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ean-Luc Marion
出版社: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Investigations of Husserl, Heidegger, and Phenomenology
原作名: Réduction et donation:recherches sur husserl, heidegger et la phénménologie
译者: Thomas A·Carlson
出版年: 1998-5-13
页数: 261
定价: USD 34.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10112353
出版社: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Investigations of Husserl, Heidegger, and Phenomenology
原作名: Réduction et donation:recherches sur husserl, heidegger et la phénménologie
译者: Thomas A·Carlson
出版年: 1998-5-13
页数: 261
定价: USD 34.95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810112353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现象学 (romeobleu)
- 现代哲学:欧陆风格 (济贫院长正太喵)
- 现象淆 (一事无成Midum)
- Jean luc Marion (萍)
-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杂集 (Мишк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Reduction and Givenness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讀小陀的女孩🥰 2024-02-08 11:56:06 中国香港
第五章之前都算很好,從早期胡塞爾和早期海德格的角度進行互相闡釋(海的視角為主),並且在本體論那一段勉強可以說是挖掘出來了新的東西。但在「還原到何處為止?」這個問題上,馬里昂沒有完全對海德格do justice,因為他似乎是有意識地忽視了海德格青年時期對Seinsfrage的問題背景,而只將海德格放在一個「雖然是海德格的思考方式,但從問題意識上又只回答(胡塞爾的)還原問題」的立場上。最後一章將後期海... 第五章之前都算很好,從早期胡塞爾和早期海德格的角度進行互相闡釋(海的視角為主),並且在本體論那一段勉強可以說是挖掘出來了新的東西。但在「還原到何處為止?」這個問題上,馬里昂沒有完全對海德格do justice,因為他似乎是有意識地忽視了海德格青年時期對Seinsfrage的問題背景,而只將海德格放在一個「雖然是海德格的思考方式,但從問題意識上又只回答(胡塞爾的)還原問題」的立場上。最後一章將後期海德格提出的call和前期面臨的本體論-現象學問題粗暴地結合,將神學強行導入,雖然有創見(但也不多,參考列維納斯),但視角的偏頗和對海德格解決希臘—德古以來遺漏的本體論問題嘗試解決的忽視,就讓人難以忽視了。 (展开)
0 有用 已注销 2017-02-25 09:53:32
对照着读了一下,粗浅不当的说一些不代表学术,不觉得应该丢掉自己民族的语系和经验去其他地方抛,直接自信的体会希腊人的生存状态,语言上其实还是应该植根于拉丁语的结构,还是一个思维方式和核心概念的一个西方中转站,后来的民族语言至少还是没有看到能够和拉丁语并肩的对两希文明的核心概念能够有中转作用的效果,关于翻译的问题,具体到这本没细看不能详细谈,哲学史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统一,细分领域大家各自也没有很好的统一... 对照着读了一下,粗浅不当的说一些不代表学术,不觉得应该丢掉自己民族的语系和经验去其他地方抛,直接自信的体会希腊人的生存状态,语言上其实还是应该植根于拉丁语的结构,还是一个思维方式和核心概念的一个西方中转站,后来的民族语言至少还是没有看到能够和拉丁语并肩的对两希文明的核心概念能够有中转作用的效果,关于翻译的问题,具体到这本没细看不能详细谈,哲学史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统一,细分领域大家各自也没有很好的统一,学界自身也是山头式的,复制大学也好像不用管自己站的地方,造成很多技术层面的傲慢 (展开)
0 有用 罂粟与寂忆. 2024-03-04 23:57:20 四川
這次認真讀了一遍,讀完不得不佩服Marion的問題意識和對胡塞爾、海德格爾文本的熟捻。前五章相當經典,最後一章馬里翁野心初露,並在之後的《被给予》和《过剩》收不住脚。「被給予性還原」訴諸於現象的自我顯現而妄圖打開「先驗還原」和「存在論還原」錯失的圖景,至於胡海二人是否真的錯失還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但最終的先驗所指指向了耶穌基督,個人覺得這也是三人思想中最奇特的張力:到底是如胡塞爾所言借助一門嚴格... 這次認真讀了一遍,讀完不得不佩服Marion的問題意識和對胡塞爾、海德格爾文本的熟捻。前五章相當經典,最後一章馬里翁野心初露,並在之後的《被给予》和《过剩》收不住脚。「被給予性還原」訴諸於現象的自我顯現而妄圖打開「先驗還原」和「存在論還原」錯失的圖景,至於胡海二人是否真的錯失還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但最終的先驗所指指向了耶穌基督,個人覺得這也是三人思想中最奇特的張力:到底是如胡塞爾所言借助一門嚴格的哲學科學以找尋通向上帝和真正生活的道路,還是海式在《哲學論稿》通過「der letzte Gott」來構建一種聖俗交織的哲學話語,但結果是馬里翁在最後攤牌了,他不裝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