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莎拉的钥匙》以二战期间真实的“冬赛馆事件”为背景展开,在1942年的7月份,巴黎警察受纳粹之命,拘捕了上万犹太人,其中包括数千名儿童,他们先被集中在冬季自行车竞赛体育馆,之后分批送往集中营,死于毒气室。故事的主人公莎拉就是被惨遭逮捕的儿童之一。年幼的莎拉并不知道发生什么,在警察命令她的父母收拾东西跟他们走时,为保护四岁的弟弟,她把他锁在家中他们平时玩捉迷藏的密柜里。密柜里有点水和食物,还有手电。她以为不多久就能回家把弟弟放出来。殊不知,她和家人即将踏上的,是一段没有回程的死亡之旅。眼见自己被迫挤在巴士和火车里,离巴黎越来越远,莎拉手里紧握着钥匙,心里越来越焦虑。她决心一定要回去,遵守她和弟弟的约定。
六十年后,嫁到法国的美国女记者茱莉亚,受命撰写一篇有关“冬赛馆事件”的文章,却不料因此挖掘出一桩丈夫家隐瞒了数十年的秘密。原来在莎拉一家被捕几个月后,...
《莎拉的钥匙》以二战期间真实的“冬赛馆事件”为背景展开,在1942年的7月份,巴黎警察受纳粹之命,拘捕了上万犹太人,其中包括数千名儿童,他们先被集中在冬季自行车竞赛体育馆,之后分批送往集中营,死于毒气室。故事的主人公莎拉就是被惨遭逮捕的儿童之一。年幼的莎拉并不知道发生什么,在警察命令她的父母收拾东西跟他们走时,为保护四岁的弟弟,她把他锁在家中他们平时玩捉迷藏的密柜里。密柜里有点水和食物,还有手电。她以为不多久就能回家把弟弟放出来。殊不知,她和家人即将踏上的,是一段没有回程的死亡之旅。眼见自己被迫挤在巴士和火车里,离巴黎越来越远,莎拉手里紧握着钥匙,心里越来越焦虑。她决心一定要回去,遵守她和弟弟的约定。
六十年后,嫁到法国的美国女记者茱莉亚,受命撰写一篇有关“冬赛馆事件”的文章,却不料因此挖掘出一桩丈夫家隐瞒了数十年的秘密。原来在莎拉一家被捕几个月后,茱莉亚丈夫的祖父母一家人,搬进了原来莎拉家租住的公寓。莎拉并不在“冬赛馆事件”遇害者的名单里,茱莉亚发誓要找出莎拉去向的真相。但如果真相的揭示,可能会造成更多痛苦,人类应该怎样面对自己留下的疮疤。《莎拉的钥匙》将以它的方式给我们一个答案。
1,撼动全欧洲的法语作家!销量打败《刺猬的优雅》、《然后呢…》
2,《纽约时报》畅销书榜Top10超过56周
3,2009年全欧洲最畅销的法语作家
4,2008科西嘉读者奖、书商首选书奖
5,全球33个国家震撼发行,销量超过3,000,000册
6,让六十年前巴黎媒体集体噤声的绝密纳粹事件,浪漫法国心中的一根刺,心酸到不忍卒读
莎拉的钥匙的创作者
· · · · · ·
-
塔季雅娜·德·罗斯奈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塔季雅娜•德•罗斯奈(Tatiana de Rosnay),1961年出生于巴黎,拥有法国、英国、俄罗斯的血统。20世纪70年代,她跟随前往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父亲,移居美国波士顿。大学毕业后,她年重返巴黎。
《莎拉的钥匙》是塔季雅娜首次以英文母语创作的小说。此作从2007年在英语书市出版至今,不仅攻占《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光是美国地区,销售量就已突破百万册;而在欧洲,声势更胜过《刺猬的优雅》,甚至让她超越众多法国名家,成为2009年全欧洲销量称冠的法语作家。
2008年,塔季雅娜凭借《莎拉的钥匙》荣获法国“科西嘉读者奖”和“书商首选书奖”,成为法国广大读者最期盼阅读的作家,是近年来欧陆和英语世界最值得期待的重要作家。
"莎拉的钥匙"试读 · · · · · ·
女孩最先听到捶门声,她的房间离门厅最近。她睡意蒙眬,刚开始还以为是父亲从藏身的地窖上来了,忘了带钥匙。起初他轻轻地敲门,但没人听见,于是他变得不耐烦了。接着,门口的人说话了,寂静的夜里他的声音显得响亮、粗暴——根本不是父亲。“警察!开门!快!” 捶门声再次响起,这次更响了,在她骨髓中惊起阵阵战栗。睡在旁边床上的弟弟受到了惊吓。“警察!开门!开门!”现在才几点...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眼里悲伤如云,情愫万端。他无意在我面前掩饰什么,也没有强忍泪水,似乎想让我看到这些,看到他生命中的美与痛,看到他的谢忱,他的感激和痛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34页 -
大约一个月前,母亲给她所有的衣服都缝上了星星,除了弟弟的,家里所有人的衣服上都缝了。在那之前,他们的身份证被印上了“犹太人”或者“犹太女”的字样,从那时起,突然之间很多事情都不允许他们做了——不准去公园里游玩,不准骑自行车,不准去看电影和看戏,不准去饭店,不准去游泳池游泳,不准去图书馆借书,等等。 她看到到处都有“犹太人禁止入内”的牌子。她父亲的工作的厂房们上挂着一张大大的牌子,上面写着“犹太人公司”。妈妈下午四点以后才能去买东西,因为实行限量配给制,那段时间商店里几乎不剩什么了。乘坐地铁时他们只能左最后一节车厢。他们必须在宵禁之前赶回家,天不亮不准出门。他们还能做点什么呢?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她心想。 不公平,太不公平了!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他们要受到这样的待遇?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一时间,似乎没人能向她解释清楚。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莎拉的钥匙"的人也喜欢 · · · · · ·
莎拉的钥匙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20 条 )



隐秘历史背后的个人悲剧

要纪念 更要笑着活下去。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8 )
-
St. Martin's Griffin (2008)8.1分 123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0)8.2分 3058人读过
-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19)8.2分 487人读过
-
寶瓶文化 (2010年05月14日)8.0分 3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新星出版社·新书过眼 (王多功)
- 2013年新书(第二辑) (嘉木立)
- ╚书╗2013阅读详细(2) (深夜球迷)
- 好书 (TC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0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莎拉的钥匙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桃依 2014-05-27 21:35:41
总以为好人与坏人的阵营是绝对的,实际上不是这样。当我们面对生与死的选择的时候,为了生,我们也很可能会选择漠视别人的死亡
3 有用 豆豆子 2013-05-18 21:57:51
我以为这是保护你的最好方式,却让我失去了你。
1 有用 围观群众水水 2014-09-12 10:24:38
时间间隔60年的两条线并进 很特别的写作方式 真实感强泪点多
0 有用 寻找L 2019-01-17 01:36:16
这段悲怆的历史毋庸置疑是令人动容的,可惜作者的叙述太僵硬,翻译也堪忧。
1 有用 min 2016-03-24 14:39:30
这本书读下去,真系太需要勇气了。除了悲惨外,情节很吸引,一不注意就会泪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