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人!的书评 (17)

小海绵 2008-12-08 22:57:38

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意识形态权威下的人性打捞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十七年到“文革”,“宁左勿右”的意识已经融入全民的血液中,几乎成为一种可怕的民族性了。意识形态的桎梏和政治禁区的讳忌令民众在行动上蹑手蹑脚,在言语上失声哑言,他们情愿用“惰性”来掩饰自己在政治风暴面前的胆怯,而不愿过分去涉足这个不知深浅的泥潭。这种下...  (展开)
felin 2008-03-21 10:17:50

无关书评

无关书评:还是要追问,还是要燃烧,子华,握住我的时间和生命,带着你的追问和仓惶 之 读你读过的书 “虽然我失去了青春和爱情,但是,这毕竟不是白白地失去。我抓住了热情燃烧之后的炭火,足以温暖自己,照亮自己前进的道路。” 这是《人啊,人》的女主人公说的一句话。读到...  (展开)
您老朋友王狗熊 2010-09-01 19:45:11

很好很好很好

这是我读过最好的文革小说了吧,让我理解了80年代,理解了那场运动,理解了我的母亲,甚至更加理解了东欧剧变。原来他们有那样的渴望,有那样的恐惧。于是我更想反思文革对与现在中国社会的影响,人们心头的那道疤痕。人是不会变的。反思文革对于今天的影响才是更有意义的。  (展开)
国境以南 2007-08-23 12:51:45

死于非命的作家

很可惜 戴厚英居然是给贼杀死的 仅仅是因为抢点钱 戴厚英有很厚的人文关怀 她是一名真正的教师  (展开)
JeffreyJ 2019-04-21 22:12:57

人啊人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的写作方式就很特别,采用每个角色的角度方式进行第一人称叙述,讲述故事。 属于文革时期的伤痕文学,文革的时代大背景导致了三个人之间的悲剧发生。 三个主要人物:孙悦是C城大学中文系总支书记,善良、美丽而正直,却在“文革”中因莫须有的罪名而惨遭批斗,人生经历坎坷...  (展开)
鼹鼠活活 2010-03-15 11:59:27

恶毒的评,不论书,论人

就像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伟大的卢梭大神,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诸多著作,却对自己的孩子极其冷酷,全部送去孤儿院一样;这篇写出美好愿景、和无尽忏悔的伤痕文学代表作,如果只是文字,是极好作品;可如果把这篇寄托了太多美好愿望又充满一厢情愿补偿心理的小说,放在戴先...  (展开)
自在娇莺恰恰恰 2007-10-22 00:00:12

勇敢但遗憾

又惊心又遗憾。写一些没有丧失思考能力的人,如何解决文%革带给他们的信仰危机。差不多纯心理的描写,情节是其次,那个时代的人能做出那样的反思,我认为是勇敢。危机的不是身体,而是信仰。遗憾的是,被洗过脑的人,在无法获得被禁闭的知识的情况下,那些抗挣最后又几乎回到原...  (展开)
ckicki 2016-05-07 10:18:49

笑着和过去告别,这只能在戏台上发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开始就被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惊艳了,四个章节,短短的一段梗概,依着每个人的视角浅浅地诉说着,所有的所有,无不震撼着我。 "一个经常封闭的灵魂,和一个死的灵魂没有多大差别。那时候只要有人看到我的心,我会剖开胸膛让他看的,不惜流尽满腔的热血",这是何荆夫在...  (展开)
最闲人 2015-12-10 19:00:07

人最难的就是对自己真实

断断续续的读完了,掩卷叹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不是因为小说不好,是不好评价,我怎么去说谁对谁错。或者说书中的人物都背负着包袱,这包袱抖开来都是错综复杂的线团。还有一些不舒服,四五十岁的三角恋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人有些不适应罢了,这是我的错。 翻书至末尾,作者定...  (展开)
零空穗 2011-07-26 14:59:02

人性的灰色地带

马师说:“二元对立思维有问题。对立的双方都会面目可憎,而中间的灰色地带会变得可爱亲近起来。”于人性的思考,亦是如此。 戴厚英是钱谷融的弟子,钱谷融提倡“文学即人学”。而戴厚英对“人”的思考,按她自己的说法,是经历了一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从反“...  (展开)
海扬尘 2010-01-04 21:00:27

时代的印记,永恒的主题

在80年代初写这个遭到批判是不足为奇的,所以作者在清污运动中饱受非议。即使在今天读这本书,依然会感到感动和震撼。今天,理想主义光芒已经消退,闷声发大财是每个人的座右铭。也许我们无力做些什么,也许我们只能继续犬儒下去。但是我唯一还能做的,就是向这本书致敬。  (展开)
2008-08-01 09:06:04

理性的希望,对于那个年代

差不多是十几年前读了这本书,那时出版社一窝蜂似的出了很多关于文革的书,或许是出于兴趣,也一气看了很多。终结我这个行为的就是《人啊人》。之前的那些包括张抗抗写的尽管能给我们展开文革的一角,却也只是很小心翼翼的躲避开敏感,尽管也嘲讽、诙谐、嫉世愤俗,却只是表现...  (展开)
Ke Le Fe 2008-02-04 13:01:42

一个大写的人字

对于70年代的人来说,这应该是名著吧。其实,听说这么久,还是第一次打开来看,竟然是这样有趣的故事啊。从头到尾,就像《同居男女日记》那样,站在每个角色来写的,随着一个个角色逐渐鲜活起来,故事也渐渐从回忆来到了今天。 虽说是写文革,写自然灾害,写那段“拨乱反正”...  (展开)
momo 2021-03-19 17:54:41

读《人啊,人!》的缘由

上中国语言史课,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拿着钱谷融先生与殷国明老师的大师对话录看。这本书是今天上午在图书馆找梁启超先生《清代学术概论》时,发现的钱谷融先生的著作。因为对钱谷融先生,早就很耳熟,但是亏于自己读书速度之慢,书架上囤了很多书都还没读完。但是今天真的看见...  (展开)
小禾没有尖尖角 2008-01-28 10:32:43

久久萦绕,回味无穷

很早就知道戴厚英的这本《人啊,人》,但一直都没有机会读到,去年在季风的书架上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毫不犹豫就买了下来。 读完一直想写篇读后感,却是举笔无语。是感慨万千无从入手?还是了解太少难以叙述?我想,两者兼而有之吧,不过后者更多些。那个逝去的年代我...  (展开)
翁小样 2011-10-23 16:51:08

鬼使神差

鬼使神差知道这本书,又鬼使神差借到这本书。1980年出版的这本小说,貌似曾走红一时。让我最印象深刻的还是作者的写作方式,“我”的不断变化,让我猛然想起昆德拉……同样是与政治有关,同样是写人性,文革背景。 111023下外公家  (展开)

订阅人啊,人!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