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chus and Han 短评

热门 最新
  • 9 功夫熊猫小碗熊 2016-01-10 13:56:33

    将满族构建认同与满汉关系问题延展到清朝最末期,与欧柯接续而又有分歧,强调满族/满人形成的政治性。最早确有皇太极溯源语言文化和神话,但盛清时更多表现为八旗分区驻防、朝廷恩宠、社会隔离、文化差异(服装、语言、不缠足)职业差异(世袭旗兵或不经科举当官)而形成军事职业共同体,基于政治权力与精英封闭循环,旗制亦逐渐和满人概念交缠而旗满一体,相应地非旗/满的汉人精英亦逐步塑造双方认同。晚清改革触动旗人利益,汉族精英多次提出旗人优待与宗亲权力过大问题,但慈禧奕匡载沣均未全心意推动清理,最终授予激进革命党口实,暴力革命中权力诉求亦夹杂排满情绪,也是在革命中满族/满人概念确立于民族/族群歧异。民国后为接管清代疆域而优待清室、五族共和,亦进一步确立满人为族之念,至PRC方以基于自我认同之划分确立狭隘的满族。

  • 7 vertigo 2016-01-12 09:18:33

    相当描述性的叙述方式,没有明确点出argument所以读起来有点累。讲了满族从一个军事职业群体向一个现代族群(在文化建构意义上)转变的过程。因为主要着眼于统治者的分类标准而非民间社会的认知和满人自身的身份认同,所以个人对这个thesis尚有疑问。结尾有两点很有趣:a)国民党将中国看作以“中华民族”为基础的民族国家,而这个“中华民族”的概念实际上与汉族无异,因为其他各族都被视为(应当)被汉族同化的群体;而ccp的意识形态则主张真正的“多民族国家”概念,事实上相对来说更加的文化多元主义;b.从五族到56个民族,为什么一些“少数民族”被进一步地细分(例如回族和旗人),而汉族始终是一个异质然而庞大的群体?(大概因为汉人是制定这个分类的主体吧,而分类的过程就是一个权力的场)

  • 4 月半女史地板君 2013-11-07 08:06:01

    感觉是为了反驳Mary Wright而专门写了本书一样,这一定是真爱。以及那么多次引用老舍真的大丈夫吗……

  • 5 北河沿井斯塔 2018-01-07 22:09:29

    作者中文功底还是很深厚的,史料也很到位,关于此书看过的最好评论是狄宇宙写的。对照汉译本,就某章的个别“foreigners”被翻译成“列强”这一点,我再也不敢相信汉译的海外汉学了……

  • 1 yrh 2012-04-09 21:49:46

    考试临近,加上书过期了,只好囫囵吞枣地速读了前两章,幸好买了中文版,等考完了再看。

  • 0 雪霜木奴 2021-12-18 23:31:59

    年探讨了这一具有煽动性和复杂性的问题,分析了满族从世袭的军事种姓(即“旗人”)到独特的民族群体的演变,然后详细阐述了满族法院和汉朝改革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对话,最终导致了20世纪早期的戏剧性变化。

  • 0 clio 2022-01-04 22:55:55

    nationalism 论文参考书之一

  • 0 YY 2021-11-04 23:38:57

    2018年写politics of inequality的paper时读过

  • 0 Joe Christmas 2022-10-14 15:29:23 中国香港

    从死水微澜到正红旗下。

  • 0 Simplicio 2022-06-14 10:07:49

    将满汉族群(ethnicity)关系放在同治中兴、慈禧载沣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北洋军阀等大背景下,强调一直以来鲜明的满汉差异对清末民初的深远影响,如排满反满思想在清末革命运动中的显著位置,酿成革命党对旗人大肆屠杀的悲剧后果,基础史料丰富扎实,对于“旗人”、“八旗”、“满”、“汉”等概念的阐述十分有条理,叙事详尽,有时稍显繁琐。

  • 0 常务副momo 2023-05-28 05:00:14 美国

    设问切中要害,论述扎实,坚持用经验研究推进理论探讨。将满汉关系的视角加入到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讨论中,同时细致梳理了不同时期和政权下旗人如何被定义和划分以及其背后的政治文化逻辑。The 1911 Revolution broke out and succeeded not because the Qing court was resisting reforms but because it was not reforming fast enough to meet rising expectations for the elimination of Manchu-Han differences.

