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完了》的原文摘录

  • 人能创造工具,但工具一旦被创造出来,它就独立于人之外。好像上帝创造了人以后,或则说人创造了上帝以后,被创造者就不完全服从创造者,创造者就不能完全认识被创造者了。于是被创造者往往还会支配无知的创造者,创造者会受被创造者支配而自己不知道。 (查看原文)
    henix 1回复 5赞 2012-10-24 22:47:44
    —— 引自第230页
  • 文献必出于识字人之手,而古来的识字人的注意方向各国并不都一样。例如印度的识字人,无论婆罗门或出家的沙门多少年靠“施主”养活,而且到老了便进人森林或移居恒河边上修道,或在庙宇内著书立说,所以他们不关心政治变化。他们与宗教密切有关,但并非依赖政府式的教会。欧洲的基督教教会和政府平行。识字人多年都是在修道院依傍教会。这和古希腊罗马城邦的情况大不相同,产生不出“智者”之群。十八世纪反教会的便依靠帝王。十九世纪的改依靠资本。至于政教合一的元首,如伊斯兰教的“哈里发”(奥斯曼帝国元首),其治下的识字人又有另种情况。 和以上这些人相比,中国古代识字人的显著特点便是依傍政权。从卜筮者和观测天文定四时历法的星历推算者起便直接间接和政治首领结下不解之缘。中国古文献的作者和读者都不能和政治绝缘。为学和为政,山林和廊庙,是同一件事的两面。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赞 2020-08-03 19:49:27
    —— 引自章节:世纪末读《书》 041
  • 《易》是ト卦之书。《春秋》是经世之书。一通宇宙,一通天下,又俱可为立身之用。历代贤豪的解说都挂原书牌号发挥自己当时当世的思想意见。对原来文本说,都“伪”。对解说者的时世说,都“真”。以古说今,千篇一律,符号之妙就在于此。 (查看原文)
    琵琶鱼 2赞 2020-08-03 20:51:26
    —— 引自章节:《春秋》符号 067
  • 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 (查看原文)
    1赞 2019-11-29 16:51:10
    —— 引自章节:“书读完了” 013
  • 原有的文化和书籍应当是前进中脚下的车轮而不是背上的包袱。 (查看原文)
    1赞 2019-11-29 16:51:10
    —— 引自章节:“书读完了” 013
  • 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应当是在时代洪流的中间和前头主动前进而不应当是跟在后面追。 (查看原文)
    1赞 2019-11-29 16:51:10
    —— 引自章节:“书读完了” 013
  • 下棋也是猜心思,打仗也是破谜语和出谜语。 (查看原文)
    henix 1赞 2012-10-05 11:27:13
    —— 引自第2页
  • 不是说他们“惜墨如金”,而是说他们无论有意无意都说不尽要说的话。越是啰嗦废话多,越说明他有话说不出或是还没有说出来。那只说几句话的就更是话里有话了。 (查看原文)
    henix 1赞 2012-10-24 20:53:27
    —— 引自第227页
  • 人能创造工具,但工具一被创造出来,它就独立与人之外。……于是被创造者往往还会支配无知的创造者,创造者会受被创造者支配而自己不知道。……人类语言是特殊的工具,是特殊的通讯工具,是特殊的交流信息并能指使行动的中介。一个人对自己讲的话也不能知道它的全部意义,就是说,只能知道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不能完全知道别人听了以后所理解的意思。一句话讲出以后就不属于讲话的本人了,也就是独立出去了。 语言化为文字,换了符号,成为文本或一本书,又出现了另一个语言符号世界。书本世界不能完全符合口语世界。书本被创造出来以后自成一个世界,自有发展并且限制了进入其中的人。……人进入书本世界以后常常通过书本认识世界,和通过语言认识世界一样。这个世界对一个人来说也是可大可小的。它不是一个人单独创造的,也不是人人相同的。……不同的语言说着不同的世界,或则说是宇宙的不同世界形态。所有各种世界本身都是开放的,但你没有进入那个世界,它对你就是封闭的,似存在又不存在,没有意义,你从中得不出信息。 由此可以说读书是读一个世界,读一个世界也好像读一本书。……读世界也要知道它的意义,也就是感觉所得的世界中的世界。 (查看原文)
    柿子种 1赞 2013-05-30 11:40:31
    —— 引自第230页
