众互动环节),得到的第一个问题是 – 为甚么在你镜头下的田原特别好看? – 因为爱啰。 导演这样回答。日本观众都很满意的微笑。 导演与自己爱的演员的关系从来都不伦不类。 当初看她的文字,还以为她是个多话难缠的小女生。...2011-06-30 00:46:15
麦婉欣导演写的序: 时间是2007年3月14日 两个人两个宇宙 人总是偏心的。 在《So Poetic》(我们在香港拍的一个短片)的拍摄现场,每个人都说 – 你很偏心;你对田原特别偏心。 在东京电影节的Q&A(观众互动环节),得到的第一个问题是 – 为甚么在你镜头下的田原特别好看? – 因为爱啰。 导演这样回答。日本观众都很满意的微笑。 导演与自己爱的演员的关系从来都不伦不类。 当初看她的文字,还以为她是个多话难缠的小女生。看见她真人,实在惊讶她原来是如此fragile(脆弱)。 短短的一天相处,我走马看花的认识了武汉,却找到了我的故事的女主角。 也许,这几年,所有故事都是由她而起。 原来和田原的恋情已有4年了,不简单。 这段恋情不为人知的是 - 其实我和她之间从来都没有太多话。 但,两个人却又保持着距离地亲近。 两个人两个宇宙,中间多了若干光年,面对的世界都不一样。但,明白、理解、接受在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出现,继而是培养出来的是信任; 没有要改变对方。 听来容易,却百中无一。 很喜欢看田原的文字,因为她的飘忽;像一种特别沟通。第一次在北京看「水莽草」初稿,已是两年前的事。 那一稿的ending(结尾)和现在的很不一样。当时我们都希望能把它拍成电影…… 现在的「双生水莽」少了从前的一份虚弱。她的文字有力、刺痛,平凡却又不平凡。 时间让主角的信念得到不同的对待,让他们活着的生命有不一样的安排。 田原的文字,是个旅程。 语言是个游戏。这次田原用了一种接近她的个人状态的方式玩游戏。更可能是自疗。 我们都爱岩井俊二,都爱Kurt。 也许,喜欢岩井俊二的人,或多或少都想留住青春,希望把时间停住,拒绝长大。 纵容也安慰了你我。 拍摄《So Poetic》时,惊讶田原从未用过打字机。 很好玩。声音很好听! - 她在Cut 机后大声的说。 这个画面迟迟不能在我脑中退去。总会想象她对着计算机写东西的样子。 我相信本性。 看到「双生水莽」最后一页时,星光闪烁在手上的陈言程克的气息中;星光闪烁在手上的字里行间。 真正的爱,从来不能言喻。我们都宁愿沉默。爱。 作为一个说故事人,她要说的,都在故事里了。 于是,当故事说完,她不再是她。- 那是陈言、程克、滴滴的故事。那是陈言、袁竞、方容容的故事。那是陈言、黄锐的故事。那是他们的故事。 我们只能上路,勇敢地爱。 上路就是了。 月亮中的小人地下头,看着陈言和程克无止尽地下落之际,手上零星风光仍在闪烁之际,忽然想起‘The Madonna of Frydek’这段音乐。 钢琴声像一根细线,让我感触到陈言的灵魂与肉身相互找寻时美好与悲凉的交织。 「陈言,你知道自己是谁吗?」田原你呢? 我们都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这点人算是无能。 在电影《十诫》的第一诫中,小孩问姑姑:「上帝是什么?」 姑姑把他搂在怀里问:「有什么感觉?」 「感觉到你的温暖。」 「上帝就在其中。」姑姑说。 梦是希望的唯一可能。 我们也许没法掌握爱,但可以选择相信爱。 大家都以为我喜欢黑;其实,我最爱的是红色。 第一次和田原两个人拿着超八摄影机在北京街头跑来跑去拍mv时,她就穿红。 每种颜色,都有褪色的时候。这是幸福的。 愿生命待你好。 麦婉欣2007年3月14日铜锣湾 香港 陈言,你知道自己是谁吗?田原你呢? 时间让主角的信念得到不同的对待,让他们活着的生命有不一样的安排。
回应 2011-06-30 00:46:15 -
啫哩啊 (我要钱,也要爱。)
