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辨運動的興起》的原文摘录

  • 在愛國救國這個共同的目標之下所出現的無數手段中,有兩種最值得注意。第一便是以激烈破壞、激烈個人主義來達成愛國救國的目標,以致把大規模的毀棄傳統作爲正面價值來信奉。這樣的行動對有些人的情感來説可能是痛苦的,可是爲了國家民族更高的利益,許多知識分子卻願意犧牲在情感上相當依賴的某些傳統的質素,同時也要求別人作同樣悲壯的犧牲。所以我們經常可以在這一時期的知識分子身上同時看到全盤反傳統與在某些層面上戀執傳統的情形,從表面看來這是一種矛盾,其實是在“救國”這一個最終極的目標下目的與手段間的緊張和兩難。 (查看原文)
    Binns 5赞 2023-01-20 20:40:57
    —— 引自第3页
  • “西學源出中國說”也是晚清一派很有力量的思潮。這派人的論調看起來極爲保守,其實卻潛在兩種可能:它可以成爲抗拒西學的有力武器,同時也可以成爲要求吸收西學的有力護符。我們可以説在這一軀殼中事實上擁有兩個靈魂,一個極保守,一個極激進。從保守的一面來說,“西學源出中國說”的説法,正可以使他們更進一步相信人民只要能重新掌握古學的真諦,即可以剋服西人的挑戰。從激進的一面來說,此無異於承認當今的西洋文明與中國的古學不相違背,或甚至是密相關聯的,故吸收西學等於是重光舊學;深一層去看,此說無異是間接承認了西學的正面價值。 (查看原文)
    Binns 5赞 2023-01-24 11:06:24
    —— 引自章节:(三)清代今文家的政治意識 133
  • 戊戍變法史 (查看原文)
    恨嫁少女獨孤冰 3赞 2020-05-24 13:58:19
    —— 引自第101页
  • 康有爲及顧頡剛二人一代表舊,一代表新,明明是正相對立的,所以未能從客觀上看出顧頡剛在整個疑古工作的結構上依附康氏。康氏爲了尊孔及“托古改制”而對上古信史所從事的消解工作,幾無保留地被顧氏所繼承,並被用作重新檢討整個古代信史的武器。 (查看原文)
    Binns 2赞 2023-01-21 03:38:01
    —— 引自第52页
  • 彼時批判胡適集團的運動已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而顧頡剛正是被當作胡適集團的一員要將來看待的,所以即使是顧氏從檢字廠工人一手識拔栽培、又親身參與古史辨第七冊編輯工作的童書業,也對顧氏爲主乾的古史辨派作了極爲嚴厲地攻擊。 (查看原文)
    Binns 2赞 2023-01-20 17:42:53
    —— 引自第3页
  • “復古”與“解放”怎麽可能產生關聯呢?這是因爲從某一角度說,中國近三百年學術發展的歷程,正是揚棄早先各種注疏的過程。許多經師由於“信古”——也就是相信只有接近孔子年代的古文獻才能傳聖人之本意,遂對晚出之說的可信性施以强烈的懷疑。在這一個點上,復古不正是對當前認可的傳統之解放嗎!清儒為求六經本義,先則揚棄宋儒注疏,繼則揚棄魏晉注疏,今文家興起又揚棄東漢注疏,再則是清季諸子學之大興。所以,不管是今文學的興起或諸子學的興起,在某種程度上都與“回向原典”的潮流有關。 (查看原文)
    Binns 2赞 2023-01-23 00:52:18
    —— 引自章节:(二)復古與解放 74
  • 古史辨運動不是在史料上有了什麽重大發現所引發的,而是處理史料的方法與心理有了重大的不同才導出的,所以用“舊史料新心理”來形容是大致不錯的。 (查看原文)
    Binns 2赞 2023-01-25 11:47:27
    —— 引自章节:(一)顧頡剛對康有爲吊詭式的繼承 209
  • 这也就是顾颉刚后来的《中国上古史研究课第二学期讲义序目》中提到的:“他(钱玄同)以为今文家与古文家的说话都是一半对,一半不对。不对的是他们自己的创造,对的是他们对于敌方的攻击。” (查看原文)
    苍梧 1赞 2017-12-10 10:32:41
    —— 引自第59页
  • 纖緯中的古聖王也和孔子一樣有前知的能力... (查看原文)
    恨嫁少女獨孤冰 1赞 2020-05-24 14:41:47
    —— 引自第114页
  • 何休引用了這些纖緯之說來註解公羊傳... (查看原文)
