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演讲》的原文摘录

  • 吉姆·柯林斯说:优秀是阻止你迈向卓越的敌人。 你无法凭空获得信心,信心不是可以从外部获得的东西,也没有人能赐予你信心。信心来自挑战自我的过程,通过战胜困难来产生信心,倘若不如此,信心就会消失。信心来自一系列胜利的积累,不管这些胜利是大还是小。在恰当的时间,拥有正确的知识和技能是绝对必要的。想克服恐惧,你只能做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向自己证明你能处理好它,能战胜它。 将讲话视为分发礼物的机会。 人类沟通的一项神秘法则就是:当你给予的时候,你会变得更有趣,恐惧感就消失了,因为你要实现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个人,魔力效应就会出现。你可以找激发自己兴趣的理由去做正在做的事情,这一理由会吸引你不断前进。要有所作为的愿望比收到恐惧煎熬的念头更能使你兴奋;高尚的希望要强于内心的恐惧,它是带领我们克服恐惧的唯一工具。 完美并不是答案。你不必为了对周围的人施加更多的影响,而变成老练世故、迎合他人的人,你只需做一个可信的人。 要想真正与他人交流,你必须认真思考他们需要什么。不要只告诉听众他们想听的内容——要了解听众渴望感觉、知道和体验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引起他们思想的转变。交流的主角不是你,而是听众。 当你试图影响他人时,你首先必须影响你自己。 只有当你登场的时候,联系才会建立。此时,丢掉你的盔甲,让听众看到你眼睛里闪现的光芒,以一种能够满足沟通对象的某些需求的方式,努力接近他们。我们将其称之为联系纽带。 信任是最高信用的货币。决定你成败的信任水平与你的沟通质量成正比。 高效沟通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而其他的一切沟通仅是说话而已。高效沟通就是对有疑义的地方进行厘清,就是在听众跟不上你的沟通思路时创造关联,最重要的是,激励人们完成他们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 做的三件事:制定清晰的策略,实践,反馈。 听众不会自动对你说的内容产生兴趣,他们并不在乎你可以说出多少事实。听众只关注自己。你说的这些... (查看原文)
    KIMhyunjoong 1回复 7赞 2016-05-16 21:14:17
    —— 引自第290页
  • 第二章:巧设结构 你的讲话包括三个部分:开头、主体和结尾。开头是要引起听众的注意,交代听众听你讲话的理由。作为主体的中间部分,会提供演讲的主要内容,从这里听众会听到他们需要的内容。结尾的作用是创造一种感觉,因为我们是基于情感而非逻辑作出决策的,所以假发听众需要的感情,感动他们,促使他们采取行动是最重要的一点。 听众会在短时间内决定他们是否全神贯注地听你讲话。如果你的开头呆板而不富于变化,那么在你的讲话到达中间部分之前,听众就已经在开小差了。如果你的结尾令人失望,听众也会很快忘记你之前的精彩内容。 1.坡道(开头部分) 2.发现(中间部分) 3.甜点(结尾部分) 大多数演讲者在开口说话之前,就已经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就是:你认为所有的听众都在听你说话,但事实上他们没有。记住一点:在告诉听众听你讲话的理由之前,他们是不会在乎你说什么的,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事情。 (查看原文)
    KIMhyunjoong 1回复 7赞 2016-05-16 21:14:17
    —— 引自第290页
  • 一个简单的、能确保你将关注点放在别人身上的技巧就是:掌握好使用人称代词“我”与“你(你们)”的恰当比例——帕特里夏·弗里普。讲话中用一次“我”就要用十次“你(你们)”。 七秒法则:在听众决定是否关注你的讲话之前,你只有七秒的时间可以利用。 大多数演讲者在最初的五到十分钟时间之后才兴奋起来,才进入良好的状态,问题是他们变得兴奋需要占用听众的时间。在五到十分钟之后,你到达最佳状态了,可你的听众却早开溜了。他们可能依然坐在那里,但是并没有听你说话。你已经失去了他们,把他们拉回来要么已经太晚了,要么你得付出双倍的努力才能再次吸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要有一个”干净利落的开头“。不说你的名字,不介绍自己,不寒暄,开门见山直接切中要害。 不要因为礼貌而进行毫无意义的寒暄,不要浪费听众的时间以示对他们的尊重,要尽可能快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如果需要介绍自己,可以在你已经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之后进行。 开头要慎讲笑话,除非:1.你认为自己是幽默风趣的——事实上也却确实如此;2.笑话有新颖的形式和内容;3.最重要的是,与你演讲的主题相关。 不要埋葬引子。倘若你没有在开头就运用好它们,那么他们就再也派不上用场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坡道开场策略】: 1、以“你(你们)”开头 2、运用强大的统计数据,或者我们所说的“‘性感数字”,性感数字包含能给听众带来惊喜行动元素,它们会让听众精神振奋并关注你所说的内容。 3.提出问题 4.让听众感到震惊。如:加利福尼亚州正面临着一次真正的、史无前例的危机。。。 5.坦白。要表现的脆弱一些。“我一直害怕蜘蛛。。。” 6.运用“想象”这个词。“想象一下这种情况。。。”“想象”一词I让演讲变成了互动式的交流。听众从被动的乙方转变成了积极的参与者,成了思想和愿景的共同创造者。 7.讲述历史轶事。“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军队。。。我们目前的形势就是这样。” 8.讲... (查看原文)