自從人們普遍使用手機以來,人們見到靈異現象的頻率迅猛下降,這是英國靈異學家的研究結果。我們爲了和活生生的人交流而趕走了默默注視我們的靈魂,於是越來越焦慮。 夜晚,各種被人造訊號驅趕的靈魂聚集在陳言床邊,他們依次鑽進陳言的夢中,給了她最燦爛的夢境。那些濃烈的夢境溢出了陳言的大腦,黏在她的頭髮上,久久不肯散去。2011-06-16 22:07:33 1人喜欢
-
心开在路上 (aria)
麦婉欣导演写的序: 时间是2007年3月14日 两个人两个宇宙 人总是偏心的。 在《So Poetic》(我们在香港拍的一个短片)的拍摄现场,每个人都说 – 你很偏心;你对田原特别偏心。 在东京电影节的Q&A(观众互动环节),得到的第一个问题是 – 为甚么在你镜头下的田原特别好看? – 因为爱啰。 导演这样回答。日本观众都很满意的微笑。 导演与自己爱的演员的关系从来都不伦不类。 当初看她的文字,还以为她是个多话难缠的小女生。...2011-06-30 00:46:15
麦婉欣导演写的序: 时间是2007年3月14日 两个人两个宇宙 人总是偏心的。 在《So Poetic》(我们在香港拍的一个短片)的拍摄现场,每个人都说 – 你很偏心;你对田原特别偏心。 在东京电影节的Q&A(观众互动环节),得到的第一个问题是 – 为甚么在你镜头下的田原特别好看? – 因为爱啰。 导演这样回答。日本观众都很满意的微笑。 导演与自己爱的演员的关系从来都不伦不类。 当初看她的文字,还以为她是个多话难缠的小女生。看见她真人,实在惊讶她原来是如此fragile(脆弱)。 短短的一天相处,我走马看花的认识了武汉,却找到了我的故事的女主角。 也许,这几年,所有故事都是由她而起。 原来和田原的恋情已有4年了,不简单。 这段恋情不为人知的是 - 其实我和她之间从来都没有太多话。 但,两个人却又保持着距离地亲近。 两个人两个宇宙,中间多了若干光年,面对的世界都不一样。但,明白、理解、接受在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出现,继而是培养出来的是信任; 没有要改变对方。 听来容易,却百中无一。 很喜欢看田原的文字,因为她的飘忽;像一种特别沟通。第一次在北京看「水莽草」初稿,已是两年前的事。 那一稿的ending(结尾)和现在的很不一样。当时我们都希望能把它拍成电影…… 现在的「双生水莽」少了从前的一份虚弱。她的文字有力、刺痛,平凡却又不平凡。 时间让主角的信念得到不同的对待,让他们活着的生命有不一样的安排。 田原的文字,是个旅程。 语言是个游戏。这次田原用了一种接近她的个人状态的方式玩游戏。更可能是自疗。 我们都爱岩井俊二,都爱Kurt。 也许,喜欢岩井俊二的人,或多或少都想留住青春,希望把时间停住,拒绝长大。 纵容也安慰了你我。 拍摄《So Poetic》时,惊讶田原从未用过打字机。 很好玩。声音很好听! - 她在Cut 机后大声的说。 这个画面迟迟不能在我脑中退去。总会想象她对着计算机写东西的样子。 我相信本性。 看到「双生水莽」最后一页时,星光闪烁在手上的陈言程克的气息中;星光闪烁在手上的字里行间。 真正的爱,从来不能言喻。我们都宁愿沉默。爱。 作为一个说故事人,她要说的,都在故事里了。 于是,当故事说完,她不再是她。- 那是陈言、程克、滴滴的故事。那是陈言、袁竞、方容容的故事。那是陈言、黄锐的故事。那是他们的故事。 我们只能上路,勇敢地爱。 上路就是了。 月亮中的小人地下头,看着陈言和程克无止尽地下落之际,手上零星风光仍在闪烁之际,忽然想起‘The Madonna of Frydek’这段音乐。 钢琴声像一根细线,让我感触到陈言的灵魂与肉身相互找寻时美好与悲凉的交织。 「陈言,你知道自己是谁吗?」田原你呢? 我们都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这点人算是无能。 在电影《十诫》的第一诫中,小孩问姑姑:「上帝是什么?」 姑姑把他搂在怀里问:「有什么感觉?」 「感觉到你的温暖。」 「上帝就在其中。」姑姑说。 梦是希望的唯一可能。 我们也许没法掌握爱,但可以选择相信爱。 大家都以为我喜欢黑;其实,我最爱的是红色。 第一次和田原两个人拿着超八摄影机在北京街头跑来跑去拍mv时,她就穿红。 每种颜色,都有褪色的时候。这是幸福的。 愿生命待你好。 麦婉欣2007年3月14日铜锣湾 香港 陈言,你知道自己是谁吗?田原你呢? 时间让主角的信念得到不同的对待,让他们活着的生命有不一样的安排。
