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依丝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阿纳托尔·法郎士,法国杰出作家。法郎士出生于巴黎书商家庭。早年创作受巴那斯派的影响,后来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怀疑。法朗士的散文平如秋水,含蓄隽永,韵味深长。他还写了《苔依丝》等一系列的历史题材小说,宣扬人道主义立场、批判讽刺了社会的丑恶,流露出历史循环论的悲观思想。
目录 · · · · · ·
一、莲花
二、纸草
三、大戟
译后记
二、纸草
三、大戟
译后记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陌生人呀,我没有尽弃任何财富,我认为我找到了一种使我相当满意的生活方式,虽然说得正确一些,并没有什么好的生活,也没有什么坏的生活。任何事情在它的本身无所谓正直或者可耻,公正或者偏私,快乐或者痛苦,好或者坏。这是人们的见解把种种性质加到事物上面,正好象用盐把滋味加到菜肴上面一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7页 -
我名叫底莫克莱,生在科斯岛,父母靠做买卖发了财。我的父亲是装备船只的商人。他的智力非常象亚历山大,就是大家叫做大帝的那个人,但是没有亚历山大迟钝。总之,这是人的一种可怜的天性。我有两个兄弟,他们也跟父亲一样,从事装备船只的行业。我呢,一心研究学问。我的大哥迫于父亲之命,娶了一个名叫梯梅莎的加利女人。大哥很不喜欢她,只要一和她生活在一起,就会堕入悲惨的忧郁当中。可是梯梅莎却引起了我弟弟的罪恶的爱情。这种热情立刻就变得又剧烈又疯狂。那个加利女人对他们俩是同样的厌恶。但是她爱着一个吹笛手,晚上在她的房间里接待他。有一天早晨,那个吹笛手在她的房间里留下了一顶平日在宴会上戴的花冠。我的两个兄弟发现了这顶花冠,发誓要杀死这个吹笛手。第二天,他们不管她怎样哭泣祈求,用鞭子抽死了他。我的嫂嫂伤心绝望,因此丧失了理智。这三个不幸的人,变得好象畜牲一样,在科斯岛的海岸上,疯狂地荡来荡去,象狼一样嗥着,嘴唇上尽是白沫,眼睛盯住地面,小孩子嘲骂他们,向他们扔贝壳。他们死掉了,我的父亲亲手埋葬了他们。不久以后,他的胃任何食物都不能容纳。他是那样有钱,可以买尽亚洲各个市场上的全部肉类和水果,可是却饿死了。他十分遗憾地把他的财产留给了我。我用这笔财产四处旅行。我到过意大利、希腊、和非洲,然而没有遇见过一个聪明的人,也没有遇见过一个幸福的人。我在雅典和亚历山大研究哲学,辩论的闹声使我头昏脑胀。最后我一直走到了印度,我在恒河边上看见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他盘着腿,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已经有三十年了。藤爬满了他的干瘦的身体,鸟儿在他的头发里做了窠。但是他仍旧活着。我看见他,就想起了梯梅莎,那个吹笛手,我的两个兄弟和我的父亲。我领悟到这个印度人是一位贤人。‘人们痛苦,’我心想道,‘是由于他们被抢走了他们自以为是财产的东西,或者是,他们占有着财产,却唯恐失去,或者是,因为他们正在忍受着他们自以为是苦恼的事情。消除掉...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9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黛依丝"的人也喜欢 · · · · · ·
黛依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2 条 )

见到了她时,我居然还愚蠢地相信上帝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巴福尼斯一直都不知道自己深爱着苔依丝,他以为头脑中常常浮现出的苔依丝的幻影,只是上帝给他的神启,让他奉命去拯救一个堕落的灵魂。于是他长途跋涉,来到了亚历山大城,他劝导苔依丝抛弃淫佚的生活,用苦行来为自己赎罪。等到他把苔依丝关进了木屋,用夹着自己头发的封条将... (展开)
Free Sex 还是救赎?——《苔依丝》的寓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当我看到这个故事时,我立刻决定读下去,并且向大家宣布了一下。一个朋友揶揄道:他不是想要free sex吧?惹得我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就是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法郎士写的小说《苔依丝》。我一开始以为这是英国作家哈代的名著《苔丝》,这部作品曾经多次被搬上银幕,广为人知... (展开)
动机、表象与真实:巴福尼斯的历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缘起:由于想要加入一个小说阅读课而重新拾起小说阅读,之前更多的在读科学专业书籍和读人本身。很感谢这个契机,可以让我读到这个中篇小说。这篇书评只涉及《苔伊丝》而不讲后面的童话。 我看到这本小说在其他地方被冠以“反基督教”的标签,这种说法似乎来自于一些教材的评断... (展开)
如果没爱过你,我不会死,因为我还没有活过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巴福尼斯是一群埃及苦修隐士的领导者,因为后悔少年时期的放浪形骸而选择了避世修道,与上帝为伴。在多年的隐居生活之后,一天,他听到了来自天上的声音,要重新回到自己童年时生活的地方,寻找那生活作风放荡的“红颜祸水”苔依丝,让她皈依正道并走上获得永生的天国之路。 虔... (展开)
读书笔记2110:苔依丝
1914年由于二战停了一届,15年罗曼罗兰获奖,之后几年欧洲硝烟弥漫,只得在北欧中立国中间草草选了几个人,18年又停办了一届,21年,奖项又回到法国,老作家,德高望重的法郎士获此殊荣,早年读过他的企鹅岛和诸神渴了,实在体味不到其中文字的乐趣,所以本次阅读体验其实还不...
(展开)
> 更多书评 22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9 )
-
新星出版社 (2013)8.0分 351人读过
-
漓江出版社 (1992)8.6分 145人读过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5)8.3分 110人读过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7)8.8分 2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八十年代(第一辑) (海鹰)
- 80-90年代的老书收集单(外国文学) (执手初呵)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有生之年非读不可的1001本书②[19世纪] (Onetti)
- 一网打尽---诺贝尔文学奖优秀中译本(1921~1939) (zhuwilly)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黛依丝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安希 2023-11-23 21:35:52 浙江
看了跟没看一样的。。。唯一可说道说道的就是巴弗奴斯和悉达多两个人物的比较了。
0 有用 sei_ohne_Sorge 2023-01-30 21:48:14 上海
“撒旦把我领到这里来,淫念和骄傲也来到我的身边……天主却闭口不语,他的沉默使我吃惊。”伯格曼应该爱看(
0 有用 judetheobscure 2025-04-20 15:24:12 上海
通达,睿智
0 有用 約約 2021-08-29 13:49:43
读不进去,和读《梦》的感觉好像 “瞧啊,那里是永恒的早晨的玫瑰!”真让人悲伤啊…
1 有用 布瓦尔与佩库歇 2018-03-03 23:15:14
看的那一版的翻译有点问题 很多人名地名没有翻译成通常用的(比如特洛伊翻译成了德洛亚)故事非常有意思了!书不长,比较快的浏览了一遍,值得重读。读的时候一直在猜结局。很有意思!!!结局情理之中又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