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簡介
法蘭斯瓦余蓮(Francois Jullien)
1951年出生。法國哲學家,漢學家。曾任法國中國研究協會主席(1988-1990)、巴黎國際哲學學院院長(1995-1998)。現任巴黎第七大學教授、馬歇爾.葛蘭學院院長。
研究領域:一般哲學與中國思想(上古思想、新儒家、中國古典文學及美學理論)、比較方法與跨文化研究。
譯者簡介
卓立(Esther Lin-Rosolato)
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學士,法國巴黎第七大學法國現代文學碩士,法國巴黎索邦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法國波爾多蒙田第三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譯作有《古今碑錄》(法中雙語版)、《犧牲,精神分析的標誌》、《魔術時刻》(法文) 等等。
喜欢读"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的人也喜欢 · · · · · ·
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 更多书评 5篇
读书笔记 · · · · · ·
我来写笔记-
Jane (If value, then copy.)
“我们相当熟悉该画家的生平,知道他的遭遇使他特别更向往“超脱”(dégagement),使他更趋向“淡”。倪瓒丰硕的家产容许他过着审美家的生活,直到四十岁。他在庄园里建造了一栋书斋,收藏了稀有善本书籍﹑古铜器﹑珍贵的古琴,当然还有一流大师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他只接待他的朋友,他生活在一个万物纯化、净化的世界里,其中无一物是粗俗的(他甚至可能有洁癖)。” 摘自:《淡之颂》 — 〔法〕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2019-11-28 03:55 2人喜欢
“我们相当熟悉该画家的生平,知道他的遭遇使他特别更向往“超脱”(dégagement),使他更趋向“淡”。倪瓒丰硕的家产容许他过着审美家的生活,直到四十岁。他在庄园里建造了一栋书斋,收藏了稀有善本书籍﹑古铜器﹑珍贵的古琴,当然还有一流大师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他只接待他的朋友,他生活在一个万物纯化、净化的世界里,其中无一物是粗俗的(他甚至可能有洁癖)。” 摘自:《淡之颂》 — 〔法〕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
不查不知道,倪瓒提纯交往质量的办法也是极度简单干脆,有棱有角。倪对他人有明确且严格的期待和要求。维基百科读到一段,说倪瓒是古怪之人,有客来访时,“见其言貌粗率,大怒,掌其颊”。倪瓒好饮茶,特制“清泉白石茶”,赵行恕慕名而来,倪用此等好茶来招待他。赵行恕却觉得此茶不怎样。倪生气道:“吾以子为王孙,故出此品,乃略不知风味,真俗物也。”遂与之绝交。说这是“超脱”,其实并不准确。若真的超然,外人外物则不应轻易牵动喜怒,能够认识到人之异同并避免因不合乎自定标准的异见者带来的烦恼。淡,给人的印象是模糊,边界的不明确,进而是交融和无我的状态。倪瓒的枯树,淡去的远山,孤寂的凉亭,清冷淡漠,更像是精神世界的孤岛,是画人与世俗刻意保持的距离,但并不是超脱。
回应 2019-11-28 03:55
-
Jane (If value, then copy.)
