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声喧哗的书评 (22)

99读书人 2013-01-24 11:25:16

王安忆《众声喧哗》:写写生活在市中心的边缘上海人

其实他们生活得很有诗意。他们之间有一种邂逅,他们之间的关系很抒情,而一些老板一样的“主流”我倒觉得生活得像机器一样的,和员工、下属的关系是一种决定性的关系。 ——王安忆 石剑峰/文 刊于2013-1-24 东方早报 2012年的最后一期《收获》杂志发表了上海作家王...  (展开)
魏小河 2013-09-21 12:39:27

第一次读王安忆

像王安忆这种盛名之下的人物,我总要先远离,等到不小心自己也觉出好了,再转回头来也不迟。作者不怕等待,我也不急。 在图书馆遇到《众声喧哗》,首先是看到它装帧素雅、有情绪,夹在书脊中间不声不响,但你看得见。抽出来,翻到手里,开本大小、字体行距、触握手感都刚刚好...  (展开)
陈崇正 2013-03-11 00:21:18

小说的纽扣——读王安忆《众声喧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说的纽扣 ——读王安忆《众声喧哗》 陈崇正      我会阅读的小说,大概分两类:一类是和自己频率相近的作家,读起来如老友相逢,喜不自胜;另一类频率相差很远,读起来非常艰难,但却能知道是好东西。前者如王小波,后者如王安忆。   《众声喧哗》是王安忆一个五万...  (展开)
明鑫 2013-05-05 11:18:28

王安忆式的失语

“这一个夜市,就好像从七浦路切下来的零碎,散落至此,离乡背井似的,于是压抑住了声气,人们都在悄然中速速地动作。沉静中,却有一股子广大的喧嚣,从水泥地路面下升起,布满,天地间都是嘁喳声。” 这是王安忆这部小说的最后一段话,可看做这篇小说的结语。如果将“夜市”二...  (展开)
罗艺尘 2015-05-28 11:38:02

内心是一个梦境——读《众声喧哗》

《众声喧哗》里,其中一个短篇叫《释梦》。通篇以逻辑写小说,以小说讲逻辑;读起来非常费脑力,非常考耐性。原以为是弗洛伊德解梦的路子,细读才知不是。小说告诉人们一个惊人发现:很多人的梦是想通的。梦有自己的逻辑,归纳是人醒来后理性的本能。照此说法推论,梦该是感性...  (展开)
花开玛 2013-08-29 10:52:58

我只想说说文字

十年前也就是大学的时候集中读了王安忆所有的书,后来好像就没怎么读过。当年的感觉其实就是:很好看。别的差不多都忘了。唯一记得的除了《长恨歌》就是《海上繁花梦》中一个少奶奶的故事,王安忆写人真心精彩。 再然后就是十年后看了这本《众声喧哗》,还是看梁文道的八分钟...  (展开)
厘米 2013-02-01 00:23:10

王阿姨的碎片化管理

这是第一次看王安忆的短篇。王安忆,还没见过她本人,因拼音像王阿姨,姑且叫她王阿姨以表亲切。平铺直叙碎碎念的王阿姨有一种特异功能。因前段时间看了大量的乡土文学,粗旷热血。这下接触到大上海小 弄堂中游曳的王阿姨。一下进入无数碎片化堆积的细腻生活。让我好好...  (展开)
南西 2013-03-28 23:54:16

众声喧哗下你还能对这中长篇起兴趣吗?

自从六叶出场以后,在我看来,其故事、语言陡然生动起来,原本在我眼中疏离在外的话外音变得暖心。篇中有许多处描写时光流转,在六叶出现以前,我觉得它们是那么冷,那么格格不入,仿佛有意为之,是六叶将冷色调的时光带入到一种暖色,全篇进入“高潮”。六叶机敏、俗气,欧伯...  (展开)
真二症神少年 2020-07-29 11:37:42

喧嚣与光粒子与上海女人

2015.12.25 写在文前:美丽而安静的圣诞夜,虽没有什么难忘的回忆之类,但总也还算是过得去。十周年结束了,要了命的六级考完了,而现在距离期末也还有着一段时间,所以也算是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去看几本书了。前两天刚把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看完,昨天又读完了新买的...  (展开)
独角兽和金雀花 2019-04-11 23:12:53

天地间都是嘁喳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天地间都是嘁喳声。”结尾很喜欢。 小说几乎过半,女主六叶才姗姗来迟。虽然来得晚,但是整篇小说的活气都在她身上。 欧伯伯一家活得严整谨慎,年轻保安活得糊涂舒服,一老一少,两个男人都是平静温厚安泰的,老的有阅世的智慧,少的还带着少年人的憨钝,但囿于庸常的衣食无...  (展开)
含笑 2015-09-29 22:36:18

