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夏王朝 短评

热门
  • 31 种瓜得瓜 2014-03-16 09:22:35

    要是对石器时代考古没什么兴趣的,这书就不要买了。就我一个普通历史阅读者来说,第一二章和最后一章讲青铜器的还有可读性,其余遍述各时期“文化”的考古资料翻都嫌乏味,这书要能成为大众读物我表示怀疑。

  • 14 韧勉 2014-09-08 16:21:11

    第二章吐槽中国考古学竟然给译出来了,神奇!全书对中国考古学的前期成果有一个梳理,可以与今年许宏新出的《何以中国》对照来看,更有收获。

  • 8 Hushnore 2014-06-14 20:31:52

    能写这么枯也是本事。

  • 5 罔两 2016-05-01 19:37:58

    枯燥归枯燥,这一点绝不能掩饰本书的价值。日本学者写这书的时候是娓娓道来,不标新立异也不自圆其说,我想这种踏实的学风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全书多是讲述遗址的挖掘与后期研究,以特别而论特殊,从几个代表性的遗址来分析同一时期的生活与文化特征。读过之后对中国考古学的成绩可以有所了解,另外对中国远古社会面貌的还原也让人心中有数,了解先民的情形,以真实而对比神话,其也快哉。

  • 10 南萧亭 2014-09-01 13:53:09

    后半部分可以和@考古人许宏 老师的《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对照阅读。有趣的是,宫本一夫相信二里头遗址就是夏王朝,但并不认为其形成了早期王权国家,最多是在·形成过程中进了一大步,而许宏老师对二里头和夏王朝的关系持谨慎态度,却认为二里头时期,至少二期以后已进入广域王权国家的范围。更有趣的是,许老师为这本书写序的时候,并没有强调后一个差别。

  • 5 austerlitz 2015-10-07 11:43:02

    日本学者的“去中心化”立场确实可以揭示历史演进在更大尺度范围内的规律和因果,这是中国传统正史研究很难说明的。文中的几个基本结论:1、农业的出现是住民对区域气候和生态变化的一种适应,并不能自证其先进性——显然更兼具客观环境变化的因素,比传统而不乏僵硬的“生产力进步”的论点更合乎实际。2、中国历史上不断重复北方民族南下、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浪潮,其起因在石器时代即已成型,而中原文明的崛起,也是不同文化体系碰撞交融的结果,故而证明了多元文化观研究的必要性;3、夏存在,但其社会组织形式还没有达到Servise概念体系中的王权国家——论证过程亦似无懈可击。参考埃及和两河可知,在缺乏文字的时代,确实很难想像能够形成国家所必需的官僚体系和税收体制。

  • 6 郁则 2018-10-12 11:37:37

    书名不太妥帖,有博销量的嫌疑。内容相当详实,近十几年的研究热点都有所呈现。宫本先生行文近于口语,比起国内学者的专著,算非常好读的了。偶尔拉扯一些自己的学术经历,还有些代入感。作为海外学者,研究中国问题,始终有些新鲜感。可惜宫本接触的材料有限,能撑起一个大框架非常见功底了,而且主线相当明晰,就是社会发展由简单到复杂,从聚落到氏族到国家,避开繁琐的个案分析与材料对比,即使细节有误,也不妨碍整体图景的描述。

  • 4 宇文飞升 2017-02-09 13:10:21

    刷完了又忘光了钱穆的《国史大纲》和吕思勉《白话本国史》,终于准备来读这套十卷本的史话了,第一卷给我印象不错,很多人批评的叙事枯燥确实存在,不过生动风趣难道是日本学者擅长的吗?我读过的日本学者作品极少,印象较深的像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远比这部枯燥多了,连陈舜臣的《敦煌之旅》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都写得一板一眼绝少趣味。关键的是本书在资料的整理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立论坚实而有些新意,这已经难能可贵了。结语部分提出商周与西北两条文化轴的接触地带往往成为新的社会秩序源泉堪称有东亚大视野的卓识,而且引人深思

  • 3 乡下人 2016-07-09 11:50:20

    对中国考古学的吐槽很棒(据说二十世纪中国所有震惊世界的考古成果,都是农民或工人首先发现的)。史前时代是一笔糊涂账,除了专业学者,多数人知之甚少。仔细读完,仍有云里雾里之感。

  • 2 川叶 2014-04-29 17:10:51

    通过综合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新发现,理清楚了目前所知的中国史前的大致历史脉络,值得爱好者一读

  • 2 空山 2019-02-22 18:31:20

    我以为十卷只有一个书号…从考古学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却是不失为一个有效可靠的办法,虽然稍有乏味,就好似读了一篇较长的学术论文,但不得不承认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对历史持怀疑态度的思维方式个值得深思。日本学者从宏观角度和“通识”水平这些方面更值得我们去学习。

  • 2 青衫仗剑 2019-05-19 09:04:39

    本来以为是远古中国的神话+历史,没想到却是专业性很强的考古学著作,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一路讲到遗址发掘、古代农业、气候变化、墓葬形制、陶器与青铜器发展、祭祀制度、古代建筑、社会体制、文化交流等等不一而足,让人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与社会变迁有了与历史神话不同的崭新认识,有助于跳出中华蛮夷的一元视角和成王败寇的陈旧历史观,不被民族主义思维裹挟,从考古科学的角度理性看待远古文明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变迁。就像书中作者反复论证和强调的,一些考古发现推导出的结论尚有分歧和疑虑,但这种科学而非盲从的态度才是我们进一步拨开历史迷雾,认清人类起源的最好途径。

  • 2 乾元 2019-04-07 11:34:19

    该书中国考古的学术综述值得关注,吐槽中国考古不细密尤令人捧腹。另就是关于夏商周断代,宫本一夫指出二里头是否是夏王朝其实是一个民族主义式的伪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二里头文化是否达到了王朝所应有的社会进化水准的真问题,预设结论再进行合理论证是极其危险的。还有就是了解中国考古正反两方的路数,最近出的书可参《鼏宅禹迹》《宗子维城》

  • 1 王小七 2014-07-08 11:39:33

    考古学的角度,不编年有点不习惯

  • 0 胖达叔 2020-01-12 12:21:39

    闲来无事翻翻看,作者因为夏朝无信史,基本上是写的考古,我连各种名字都摸不清,石器和玉器的分类也搞不清,看起来挺乏味的,不过看了才知道早期考古都是外国人干的。

  • 0 虾米 2019-09-21 10:12:21

    这套书倒屁股看,才知第一本竟是考古专著,读起来…乏味得很,对这一块不熟悉,就不打分不评价了。

  • 0 傅踢踢 2016-04-20 10:57:16

    大量考古发现,可沉下去看还是有不少启发

  • 0 bookbug 2015-11-28 11:12:16

    以考古的角度梳理三代前的历史,细致有余,趣味性和宏观上略显不足。

  • 1 刀叢中的小詩 2014-05-22 09:21:43

    第一本虽枯燥,但重新梳理中国文物,发多种文明并行,后聚集并统一之观点。实破中国固有“王天下”之陈见。窃谓研究中国历史,两头都是雾水,难亦难在两头。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