回应 2011-06-30 00:46:15 -
啫哩啊 (我要钱,也要爱。)
躲在被子里,陳言開始摸索自己的身體,這個身體在某一天也會被其他人 觸摸,被其他人使用。如果開始和黃銳見面,他就有可能成為第一個使用這個身體的人。這 個身體既是自己又被自己擁有,然而這個每天用頻率和自己溝通的人馬上就有可能擁有自己 的身體,作為回報,她有權利窺視他的肉體。2011-06-16 21:51:48
-
未央の夏。 (games we play。)
小说在我完全意想不到的时候结尾了。 我总是不由自主的将陈言的轨迹套入我自己的。渐渐地,我发现我们的青春是如此的相似,却又不同。陈言比我多了些勇气与幸运,而我却比陈言多了些懦弱与胆怯。我们都是不得不沿着既定的轨道活着的人,但是陈言却能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得肆意;而我却在成长的过程中模糊了梦想的焦点,不得不为了快速成长舍弃。或许听来像借口,而这也许就是我比陈言,我比其他人多的怯懦。 我不知道我的故事会不...2012-08-24 12:17:12
-
E.E (西利亚)
去年写在草稿纸上的笔记,贴出来吧。不是多么喜欢这本书,而是纪念自己居然也会耐心看完一本书再写点什么。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在别人看来不重要,自己却铭记在心的日子。其实那段日子于自己也不重要,不过因为记得太清楚而不想忘却。在那段日子里,存活过太多幻想,太多自己构筑的花园与堡垒,于是回味着建造它们时的冥想、矛盾、归一,欣赏着自己的手笔。 我不喜欢这本书的结尾,像故事无法控制而草草完成,又或者是因为要出...2011-08-29 17:15:26
去年写在草稿纸上的笔记,贴出来吧。不是多么喜欢这本书,而是纪念自己居然也会耐心看完一本书再写点什么。 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在别人看来不重要,自己却铭记在心的日子。其实那段日子于自己也不重要,不过因为记得太清楚而不想忘却。在那段日子里,存活过太多幻想,太多自己构筑的花园与堡垒,于是回味着建造它们时的冥想、矛盾、归一,欣赏着自己的手笔。 我不喜欢这本书的结尾,像故事无法控制而草草完成,又或者是因为要出版的问题。结局似乎与前文的飘渺风格搭调,但思想上却不契合,数的题目为“双生水莽”,主题却是讲述“我”自己的水下生活,其他人不过是水下的一块“顽石”、一只“小鱼”。一株“水草”,即便是水草也绝不是水莽草。作为“双生”的另一个,程克,与袁竞和方容容并无不同,即使是滴滴,陈言的孩子,也不过是一块被赋予灵性的肉,真正的“水莽草”只有陈言一个。 这本书讲的主要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因为不与人相同,不为人所理解而显得独立、自省、美好。结尾硬生生将陈言和程克相连,为了突出“双生”主题,有些突兀。据说这一稿的结尾并不是原稿,原文题目是“水莽草”。如果不喜欢这结尾,一定会问为什么要修改,我想,或许是因为,一个人的内心不与其他人相同、不为人所知,然而若是没有那么一两个“通灵”的人或想法与其相近、互相摩挲,这孤单的心便也不值得寻味了吧,再孤寂、傲世的人,虽词中语中说着不需人懂,但若真无人理解,他的思想、修为便如同一个堰塞湖般无法流出,他的存在,或许过数十年就会被人遗忘。 然而终究没有人能逃出被人所知的网,总会有人窥得到你的那面。 想得有些远了,不知田原是为了哪一点而决定这样写。话说回来,这样的结局,倒是适合放在出版物的末章。书本也会限制了思维和表达,没有呈现的那些,只能靠自己去思索了。 故事中的逃避自己,科特科本情节,是我喜欢的,所以有很多共鸣。 有一句书中的话,可以作为我阅读的标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都是寄居在水莽草中的幽灵,等待被置换出去。