  • 本文开始说的那两位老学者为什么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 显然他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也可以说是找到了密码本。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则说必备的知识基础。 (查看原文)
    东郊养鹅人 1赞 2014-04-17 11:35:06
    —— 引自章节:书读完了
  • 若看了一大堆有关的书而没有读过这些人的任何一部著作,那不能算是学了西方哲学,事实上也读不明白别人的哲学书,无非是道听途说,隔靴搔痒。 (查看原文)
    东郊养鹅人 1赞 2014-04-17 11:35:06
    —— 引自章节:书读完了
  • 乙:读书后欢喜赞叹是正效率。读书后愁眉苦脸是负效率。读书后还能自己想出什么来,那就是超效率。 甲:有人读书只为消闲,还讲什么效率? 乙:怎么不讲?消得了闲,越读越有味。若越读越心烦,还消什么闲,读什么书?不如睡觉去吧。 (查看原文)
    琵琶鱼 1赞 2020-08-06 02:57:20
    —— 引自章节:读书法 235
  • 完全相同的人和事是没有的。大致相同或有点相同的人怎么像是就在周围呢?甚至我害怕自己会不会成为孔乙己。怎么好像是看到我周围的正在沦落和将要沦落的识字读书人都有几分像孔乙己呢?我的哥哥喝酒时,我的小学老师讲古文古诗时,仿佛都有一股孔乙己气味向我扑过来。读古书时也觉得陈琳、李商隐这些人都有股孔乙己气味。他们替别人写信写公文时恐怕还不如孔乙己饮酒时那样自得其乐。卖文和偷书究竟哪个高些?作诗和饮酒是不是类心态?司马迁“下蚕室”时有没有孔乙己被打断腿时的心情?孔乙己写“伏辩”时有什么滋味?是“诚惶诚恐不胜战栗屏营之至”吧?我后来又看到《在酒楼上》,越来越觉得不对了。这一声声“呐喊”怎么那么尖锐,竟扎进我住的偏僻小城来而且进了童子的心呢?我有点害怕鲁迅的小说了。 (查看原文)
    琵琶鱼 1赞 2020-08-07 21:45:15
    —— 引自章节:从孔夫子到孔乙己 407
  • 中国五四以前的古书,决不能要求青年到大学以后才去一本一本地读,而必须在小学和中学时期择要装进他们的记忆力尚强的头脑;只是先交代中国文化的本源,其他由他们自己以后照各人的需要和能力阅读。这样才能使青年在大学时期迅速进入当前和下一个世纪的新知识(包括以中外古文献为对象的研究)的探索,而不致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很多老师的东西,消磨大好青春,然后到工作时期再去进业余学校补习本来应当在小学和中学可学到的知识。 (查看原文)
    牡蛎小姐 1赞 2020-09-06 16:34:41
    —— 引自章节:“书读完了”
  • 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应当是在时代洪流的中间和前头主动前进而不应当是跟在后面追。 (查看原文)
    牡蛎小姐 1赞 2020-09-06 16:34:41
    —— 引自章节:“书读完了”
  • 孩子有他们的理解方式,不能照大人的方式去理解,特别是不能抠字句,讲道理。 (查看原文)
    牡蛎小姐 1赞 2020-09-06 16:34:41
    —— 引自章节:“书读完了”
  • 有这些知识而不知其他,还可以说是知道一点西方哲学;若看了一堆有关的书而没有读过这些人的任何一部著作,那不能算是学了西方哲学,事实上也读不明白别人的哲学书,无非是道听途说,隔鞋瘙痒。 (查看原文)
    牡蛎小姐 1赞 2020-09-06 16:34:41
  • 《圣经》和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些基础书是必读书,对于亚洲最重要的是《古兰经》。没有《古兰经》的知识就无法透彻理解伊斯兰教世界的书。 (查看原文)
    牡蛎小姐 1赞 2020-09-06 16:34:41
  • 这十部书若不知道,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的书都无法读。 (查看原文)
    牡蛎小姐 1赞 2020-09-06 16:34:41
  • 如不大略读《文选》,就不知道唐以前文学从屈原《离骚》这是怎么回事,也就看不出以后的发展。 (查看原文)
    牡蛎小姐 1赞 2020-09-06 16:34:41
<前页 1 2 3 4 5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