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全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
作者简介 · · · · · ·
金克木(1912-2000),当代著名学者。祖籍安徽寿县,生于江西。1930年任香港《立报》国际新闻编辑。1939年任教于湖南省立桃源女子中学和湖南大学。1941年到印度加尔各答的中文报纸《印度日报》任编辑,1943年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1946年回国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1948年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克木陆续重印和出版的著作有《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旧学新知集》《文化猎疑》《无文探隐》《末班车》《孔乙已还乡》《风烛灰》等三十余种,译著有《古代印度文艺理论文选》《伐致呵利三百咏》《摩诃婆罗多插话选》等。
目录 · · · · · ·
第1辑 “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
谈读书的“格式塔”
传统思想文献寻根
“古文新选”随想
世纪末读《书》
上古御前的会议
读《西伯戡黎》
兵马俑作战
《春秋》符号
《春秋》数学·线性思维
重读“崤之战”
古书试新读
《论语》“子日”析
读《大学》
公孙龙·名家·立体思维
“道、理”·《列子》
《四书》显“晦”
《心经》现代一解
再阅《楞伽》
孤独的磨镜片人
第2辑 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
《存在与虚无》·《逻辑哲学论》·《心经》
读书得间
闲话天文
读书法
古今对话:读书
与书对话:《礼记》
读古诗
与诗对话:《咏杯》
与文对话:《送董邵南序》
谈《千字文》
秋菊·戴震
谈谈汉译佛教文献
怎样读汉译佛典
甘地论
谈外语课本
奥卡姆剃刀
纺伯与浮士德
第3辑 读书·读人·读物
读书·读人·读物
读书——读语言世界
文体四边形
文化三型·中国四学
显文化·隐文化
治“序”·“乱”序
台词·潜台词
古“读书无用论”
一梦三千年:周公
试说武则天
九方子(又名《古今对话录》)
三访九方子
新镜花缘
孔乙己外传
玉梨魂不散·金锁记重来——谈历史的荒诞
附录
智慧与学术的相生相克
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喜欢读"书读完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书读完了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书读完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4 条 )



> 更多书评 84篇
-
# 读书法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朱光潜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 怎样读小说 / 老舍 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
2017-01-09 22:14 6人喜欢
# 读书法 ###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 朱光潜
关于读书方法。我不能多说,只有两点须在此约略提起。第一,凡值得读的书至少须读两遍。第一遍须快读,着眼在醒豁全篇大旨与特色。第二遍须慢读,须以批评态度衡量书的内容。第二,读过一本书,须笔记纲要和精彩的地方和你自己的意见。记笔记不特可以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细,刺激你思考。 引自 读书法 ### 怎样读小说 / 老舍
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心态物态来;看它怎么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物情状一下子形容出来;活生生的立在我们眼前。 引自 读书法 ###书读完了 / 金克木 **格式塔是什么?**
一望而见其整体,发现整体的特点。 引自 读书法 **格式塔的作用是什么?**
若能“望气”而知书的“格局”,会看书的“相”,又能见书即知在哪一类中、哪一架格上,还具有一望而能迅速判断其“新闻价值”的能力,那就可以有“略览群书”的本领,因而也就可以“博览群书”,不必一字一句读下去,看到后头忘了前头,看完了对全书茫然不知要点,那样花费时间了。 引自 读书法 **如何练就格式塔?**
先练习看目录、作提要当然可以,另外还有个补救办法是把人代替书,在人多的地方练习观察人。这类机会可多了。书和人是大有相似之处的。学学给人作新式“看相”,比较比较,不是为当小说家、戏剧家,为的是学读书,把人当作书读。这对人无害,于己有益。“一法通,百法通”,有可能自己练出一种“格式塔”感来。也许这是“宏观”、“整体观”的本领,用来读书总是有益无害的吧? 引自 读书法 回应 2017-01-09 22:14 -