  • 0 Yours, Miran 2023-03-30 06:28:24 美国

    感覺不管是不是在做民族關係,做這個時間段讀這本書都很有用,因為作者做了非常多的重要史料梳理。不過因為獄中修辭就說汪兆銘是一股沒有熱烈仇滿的清流,well,這是因為汪氏個人性格不是「直如弦」的人。因為這個就說反滿事業的指導思想的編織人 atypical,還是很 astoundingly problematic 的。還有引用老舍???這麼說的話我真能為歲月史書添磚加瓦了

  • 0 狂而无依 2017-03-03 13:54:28

    细节很多,但没有对满汉关系与清朝灭亡的关联提出什么新解释

  • 0 蕺水 2021-03-15 05:23:51

    講述了Manchu 在清末(80s-90s)如何從一個military caste 變成了一個ethnic group的故事. 作者認為Manchu 之前就類似日本的武士階層, Interesting!

  • 0 Hu'an29 2020-10-13 12:56:57

    Detailed but comprehensive conclusion值得再读

  • 0 虾饺仙 2024-05-09 19:23:12 中国香港

    清晰细致工整。史实梳理多,理论套话少,论点和问题刚开始就抛出,每个结论再点,最后大总结升华一下。基本上是回应清末满族彻底汉化的论点,从满汉关系的角度回溯了从八旗到满族的变化过程,也就是the making of 满族。好奇的是,八旗之内真的能统一认同为“满人”吗?考虑到八旗内部满蒙汉军旗的明显层级差异,在驱除鞑虏的口号下,汉军旗的人怎么回应呢…btw这个行间距真的好窄字好小,真的看得人崩溃

  • 0 咂赞嘎鲁 2018-09-17 13:53:35

    以满汉/旗民关系的角度梳理了晚清史。我看有人说不买账满/八旗文化对汉文化影响,我觉得这个我还是买账的,但我实在是不太买账这个旗人=满人的等号... 或许八旗文化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满文化;最后八旗制度的废除是满族从一个military caste到一个ethnic group的转变;即使到清末很多满人已经不怎么会说满语,皇帝也不搞骑马射箭了;但是在八旗制度结束前满族人有明显的民族意识,且是一种独立于旗人身份意识之外的意识(即他们不同于且高于汉族包衣、八旗汉军,并且一定程度上保留民族特有的家人称呼、萨满信仰、亲母系等习惯)。

  • 0 你才是神经病 2019-04-02 19:40:31

    将满族构建认同与满汉关系问题延展到清朝最末期,与欧柯接续而又有分歧,强调满族/满人形成的政治性。最早确有皇太极溯源语言文化和神话,但盛清时更多表现为八旗分区驻防、朝廷恩宠、社会隔离、文化差异(服装、语言、不缠足)职业差异(世袭旗兵或不经科举当官)而形成军事职业共同体,基于政治权力与精英封闭循环,旗制亦逐渐和满人概念交缠而旗满一体,相应地非旗/满的汉人精英亦逐步塑造双方认同。晚清改革触动旗人利益,汉族精英多次提出旗人优待与宗亲权力过大问题,但慈禧奕匡载沣均未全心意推动清理,最终授予激进革命党口实,暴力革命中权力诉求亦夹杂排满情绪,也是在革命中满族/满人概念确立于民族/族群歧异。民国后为接管清代疆域而优待清室、五族共和,亦进一步确立满人为族之念,至PRC方以基于自我认同之划分确立狭隘的满族。

  • 0 二哥 2020-02-29 19:07:17

    相当棒,特别厉害,真的很喜欢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