“我们相当熟悉该画家的生平,知道他的遭遇使他特别更向往“超脱”(dégagement),使他更趋向“淡”。倪瓒丰硕的家产容许他过着审美家的生活,直到四十岁。他在庄园里建造了一栋书斋,收藏了稀有善本书籍﹑古铜器﹑珍贵的古琴,当然还有一流大师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他只接待他的朋友,他生活在一个万物纯化、净化的世界里,其中无一物是粗俗的(他甚至可能有洁癖)。” 摘自:《淡之颂》 — 〔法〕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2019-11-28 03:55 2人喜欢
“我们相当熟悉该画家的生平,知道他的遭遇使他特别更向往“超脱”(dégagement),使他更趋向“淡”。倪瓒丰硕的家产容许他过着审美家的生活,直到四十岁。他在庄园里建造了一栋书斋,收藏了稀有善本书籍﹑古铜器﹑珍贵的古琴,当然还有一流大师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他只接待他的朋友,他生活在一个万物纯化、净化的世界里,其中无一物是粗俗的(他甚至可能有洁癖)。” 摘自:《淡之颂》 — 〔法〕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
不查不知道,倪瓒提纯交往质量的办法也是极度简单干脆,有棱有角。倪对他人有明确且严格的期待和要求。维基百科读到一段,说倪瓒是古怪之人,有客来访时,“见其言貌粗率,大怒,掌其颊”。倪瓒好饮茶,特制“清泉白石茶”,赵行恕慕名而来,倪用此等好茶来招待他。赵行恕却觉得此茶不怎样。倪生气道:“吾以子为王孙,故出此品,乃略不知风味,真俗物也。”遂与之绝交。说这是“超脱”,其实并不准确。若真的超然,外人外物则不应轻易牵动喜怒,能够认识到人之异同并避免因不合乎自定标准的异见者带来的烦恼。淡,给人的印象是模糊,边界的不明确,进而是交融和无我的状态。倪瓒的枯树,淡去的远山,孤寂的凉亭,清冷淡漠,更像是精神世界的孤岛,是画人与世俗刻意保持的距离,但并不是超脱。
回应 2019-11-28 03:55
-
Jane (If value, then copy.)
“我们相当熟悉该画家的生平,知道他的遭遇使他特别更向往“超脱”(dégagement),使他更趋向“淡”。倪瓒丰硕的家产容许他过着审美家的生活,直到四十岁。他在庄园里建造了一栋书斋,收藏了稀有善本书籍﹑古铜器﹑珍贵的古琴,当然还有一流大师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他只接待他的朋友,他生活在一个万物纯化、净化的世界里,其中无一物是粗俗的(他甚至可能有洁癖)。” 摘自:《淡之颂》 — 〔法〕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2019-11-28 03:55 2人喜欢
“我们相当熟悉该画家的生平,知道他的遭遇使他特别更向往“超脱”(dégagement),使他更趋向“淡”。倪瓒丰硕的家产容许他过着审美家的生活,直到四十岁。他在庄园里建造了一栋书斋,收藏了稀有善本书籍﹑古铜器﹑珍贵的古琴,当然还有一流大师的画作和书法作品。他只接待他的朋友,他生活在一个万物纯化、净化的世界里,其中无一物是粗俗的(他甚至可能有洁癖)。” 摘自:《淡之颂》 — 〔法〕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
不查不知道,倪瓒提纯交往质量的办法也是极度简单干脆,有棱有角。倪对他人有明确且严格的期待和要求。维基百科读到一段,说倪瓒是古怪之人,有客来访时,“见其言貌粗率,大怒,掌其颊”。倪瓒好饮茶,特制“清泉白石茶”,赵行恕慕名而来,倪用此等好茶来招待他。赵行恕却觉得此茶不怎样。倪生气道:“吾以子为王孙,故出此品,乃略不知风味,真俗物也。”遂与之绝交。说这是“超脱”,其实并不准确。若真的超然,外人外物则不应轻易牵动喜怒,能够认识到人之异同并避免因不合乎自定标准的异见者带来的烦恼。淡,给人的印象是模糊,边界的不明确,进而是交融和无我的状态。倪瓒的枯树,淡去的远山,孤寂的凉亭,清冷淡漠,更像是精神世界的孤岛,是画人与世俗刻意保持的距离,但并不是超脱。
回应 2019-11-28 03:55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8.2分 81人读过
