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的原文摘录

  • 在一只流浪狗的掩护下,他的炮手将拿破仑炮对准松江的东城门,天黑时以十二磅炮弹予以轰破,洋枪队其他人摸黑冲进缺口。 (查看原文)
    躲猫猫社社长 5回复 11赞 2020-07-31 17:59:43
    —— 引自章节:四、试探
  • “这群传教士的头儿是艾约瑟(Joseph Rdkins),伦敦传道会的高级成员,留着又宽又长的白胡子。” (查看原文)
    躲猫猫社社长 5回复 11赞 2020-07-31 17:59:43
    —— 引自章节:四、试探
  • 为了弄清楚太平天国的性质;他们是否够格成立新政府取代满清王朝。 (查看原文)
    巴兰的驴 3回复 10赞 2015-06-03 09:01:32
    —— 引自第162页
  • 容闳所关注的东西与宗教的关系较浅,与太平天国以欧美或美国方式统治中国的能力关系较大。 (查看原文)
    巴兰的驴 3回复 10赞 2015-06-03 09:01:32
    —— 引自第162页
  • 代表上海七十位左右的新教传教士去探个虚实 (查看原文)
    巴兰的驴 3回复 10赞 2015-06-03 09:01:32
    —— 引自第162页
  • 在香港跟着理雅各宣道时就和容闳相识,两人都出身于广东的贫穷人家,都因为在香港和国外的洋人社群里生活多年而大大改变人生际遇……都想用自己的涉外经验来改变中国。 (查看原文)
    巴兰的驴 3回复 10赞 2015-06-03 09:01:32
    —— 引自第162页
  • 1.依正当之军事制度,组织一良好之军队。 2.设立武备学校,以养成多数有学识军官。 3.建设海军学校。 4.建设善良政府,聘用富有经验之人才为各部行政顾问。 5.创立银行制度,厘定度量衡标准。 6.为民众建立各级学校教育制度,并以《圣经》为教科书之一。 7.设立各种实业学校。 (查看原文)
    巴兰的驴 3回复 10赞 2015-06-03 09:01:32
    —— 引自第162页
  • 订购到足以建成一座完整工厂的蒸汽动力机器,安排其运到上海。由于美国当时还在打内战,容闳能办成此事着实不简单”。 (查看原文)
    巴兰的驴 3回复 10赞 2015-06-03 09:01:32
    —— 引自第162页
  • (曾国藩)慢条斯理、极有耐心地打量容闳,嘴上带着淡淡微笑,仔细查看这个在外国待过很长时间的年轻人的面相。 (查看原文)
    巴兰的驴 3回复 10赞 2015-06-03 09:01:32
    —— 引自第162页
  • 他(曾)要容闳告诉他,他应该接什么任务,他能为这位湖南将军做什么。 (查看原文)
    巴兰的驴 3回复 10赞 2015-06-03 09:01:32
    —— 引自第162页
  • 于是(容闳)完全不谈教育改革、学校教授《圣经》或建立现代银行体系之事——当年他为自己加入太平天国向洪仁玕所提的绝对条件——而是当场表示愿回美国,利用他在当地的关系,为曾国藩购置建造现代工厂所需的一应设备,以生产西方枪炮、弹丸和火炮供湘军使用。 (查看原文)
    巴兰的驴 3回复 10赞 2015-06-03 09:01:32
    —— 引自第162页
  • 对英语读者来说,撰写此书的一个目的,是想矫正一个长期以来的幻觉,即无论如何是英国人在十九世纪“拯救”了中国;而对中国读者,我则要强调另一面,即外人的干预——混乱,疏于谋划,缺少道义上的心理准备——却极为关键地帮助曾国藩和李鸿章赢得这场战事。当然,绝大的讽刺在于,从伦理上反对向洋人求助的曾国藩恰是英人干预的最大获益者;而倾其所有希望获得英国支持的太平天国总理洪仁玕却被他所灭。 无论对中国来说,还是对业已通过贸易而紧密联系的世界来说,这都是历史上黯淡的一刻。再次审视这场战争,我希望我们能更清楚地了解,十九世纪西方列强与中国的关系,是如何循着他们共筑的毁灭之路而惨淡收场。而更好地了解我们共同的过去,或将有助于我们为二十一世纪的国际关系找到一个稳定的基础,少一些求同的幻想,而更尊重彼此的差异。 (查看原文)
    「不注销」 4赞 2018-11-27 15:18:35
    —— 引自章节:中文版自序
  • 宁波一位传教士在坚固的房子里,火烧得很旺,夜里的室内温度仍只有零下十三度,而在屋外,散布于广阔田野的叛军士兵,在薄帐里发抖,快要保不住性命。 (查看原文)
    躲猫猫社社长 3回复 4赞 2020-08-05 18:40:09
    —— 引自章节:十二、破釜沉舟
  • “这个漂亮名称(流于拖大的名称,因为他们打过的胜仗不多),会被后来某些替华尔立传之人视为中国人崇拜该部队洋人领袖的表征,但其实用这新名字取代“洋枪队”,只是欲吸引更多通常讨厌洋人的中国人投入这个民兵队,同时想讨北京的欢心,好让这时终于公开面对世人的新政府不致怀疑非中国籍指挥官的忠诚。 (查看原文)
    躲猫猫社社长 3回复 4赞 2020-08-05 18:40:09
    —— 引自章节:十二、破釜沉舟
  • 华尔统率六百人,何伯与卜鲁斯带总数五百人的海军部队,并让他们带着一只可发射六磅重炮弹的火箭筒登陆。 (查看原文)
