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短评

热门
  • 64 开膛手贝塔 2014-09-18 11:17:11

    搞电视的人可以看一看,仅限于看一看,陈虻所处的年代已经一去不返,你按照这来做,如果是个小媒体,那就是分分钟被主任骂到狗血淋头的节奏,如果是个大媒体,那你一定是台长的远亲。

  • 18 拓北 2013-11-27 15:39:55

    很多电视人不缺执行力,但缺思想;不缺技术、艺术与想象,但缺配得上实践的综合考量。集理论、艺术、思想、执行于一体的陈虻的确不是捧的,是真教父也。本书可作广电专业的教科书……

  • 20 simpson 2013-10-25 17:59:57

    读书如饮酒,可快可慢.有的书简单易读,有的就不行,它迫使你不断停下来思考. 这本书属于后者. 很难给这本书帖上一个标签,它可以被看作回忆录,传记,电视媒体教科书,社会学,方法论,管理学,创新理论,甚至涉及宗教,最后它还是一本字字珠玑的箴言录.

  • 11 Jonathan 2014-08-20 16:36:23

    毕竟不是自传所以就内容来说过于平铺直叙的缺乏流畅的可读性,整体感觉过于杂而无序。本书适合作为广电类专业的辅助读物。但就所述内容反映的陈虻来说,是个值得尊敬和崇拜的媒体人,在体制内还能如此坚持和执着实属不易。他给中国新闻传播尤其是纪录片界留下了宝贵财富。只是我总在想,这样把短暂的生命全都耗在了工作上,殚精竭虑的一生到底值不值。

  • 10 像何首乌一样 2013-07-08 10:50:23

    一个学广电新闻的人,看到这样的书总会热血。

  • 8 乌贼藏 2015-12-30 20:35:12

    可惜都是只言片语,却也能看出超前的眼光,说到的很多问题不是90年代才有的,到现在依然存在。

  • 9 非虛構 2017-12-08 02:24:08

    当我们极力去研究纪录片的时候,我们面临着一个宗教所说的“去执”的问题,就是说,当你过于进入、过于热爱这一东西时,你就要放弃这一东西。你只有出去了才能进来,只有进来了才能出去。我觉得现在中国纪录片恰恰是要跳出去,需要去执,把这种热爱去掉,不要过于陷入,你才能反过来冷静地去审视。你只有进得深一层,你才能出去,出为入,入为出,出入无方。如果一个人过于热爱,这东西就已经不再是它本身,已经变成了你的一种热爱,你强加了很多你个人的东西,而不是事物本身。“太极”里说,练太极的人中,太想练成的,和三心二意的人都练不成。你必须保持一种特定状态,达到境界才能真正练就,得到一种真传。

  • 5 --- 2013-06-12 20:43:47

    最大的收获①【重新理解新闻的定义】新闻不一定全等于时效性,凡是那些人们不曾知道的,或者不曾被合适地表现,不曾被真实地理解的事物都具备新闻性。②【深刻不一定仅需要文字和语言表达】电视节目的深刻不能凭解说词拔高,不要总是堆砌记录,而要学会表达,通过已发生的事物来寻找他为什么发生③【珍爱生命,远离电视新闻传媒】

  • 5 姜小白 2013-07-09 11:22:13

    买的时候以为是陈虻写的书呢,他人整理。任何东西,只要沾上回忆,就容易落入煽情的深渊,只要看看书名就知道这本书的可读性了。我们看一个人的话,真正的好传记会把这个人的选择,那些对的,那些错的,写出来让你感受,不会从中评价,本来我都不知道陈虻这个人,我知识面狭隘算一方面。但是常听崔永元白岩松柴静他们谈及,看柴静在新书里把陈虻写的,尤其是那篇《陈虻不死》,煽情的让人只恨自己居然早不知道陈虻!!!此书无事读读可以,没必要专门找了读,内容浪费时间占大多数。

  • 6 Scarlett S 2013-08-15 12:06:00

    虽然讲的都是做纪录片的事,但思维方式,生活和工作态度很多都值得学习和借鉴,是适合多读几遍的书。

  • 2 柴斯卡 2013-11-22 17:01:56

    挺有启发的,胜在精炼。诸位一定要保护好身体…另,这里面提到了当头棒喝的问题。有些当头棒喝是非常有价值的,有些则不是,那只是某些人找存在感的方式,我们偶尔还是要阿Q一些,自我麻醉说他们不过是没成行业精英先成行业逼,不要像我这样被打七寸一痛痛一年…(跑题了

  • 5 三年之后又三年 2013-08-28 18:30:15

    头次听到“陈虻”是在柴静的视频中,在柴静的书中也多次提到陈虻对她的提携与指导;央视金牌制片人,培养出那么多著名主持人,自己却鲜为人知,也许每一个做幕后工作的人都不会注重这些虚的东西,也正是因为他们的默默无为才造就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也正像他最喜欢的这句话: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 2 不裁 2014-02-24 11:15:09

    是说好人不长命么?

  • 5 康堤 2013-03-25 14:53:33

    我的新闻业务“圣经”,看得最最认真的一本书,对我而言太重要了,无法估量它的价值。想想看白天死皮赖脸地工作晚上被陈虻痛骂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新闻评论部南院一代是最最幸运的。他把业务想得太明白了,陈虻不死!陈虻不死!

  • 1 螃蟹蟹 2015-04-18 20:02:23

    28/100陈虻是我的男神……

  • 4 给自己一片天空 2021-05-27 16:58:48

    读到住院过世时泪湿眼底

  • 1 2014-07-07 12:53:42

    旅途中断断续续读完。才华横溢又勤苦奋斗的理想主义者,向陈虻这样的媒体人致敬.....

  • 1 maggie 2013-07-30 07:35:01

    一部高品质的悼亡书就是将亡者的思考和精神忠实、全面记载并薪火相传的文字。本书是对央视已故制片人陈虻最深刻的祭奠,值得每一个媒体人细读。

  • 1 李栎 2014-02-19 21:25:27

    或许陈虻的存在对你的意义就是为你无处安放的青春、中年、暮时找到一个他常说的第二落点吧。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