-
暂时无货, 8天前曾上架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这不是一个橙子 2020-04-18
“平淡”作为想象中国的一种方式。朱利安捻出“平淡”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扫描中国儒释道思维和圣人人格,以及音乐、绘画、文学等诸种艺术形式。儒家的“颜回、曾晳之乐”,道家的“神与物游”,佛家的中观,共同形塑中国式“平淡”特质。这种分析同见于朱利安的《圣人无意》,“不执一端”的思维故而能“虚以应物”体验世界的丰富。“漠然”与“默然”并非排斥世界,而是以平等观诸种事物,不否认任何潜在的可能性。中国式圣人关... “平淡”作为想象中国的一种方式。朱利安捻出“平淡”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扫描中国儒释道思维和圣人人格,以及音乐、绘画、文学等诸种艺术形式。儒家的“颜回、曾晳之乐”,道家的“神与物游”,佛家的中观,共同形塑中国式“平淡”特质。这种分析同见于朱利安的《圣人无意》,“不执一端”的思维故而能“虚以应物”体验世界的丰富。“漠然”与“默然”并非排斥世界,而是以平等观诸种事物,不否认任何潜在的可能性。中国式圣人关心世界变化的内在一致性。偏执意味着某种缺失,理学强调“未发之中”,或大乘“不即不离”的态度,根本在于体认世界“如其所是”,如是才有“天地位,万物育”的生生之机。“平淡”至极易流于枯槁虚无,而至极也即平淡背离自身之时。“于世淡然无所嗜”的平淡并非否弃艺术,而是进入“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境界契机。 (展开)
0 有用 结巴郁 2019-09-27
补标
1 有用 薛浥尘 2018-08-29
去年十一月丧的时候,一天读一篇,不忍心一口气儿读完,每一篇都加一点血,救一点命。
0 有用 一乘寺绿狗 2020-07-12
也是一位很容易被两级评价的研究者 这本的话对我来说有收获的还是他的写法上的自我意识吧 突破scholar inquiry 走向一种写意漫漶的随想
0 有用 盛 2018-10-17
这个版本与华东师大的版本各有所长。总的来说朱利安言说这个论题还欠深刻。
0 有用 金桢辜 2020-11-16
读这种书是对生命的严重浪费
0 有用 小岛 2020-08-28
@2014-07-08 00:15:00
0 有用 一乘寺绿狗 2020-07-12
也是一位很容易被两级评价的研究者 这本的话对我来说有收获的还是他的写法上的自我意识吧 突破scholar inquiry 走向一种写意漫漶的随想
0 有用 这不是一个橙子 2020-04-18
“平淡”作为想象中国的一种方式。朱利安捻出“平淡”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扫描中国儒释道思维和圣人人格,以及音乐、绘画、文学等诸种艺术形式。儒家的“颜回、曾晳之乐”,道家的“神与物游”,佛家的中观,共同形塑中国式“平淡”特质。这种分析同见于朱利安的《圣人无意》,“不执一端”的思维故而能“虚以应物”体验世界的丰富。“漠然”与“默然”并非排斥世界,而是以平等观诸种事物,不否认任何潜在的可能性。中国式圣人关... “平淡”作为想象中国的一种方式。朱利安捻出“平淡”作为中国文化的特质,扫描中国儒释道思维和圣人人格,以及音乐、绘画、文学等诸种艺术形式。儒家的“颜回、曾晳之乐”,道家的“神与物游”,佛家的中观,共同形塑中国式“平淡”特质。这种分析同见于朱利安的《圣人无意》,“不执一端”的思维故而能“虚以应物”体验世界的丰富。“漠然”与“默然”并非排斥世界,而是以平等观诸种事物,不否认任何潜在的可能性。中国式圣人关心世界变化的内在一致性。偏执意味着某种缺失,理学强调“未发之中”,或大乘“不即不离”的态度,根本在于体认世界“如其所是”,如是才有“天地位,万物育”的生生之机。“平淡”至极易流于枯槁虚无,而至极也即平淡背离自身之时。“于世淡然无所嗜”的平淡并非否弃艺术,而是进入“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境界契机。 (展开)
0 有用 结巴郁 2019-09-27
补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