喧哗之下的光阴流转

王安忆的文字一如从前,带着老上海的独特味道,精致,细腻,峻切,不动声色中弥漫着老时光的暖黄色格调,有一种悠缓与淡淡的伤感。 《众声喧哗》是王安忆2013年出版的一本短篇小说集,里面收集了同名小说《众声喧哗》和另外六篇更像散文的作品。 小说《众声喧哗》非常易读,...  (展开)
林间虫鸣 2015-09-29 16:18:06

语言的珠玑,语言的嘈杂

在大学,和室友阅读偏好不大相同。室友喜欢的我不喜欢,我喜欢的室友不满意……室友喜欢三毛,我觉得三毛太肉麻;王安忆是目前我最喜欢的中国当代作家。室友不喜欢她,说她太俗。我们的爱好交界处,大概在张爱玲、米兰·昆德拉和尼采那一处了。 说到王安忆的俗——她俗吗?她...  (展开)
木炭18 2014-09-27 17:22:46

看的提不起劲来

我想王安忆大概是想以静与动,喧嚣与沉寂,光与影,来写浮华喧嚣时代也可以自辟一片净土,所谓心静自然凉。有点道家大隐隐于市的意思。 老头因病后后遗症无法顺畅说话,年轻保安因心理阴影口吃,故事又发生在门可罗雀的巷尾纽扣店,所以全书整体的基调就是一个字,静。后...  (展开)
陈略略略胖 2014-04-23 10:12:44

说不清与不说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好像向来没有什么判断力,对一本书的好与坏只停留在我是否对我的胃口以及我能否从中看出什么文本以外的东西。而王安忆的这本《众声喧哗》,同时满足了我这两方面的诉求,可我却仍说不出它到底是好还是坏。许是阅读习惯的原因吧。 早些时候,读她的《遍地枭雄》《上种红菱下种...  (展开)
缪斯的囚徒 2022-07-31 22:54:00

在《众声喧哗》中体认虚静

《众声喧哗》是王安忆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收纳了《众声喧哗》《爱套娃一样爱你》《释梦》《林窟》《恋人絮语》《闪灵》《游戏棒》等七个中短篇。在众声喧哗中,王安忆一改早期华丽冗长的语言风格,而追求一种明快利落、简练质朴。这不仅是小说语言句子的整体表现,也集中体现...  (展开)
W&M 2021-03-30 15:03:43

众声喧哗 @释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篇众生喧哗,在欧伯伯、保安和六叶平淡繁杂的交谈中,还能感受到一些生命 生活 人生的意义 ,感受无奈、斗争、和解与释然。通篇在平铺直叙中,在你期待即将书写大事却一直没有发生中,黯然结书,像极了我们的一生。 第三篇 释梦。读起来有些痛苦,因为整篇文章被作者书写的...  (展开)
CiciSYW 2017-10-15 13:29:16

王安忆眼中曾经的上海

这次能够有幸阅读这本书都是因为无心的一瞥,这本并不是很厚也不那么显眼的书,只是因为它是书架中唯一一本没有卸下包装的,所以显得非常的格格不入。我的强迫症不允许这样的存在,它驱使着我去卸下那层透明包装。在那之后,我才真正的注意到了这本书的书名与它的作者。这位作...  (展开)
铅笔后面有橡皮 2017-08-03 17:27:54

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藏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几部作品看下来,不得不感慨女人的细腻在她笔下的观察力实在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了,甚是可以说是十分过分了,借一分给我也是好的,尤其是日间的光影变化和夜晚的魅丽的描写,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流转。 部分摘录: 01.很多聪明人实际上是笨的,怎么解释,这就...  (展开)
墨涅涅 2016-05-11 22:39:57

众声喧哗:光影掩映下的市井凡生

从《长恨歌》里走来的王安忆,一顿足一回首,周身散发出的古朴而峭拔的香气就缭绕着你不能自已。她用绵密的文字将流淌的光阴收纳进一个精致的“月光宝盒”。有时,让盒内的光线向外漏出一点点,而她讲述的故事就顺着这丝丝缕缕的光线在读者的心头蔓延开来。 每一...  (展开)
金黄色的风 2014-05-31 12:40:38

《众声喧哗》读后感

一老一小,一个世故,一个单纯,在众声喧哗里默契地享受那份精简。可惜上海女人毕竟褪不掉那点脂粉气,欲无声处听惊雷,落笔却已然喧哗。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2条)

订阅众声喧哗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