    KIMhyunjoong 1回复 7赞 2016-05-16 21:14:17
    —— 引自第290页
  • 【甜点】完美收尾,让听众记住你的演讲 结尾,或者说甜点的工作就是要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创造一种感觉。结尾不是向听众传递任何新信息,也不是告诉他们需要知道另外一些事情的部分。听众的大脑此时已经停止工作,已经等待上车离开了。这个时候不能强迫他们打开包裹,让你往里头再塞一些数据。你已经将所有的事实都告诉他们了,这个时候应当瞄准情感了。 强烈的情感会让你说话更具“黏性”,或者说更让人难忘。如果你的甜点非常好,听众将永远记住它,及时他们已经忘记了你的数据,也忘不了你曾给他们的甜点。最好的甜点就是一则故事、轶事、一个比喻或想象。它应当在某些方面触动听众的情感,这样就会创造出一种感觉,会把听众和你联系起来。 甜点种类繁多,它可以使能给听众带来强烈情感共鸣的任何东西,也可以是能增强你讲话要点的任何想象。 最好的甜点会与你在坡道部分提及的一些内容相呼应。运用这种呼应的技巧,会使你的结语含蓄而优雅,此时,回味最初的想象会让听众在脑海里产生圆满的感觉。 第三章【善用技巧】 1.讲故事 2.用比喻 3.语言生动(建立愿景,有画面感) 4.问答环节 重点在于准备,列出问题并自行回答:(1)听众最有可能提出的十大问题;(2)你最害怕回答的十大问题。将你的答案在那些能给你反馈的人面前预演。 如果没有人提问,那就自己提一个实现准备好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你们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们经常会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大家可能想知道……)。 在正式场合,回答之前先大声重复一下问题,这样做能产生以下几个作用: (1)确保你正确无误地听到了提出的问题; (2)确保听演讲的每个人都能听到问题是什么。 (3)给你留下了两道三秒的宝贵时间——组织答案。 ... (查看原文)
    KIMhyunjoong 1回复 7赞 2016-05-16 21:14:17
    —— 引自第290页
  • 跟“鲨鱼”打交道,面对“鲨鱼”的提问,故意刁难想让你落入陷阱的人,有以下技巧: 1.不重复他们的话;2.做出正确的陈述以纠正误解;3.继续前进,坚定礼貌地摆脱提问者的问题,明确表明你不会与他在有任何纠缠了。 【每一个问题都为强化你最初的观点提供了以此机会】。“这就是我恳请大家批准此项目的原因。”“这就是我们研究vulnerability的原因。” 你的人生愿景是什么?你的目的地在哪里?更重要的问题是,为什么你设定这样的愿景?对你真正想要的东西没有强烈的目的感且不清楚你为什么想要这些东西,那么,你的沟通就仅仅是你过日子的另一种工具。为什么要花时间创建你的人生愿景呢?因为如果你自己没有个人愿景,别人就一定会为你提供一种愿景。你会为了别人的需要和将要由别人决定的事情而疲于奔命——但那都不是你自己的。愿望清单。 当你不再考虑别人怎么评价你,而是关注你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时,任何不真实、欺骗和巧言令色都会离你而去。 (查看原文)
    KIMhyunjoong 1回复 7赞 2016-05-16 21:14:17
    —— 引自第290页
  • “信心不是可以从外部获得的东西,也没有人能赐予你信心。信心来自挑战自我的过程,通过战胜困难来产生信心,倘若不如此,信心就会消失。” (查看原文)
    LoTus 6赞 2019-06-03 10:47:48
    —— 引自章节:2017年做的读书笔记
  • “你包装好自己的袋子了吗?或者你仍旧带着你的父母、兄弟姐妹或读三年级时的老师为你包装好的袋子四处走动?当你很小以至于无法自己做出决定时,许多故事就已经发生了,信念已经形成了……通常情况下,信念是通过那些未经你同意或不受你控制而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产生的。……” (查看原文)
    LoTus 6赞 2019-06-03 10:47:48
    —— 引自章节:2017年做的读书笔记
  • 风度是每个人都具有的。风度就是力量,当一个人饱含激情地致力于正在说的话或做的事时,它就是饱满的,不妥协的力量。 ……最令人着迷的事情莫过于观察一个人时如何全身心投入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中去的——特别是当任务艰巨时。任务越艰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个人展现出来的风度就越迷人,给人的印象也就越深刻。 ……大多数人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到了变得好看和避免错误上了。 (查看原文)
    LoTus 6赞 2019-06-03 10:47:48
    —— 引自章节:2017年做的读书笔记