回应 2011-08-29 17:15:26 -
心开在路上 (aria)
麦婉欣导演写的序: 时间是2007年3月14日 两个人两个宇宙 人总是偏心的。 在《So Poetic》(我们在香港拍的一个短片)的拍摄现场,每个人都说 – 你很偏心;你对田原特别偏心。 在东京电影节的Q&A(观众互动环节),得到的第一个问题是 – 为甚么在你镜头下的田原特别好看? – 因为爱啰。 导演这样回答。日本观众都很满意的微笑。 导演与自己爱的演员的关系从来都不伦不类。 当初看她的文字,还以为她是个多话难缠的小女生。...2011-06-30 00:46:15
麦婉欣导演写的序: 时间是2007年3月14日 两个人两个宇宙 人总是偏心的。 在《So Poetic》(我们在香港拍的一个短片)的拍摄现场,每个人都说 – 你很偏心;你对田原特别偏心。 在东京电影节的Q&A(观众互动环节),得到的第一个问题是 – 为甚么在你镜头下的田原特别好看? – 因为爱啰。 导演这样回答。日本观众都很满意的微笑。 导演与自己爱的演员的关系从来都不伦不类。 当初看她的文字,还以为她是个多话难缠的小女生。看见她真人,实在惊讶她原来是如此fragile(脆弱)。 短短的一天相处,我走马看花的认识了武汉,却找到了我的故事的女主角。 也许,这几年,所有故事都是由她而起。 原来和田原的恋情已有4年了,不简单。 这段恋情不为人知的是 - 其实我和她之间从来都没有太多话。 但,两个人却又保持着距离地亲近。 两个人两个宇宙,中间多了若干光年,面对的世界都不一样。但,明白、理解、接受在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出现,继而是培养出来的是信任; 没有要改变对方。 听来容易,却百中无一。 很喜欢看田原的文字,因为她的飘忽;像一种特别沟通。第一次在北京看「水莽草」初稿,已是两年前的事。 那一稿的ending(结尾)和现在的很不一样。当时我们都希望能把它拍成电影…… 现在的「双生水莽」少了从前的一份虚弱。她的文字有力、刺痛,平凡却又不平凡。 时间让主角的信念得到不同的对待,让他们活着的生命有不一样的安排。 田原的文字,是个旅程。 语言是个游戏。这次田原用了一种接近她的个人状态的方式玩游戏。更可能是自疗。 我们都爱岩井俊二,都爱Kurt。 也许,喜欢岩井俊二的人,或多或少都想留住青春,希望把时间停住,拒绝长大。 纵容也安慰了你我。 拍摄《So Poetic》时,惊讶田原从未用过打字机。 很好玩。声音很好听! - 她在Cut 机后大声的说。 这个画面迟迟不能在我脑中退去。总会想象她对着计算机写东西的样子。 我相信本性。 看到「双生水莽」最后一页时,星光闪烁在手上的陈言程克的气息中;星光闪烁在手上的字里行间。 真正的爱,从来不能言喻。我们都宁愿沉默。爱。 作为一个说故事人,她要说的,都在故事里了。 于是,当故事说完,她不再是她。- 那是陈言、程克、滴滴的故事。那是陈言、袁竞、方容容的故事。那是陈言、黄锐的故事。那是他们的故事。 我们只能上路,勇敢地爱。 上路就是了。 月亮中的小人地下头,看着陈言和程克无止尽地下落之际,手上零星风光仍在闪烁之际,忽然想起‘The Madonna of Frydek’这段音乐。 钢琴声像一根细线,让我感触到陈言的灵魂与肉身相互找寻时美好与悲凉的交织。 「陈言,你知道自己是谁吗?」田原你呢? 我们都不能把握自己的生命,这点人算是无能。 在电影《十诫》的第一诫中,小孩问姑姑:「上帝是什么?」 姑姑把他搂在怀里问:「有什么感觉?」 「感觉到你的温暖。」 「上帝就在其中。」姑姑说。 梦是希望的唯一可能。 我们也许没法掌握爱,但可以选择相信爱。 大家都以为我喜欢黑;其实,我最爱的是红色。 第一次和田原两个人拿着超八摄影机在北京街头跑来跑去拍mv时,她就穿红。 每种颜色,都有褪色的时候。这是幸福的。 愿生命待你好。 麦婉欣2007年3月14日铜锣湾 香港 陈言,你知道自己是谁吗?田原你呢? 时间让主角的信念得到不同的对待,让他们活着的生命有不一样的安排。