    躲猫猫社社长 3回复 4赞 2020-08-05 18:40:09
    —— 引自章节:十二、破釜沉舟
  • 巴夏礼离开南京,心里怀疑天王对底下的战地指挥官到底能控制到什么程度。 当然,罗素勋爵或许也有同样的怀疑。 舰队司令何伯的确配合他的国家的中立政策做了一些让步。... (查看原文)
    躲猫猫社社长 3赞 2020-08-03 21:30:02
    —— 引自章节:八、文明之劫
  • “咸丰帝死于一八六一年八月二十二日,享年只三十岁又一个月。直接死因可能是结核,但从较幽微的内心层面来看,逃离京城后未能再回京的他死于羞愧和耻辱。” (查看原文)
    躲猫猫社社长 3赞 2020-08-04 17:39:48
    —— 引自章节:十、天与地
  • 七月二十八日曾国藩接管讯问之事,互相闻名已久、饱经风霜的内战双方主帅在战场交手多年,终于首度面对面:一边是肩膀高挺的曾国藩,眼神疲累的学者,长胡已转灰白,另一边是瘦而结实、戴眼镜的李秀成,木炭工出身的太平天国大将。但这里不会上演阿波马托克斯(Appomattox)的情景①。两个战场对手首次照面,没有遗憾之情,没有惺惺相惜。对战败的李秀成来说,那绝不是和解的前奏,绝不是退出江湖、安度晚年的先声。这场战争不是以投降,而是以消灭画下句点。曾国藩将在接下来几个晚上花许多时间修改他对手的五万字供状,删除对湘军不利的段落,叫人誊抄全文,用线装订成书,上呈清廷,然后恣尔下令处死李秀成——尽管他知道清廷会命他将这名叛军将领活着押送北京。 (查看原文)
    若昔难得 3赞 2023-10-17 08:53:18
    —— 引自章节:十六、翻山越岭
  • 霍乱病例于一八六二年五月首度出现。这些病人先是出现痉挛,没有其他症状,然后开始呕吐。但接下来,来得又急又猛的腹泻危害最烈,使人拉得脸色苍白,全身虚脱,往往几小时后就身亡。······到了六月,这病演变成不折不扣的传染病,住在船上的可怜难民大批病倒,住在简陋草席屋的难民也难幸免,房子和街头也出现密集疫情。在小小租界里,住在上海的约两千名洋人,一天有十或十五人死于霍乱,军舰上的船员也因霍乱而有多人病倒病死。但受害最惨的是居住在拥挤环境里的赤贫中国人。到了六月,每天有数百人病死。到了七月,每天数千人。疫情最烈时,租界里一天有多达三千人死于霍乱。······霍乱从这个通商口岸往外扩散。它循着当年额尔金入侵北方的路线,沿着海岸往北扩散,这条路线如今有运送邮件的定期邮船往来行走。六月中旬霍乱抵达大沽要塞,然后循白河而上传到天津,在短短可怕的几星期内夺走天津两万条性命。它再从天津传到北京,肆虐毫无防御之力的帝都。······但就在霍乱沿着海岸悄无声息传往北京之际,它也循着长江及其支流传入内陆。······它从曾国藩的大营透过湘军补给线往外扩散,到了晚夏,营垒里的湘军官兵大批倒下。······同时,在安庆,曾国藩命令麾下统兵官发放高丽参给患病官兵,冀望至少可稍稍缓解症状。但他把这场疫病的发生归罪于自己。他不知道这病已经扩散到何等地步,但认定他部队染上的病是上天对他领军带兵的审判,上天因为他掌握太大权力而惩罚他。他甚至奏请朝廷派另一位能分摊他职责的钦差大臣前来,减掉他一半权力,以平息上天的怒气,结束这场疫病。朝廷回道这场疫病不是他一人的错,还说这也不是“朝政阙失,上干天怒”。他读了如释重负,“感激涕零”。······冬天时中国内地十八省的疫情终于平息,霍乱经由满洲往东北扩散到帝国之外,然后越海传到不知情的日本。······九月时,他们靠罗马天主教会某个传教士的协助,估算在上海方圆约六十公里范... (查看原文)
    从前有个鹿克思 2赞 2017-08-22 08:36:22
    —— 引自第330页
  • 十九世纪中国这场内战所夺走的人命,最广受认可的估计是两千万至三千万人。这个数据必然不够客观,因为没有可靠的当时人口普查数据可供比较,因此这个数据基本上是根据若没有这场内战,中国后来应该会有多少人口推测出来。据一九六九年发布的美国一项研究结果,晚至一九一三年,也就是清军攻下南京将近五十年后,中国人口仍未回到一八五零年之前的水平。在中国境内一组学者所完成,于一九九九年发布的一项更晚近研究,估计受害最烈的五省——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在一八五一至一八六四年间,人口共少掉约八千七百万:其中五千七百万人死于这场战争,其他人则是因为降低的出生率而无缘出世。对这场战争在所有省份造成的人口冲击,他们推测是七千万人死亡,人口总共少掉一亿多。这些较高的数据,晚近传播更广,但引发争议,批评者主张后人无从得知有多少死者死于战争、疾病和饥饿,有多少人移居他地过活。但就连走过长江下游地区的人所写的最主观轶事杂记,都证明中国城市和乡村所蒙受的深深伤创——太平天国战争过了几十年后仍未治愈的创伤——而今那些数据开始让人感受到,在这场据认是人类史上夺走最多人命的内战中,中国所蒙受的破坏和社会混乱的程度乃是前所未见。 (查看原文)
    从前有个鹿克思 2赞 2017-08-22 11:01:13
    —— 引自第386页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2 13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