  • 信心不是可以从外部获得的东西,也没有人能赐予你信心。信心来自挑战自我的过程,通过战胜困难来产生信心,倘若不如此,信心就会消失。信心来自一系列胜利的积累,不管这些胜利是大还是小。在恰当的时间,拥有正确的知识和技能是绝对必要的。想克服恐惧,你只能做自己最害怕的事情,向自己证明你能处理好它,能战胜它。 当你给予的时候,你会变得更有趣,恐惧感也就消失了,因为你要实现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个人,魔力效应就会出现。 (查看原文)
    妮la妮啦 2赞 2015-01-28 15:56:15
    —— 引自章节:全本
  • 人类沟通的一项神秘法则是:当你给予的时候,你会变得更有趣,恐惧感也就消失了,因为你要实现的目标不再局限于一个人,魔力效应就会出现。你可以找激发自己兴趣的理由去做正在做的事情,这一理由会吸引你不断前进。要有所作为的愿望比受到恐惧的念头更能使你兴奋,高尚的希望要强于内心的恐惧。 (查看原文)
    妮la妮啦 2赞 2015-01-28 15:56:15
    —— 引自章节:全本
  • 如果我们不再强迫性地关注外表如何,而是关注如何为听众服务,我们就会开始提出不同的问题:“我该如何影响他们?”“我能与听众分享哪些知识?”“我能提出什么独到的见解?””我该如何安慰他们,如何祝贺他们,如何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我如何才能带给他们快乐、舒适、好奇或兴奋地感觉?" 到那时,面对人群演讲时你将不再茫然,你的内心会升腾起一股巨大的荣誉感。一旦一个人为了他人而行动,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品质。 (查看原文)
    妮la妮啦 2赞 2015-01-28 15:56:15
    —— 引自章节:全本
  • 要想真正与他人交流,你必须认真思考他们需要什么。不要只告诉听众他们想听的内容--要了解听众渴望感觉、知道和体验的是什么,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思想转变。 (查看原文)
    妮la妮啦 2赞 2015-01-28 15:56:15
    —— 引自章节:全本
  • 恐惧只不过是没有气息的兴奋。你要学会如何将恐惧转变成兴奋地方法。 (查看原文)
    妮la妮啦 2赞 2015-01-28 15:56:15
    —— 引自章节:全本
  • 在想好说什么之前,你需要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如果不准备,你很可能会想当然地只谈论自己想说而非听众需要知道的内容。如果你没有换位思考听众的需要,那么你的努力可能只获得很少的回应。 (查看原文)
    妮la妮啦 2赞 2015-01-28 15:56:15
    —— 引自章节:全本
  • 一次有效的对话可能会产生三种积极地结果: 1、你的听众洞悉了你的观点并转变了自己的心态。他体悟到之前未曾体悟到的一些东西。 2、你的听众因为这次对话有了新的决定。决定可能是当场作出,也可能是在对话之后作出。 3、你的听众采取了行动,他当你的面确实做了一些事情:签署表格,在支票上签字,说了声“好”。 你想要什么呢?回答得具体点,然后把它写下来。答案越明确,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用眼睛看着它,用耳朵聆听它,用指标量化它。你要能够检查自己取得的进步,并且知道是否已经实现了目标。 (查看原文)
    妮la妮啦 2赞 2015-01-28 15:56:15
    —— 引自章节:全本
  • 给你自己三个合理、充分的理由。说明为什么听众应当在乎你说的内容。你说的话对他们来讲有什么利害关系?他们会收获什么,失去什么?它为什么重要?将所有问题总结起来就是“演讲内容的热度在哪里?” 我们常常不知道怎么来判断演讲的内容好不好,只关心自己准备演讲资料的难易度。但是内容热度才是最重要的,通过作者提供的这几个问题就可以很好的判断出来,这个热度是否够好。 (查看原文)
    娜是我 1赞 2017-12-11 15:36:29
    —— 引自第46页
  • 你可以將任何事情都變成給予別人禮物的機會。 (查看原文)
    kate*paper 2017-06-19 14:00:07
    —— 引自第8页
  • 问题是,聪明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沟通者。事实上,许多聪明人的悲剧就是思维能力超过了语言表达能力。 (查看原文)
    娜是我 2017-12-11 15:32:13
    —— 引自第4页
  • 注意到问题了吗?在这个开头中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是“我”。听众关心的是谁呢,他们自己。掌握好“我”和“你(你们)”的比例。讲话中一次“我”就要用十次“你(你们)” (查看原文)
    娜是我 2017-12-11 15:42:19
    —— 引自第58页
  • 甜点的工作是要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创造一种感觉。结尾不是向听众传递任何新信息,也不是告诉他们需要知道另外一些事情的部分。听众的大脑此时已停止,工作已经等待上车离开了。这个时候应当瞄准情感了。最好的甜点就是一则故事,轶事,一个比喻或想象,它应当在某些方面触动听众的情感,这样就会创造出一种感觉,会把听众和你联系起来。 (查看原文)
    娜是我 2017-12-11 15:55:14
    —— 引自第72页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