回应 2011-06-30 00:46:15 -
啫哩啊 (我要钱,也要爱。)
自從人們普遍使用手機以來,人們見到靈異現象的頻率迅猛下降,這是英國靈異學家的研究結果。我們爲了和活生生的人交流而趕走了默默注視我們的靈魂,於是越來越焦慮。 夜晚,各種被人造訊號驅趕的靈魂聚集在陳言床邊,他們依次鑽進陳言的夢中,給了她最燦爛的夢境。那些濃烈的夢境溢出了陳言的大腦,黏在她的頭髮上,久久不肯散去。2011-06-16 22:07:33 1人喜欢
论坛 · · · · · ·
哪个不比郭敬明好??? | 来自北冥suin | 3 回应 | 2020-11-29 02:31:14 |
作者怎么是个老男人?谁改改 | 来自糟糕的过客 | 2018-12-05 02:37:21 | |
这书竟然出日语版了…… | 来自你说什么都对 | 4 回应 | 2013-11-07 13:36:24 |
书很烂,封面很漂亮…… | 来自玛琦 | 31 回应 | 2011-08-28 12:12:00 |
对结尾有什么看法么? | 来自象 | 44 回应 | 2010-08-25 13:02:29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bma publication 博美出版社 (2008年7月)7.4分 214人读过
-
講談社 (2009年6月)8.0分 3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非童话式幻想 (象)
- Ayu的阅读清单 (去遨游宇宙的鱼)
- 斯人独憔悴,阅读时光 (benedict_me)
- 【小蠹书箱】蹭是硬道理! (小米=qdmimi)
- [书柜] (阿九。)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 114本二手书欲转让 (5.00 至 40.00元)
- 在豆瓣转让 有410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 转让给其他二手平台?
订阅关于双生水莽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汪拾叁 2007-11-28 06:15:09
田原还是好好唱歌吧。写字不适合你。
1 有用 ▲S▼ 2007-09-11 21:46:10
没耐心看完
1 有用 时间的玫瑰 2007-09-01 10:47:33
我想骂人了我,烂人写烂书。
1 有用 YuSi 2008-03-01 11:58:59
...那结尾太那个超现实了
1 有用 Rikaaa 2009-07-13 13:58:15
我们是否是 双生的水莽 … 这本书 只是让我 思念你的城。
0 有用 抵达深眠 2022-03-03 13:47:50
青春啊 那会儿还年轻
0 有用 C 2021-12-22 09:34:34
@2007-09-20 14:29:13
0 有用 洲白 2021-05-22 18:47:10
高中读物
0 有用 发芽土豆 2021-04-30 17:12:38
这个我青春期时候看了还是挺疼痛di
0 有用 rainbowtime 2021-02-15 23:40:13
一边读一边想象着田原敲下这些字时脑海里的画面,十几岁的她,文字和音乐一样,既是出口又是可以躲藏的地方吧。 文字可以生长,随着每一个想法的流动,带你进入只属于她的青春世界。 读完好奇两个问题,陈言和程克是一个人的两面还是真的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蓝颜知己。她在北语上学时是不是有过租房子在外面住的经历。 二十五岁之前的田原让人着迷,但又不会属于谁。当然现在也让人喜爱,少了原始冲突感,温柔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