    恨嫁少女獨孤冰 1赞 2020-05-24 14:41:47
    —— 引自第118页
  • 顧頡剛很明白地表示他堅持西漢末年的“一段騙案”是造成層累僞古史的一個重要源頭。而正如我們前面所説的,把無意的積累與有意造僞等同,正是《古史辨》中一個特質。 (查看原文)
    Binns 1赞 2023-01-21 03:28:47
    —— 引自第51页
  • 從歐陽修到崔述的例子都使我們了解到:疑古活動背後的精神是很複雜的。像他們便是深信“道”的源頭(聖人),但懷疑“道”的後繼者——也就是說因信古(聖人)而疑古(後繼者)。而且正因爲“信之深”,故“疑之勇”。這六個字正好用來説明學術思想史中常見的始為衛道,竟致疑僞的吊詭性。 (查看原文)
    Binns 1赞 2023-01-22 23:56:40
    —— 引自章节:(一)尊孔衛道與疑古辨偽内在可能的關聯 63
  • 由於何休把“所見世”定為“太平世”,而孔子所見的時代其實是個大亂世,故經他這一配擬,春秋時代真正的歷史與春秋經所變現的理想發展史觀應該分爲兩層,完全不可等同。 (查看原文)
    Binns 1赞 2023-01-23 02:19:18
    —— 引自章节:(一)“為漢制法”的觀念與經典解釋 112
  • 在前面兩章中已大致敘述廖平、康有為爲了尊孔及托古改制,對古代經典及歷史所作的種種獨特的解釋。此舉有三個吊詭性的結果:第一是否定了所有上古信史,第二十將兩千年來的儒學視爲“僞學”,反而使人覺得孔子思想與中國歷史發展完全無關。第三是將整個儒學傳統孤立到孔子這一個點上,故只要有人朝孔子攻擊,整個儒學傳統的尊嚴便會立時跌得粉碎。 (查看原文)
    Binns 1赞 2023-01-24 16:33:08
    —— 引自章节:(一)顧頡剛對康有爲吊詭式的繼承 209
  • 顧氏說詩經的“歷史性”與“倫理性”是經過三個階段的合與分的:第一期是漢,那時只有倫理觀念,沒有歷史觀念,所以不承認詩經在古代歷史上的價值,而只承認它在漢代的倫理上的價值。第二期是宋,那時既有倫理觀念,又有歷史觀念。在歷史觀念上不肯不指出它在古代社會的真相,而在倫理觀念上又不忍不維持孔子在經書上的權威,結果弄得聖道與非聖道糾纏不清。他認爲現在是到了第三期了,也就是要把歷史觀念和倫理觀念徹底分開的時候。這時不再把詩經當成聖人教化的本子了,故現代人讀詩經時並不是希望增進道德,而只想在這部古書裏增進自己的歷史知識。 (查看原文)
    Binns 1赞 2023-01-27 20:35:56
    —— 引自章节:(三)經書歷史性與倫理性的衝突 241
  • 我個人傾向相信大的學術革命本身只是一個“機”,它只是開啓各種可能性,而不是一次解決了所有問題。 (查看原文)
    Binns 1赞 2023-01-28 11:26:51
    —— 引自章节:結論
  • 《古史辨運動的興起》一書最初的大綱,是我在臺大研究所一年級的學期報告。但是初步研究工作是在大學後期開始做的。當時我正迷戀於清代的兩部經解,尤其是《續皇清經解》,還記得當時往來於中央圖書館胡亂閲讀兩部經解的情況。 在閲讀的過程中,我逐漸覺得從清代今文家到康有爲的《新學偽經考》及《孔子改制考》到「古史辨運動」,有一個聯係性的關係。所以在研究所一年級時,便以這一條綫索寫成了一篇報告。一直要到一九八三年入服軍官役時,才利用時間將過去纍積的筆記整輯成一篇書稿,並在桃園中壢龍崗士官學校附近找了一家打字行將稿子打字,最後在一九八七年將書稿出版。 (查看原文)
    Binns 1赞 2023-09-20 12:56:30
    —— 引自章节:修訂版序
  • (序)如果以博奕為例 (查看原文)
    恨嫁少女獨孤冰 2020-04-17 23:45:19
    —— 引自第9页
  • 其後更甲午、戊戍、庚子... (查看原文)
    恨嫁少女獨孤冰 1赞 2020-05-15 10:33:53
    —— 引自第5页
  • 不就等於承認老子此孔子還偉大嗎? (查看原文)
    恨嫁少女獨孤冰 2020-05-24 19:58:15
    —— 引自第277页
<前页 1 2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