人能创造工具,但工具一旦被创造出来,它就独立于人之外。好像上帝创造了人以后,或则说人创造了上帝以后,被创造者就不完全服从创造者,创造者就不能完全认识被创造者了。于是被创造者往往还会支配无知的创造者,创造者会受被创造者支配而自己不知道。 (1回应)
2012-10-24 22:47 5人喜欢
-
Perspiration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可以“博览群书”,不必一字一句读下去,看到后头忘了前头,看完了对全书茫然不知要点,那样花费时间了。据说诸葛亮读书是“但观大略”,不知是不是这样。 --------------------- 先说外来的佛法的根,只看译出来又流行的经中六部。 一、《妙法莲华经》。 二、《华严经》。 三、《入楞伽经》。 四、《金刚经》 五、《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六、《维摩诘所说经》 --------------------- 现在再说中国本土自己思想在文献中的根,也...2015-06-30 22:05 1人喜欢
可以“博览群书”,不必一字一句读下去,看到后头忘了前头,看完了对全书茫然不知要点,那样花费时间了。据说诸葛亮读书是“但观大略”,不知是不是这样。 --------------------- 先说外来的佛法的根,只看译出来又流行的经中六部。 一、《妙法莲华经》。 二、《华严经》。 三、《入楞伽经》。 四、《金刚经》 五、《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六、《维摩诘所说经》 --------------------- 现在再说中国本土自己思想在文献中的根,也是六部经 一、《周易》。这是核心,是思想之体, 二、《老子》。《易》是体,《老》是用。 三、《尚书》。 四、《春秋》。 五、《毛诗》。 六、《论语》。 从全体到个体:体《周易》用《老子》言《尚书》行《春秋》情《毛诗》理《论语》图式二:外来的。偏重非逻各斯。 从个体到全体:信《法华》修《华严》解《楞伽》悟《金刚》密《心经》显《维摩洁》 --------------------- 若把古文和古代文化联系起来,有几篇短文似乎可以入“新选”。 第一篇是李斯上秦始皇《谏逐客书》 第二篇是刘歆的《移让太常博士书》 三篇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玄奘译佛经而作的《圣教序》。 第四篇是朱熹在《四书集注》的《孟子》注中最后一段。 第五篇我想选曾国藩的,但手头无书,只凭记忆,不能定下是选《求阙斋记》还是《圣哲画像记》。 我想到的还有《文选。序》。这是开辟一个文学思想传统的,可与同时的《文心雕龙》互相发明。还有一篇,我很想选入,又有点犹疑。那是《汉书》中徐乐的一篇《上皇帝书》。 七篇文,秦、汉、六朝、唐、宋、清都有了。 --------------------- 忽然觉得《尚书》和《旧约》这两部书似可归于一大类。 两书不仅都是“圣经”,而且同样都既是历史书,又是文学书。因为记的是历史,但不全是录音报道,不仅有加工,恐怕还有虚构。 --------------------- 《春秋》便成为官学的专业课本。解释《春秋》的《公羊传》在先,《毂梁传》在后,成为官定讲义。所谓《春秋》经文实际上是在两部《传》里的,没有留下独立的《经》。西汉末年传出古文字的《左传》由刘歆校订出来。西晋杜预编订《春秋左传》分列《经》、《传》。 ---------------------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思想“传统”(从古至今传下未断的统)来源在文献中有很大一部分在这两个文本及其解说之中。另有一部分见于《诗》、《书》 --------------------- 《春秋》是第一部传下来的依年月纪事书 --------------------- 一种文风和思路若为多数人所接受而形成习惯,再继续不断,就成为传统。 --------------------- 说男人不是人或女人不是人和说白马非马一样,说的都是名和所指的物。名是语言符号,有所指,所指的是物。 --------------------- 这几位圣贤虽然同处于春秋战国一个大时代,说同样的语言,可是只有公孙龙一人看到了语言是符号,词所指的物可以有分歧,也就是意义有分歧,必须把一个个符号和所指的物都作分析,要求确切,不许含糊。 --------------------- 东周春秋五霸时代,由孔子及其门人开始的、士人学者游说列国统治者干预政治的风气,不断变化形式持续了两千几百年。在读书人中,重视人性人情和功利的思想占上风,脱离人情的客观态度受轻视 --------------------- 辩者们的早早出现可以证明中国人的抽象思维、科学思想能力是决不后人的,只是长期缺乏有利的氛围而多不利的因素而已。 --------------------- 《老子》是给特殊人讲的哲学。《庄子》是给读书人讲的哲学。《列子》是给平常人讲的哲学。 --------------------- 朝廷所尊崇的总是儒家孔孟及朱子之“道”,而实用的却是道家的老子、韩非之“道”。 一是旗号,一是方策,两相配合。 --------------------- 般若(智慧)波罗蜜多(到彼岸)心(核心)经(咒) --------------------- 公羊高讲《春秋》,一字一句都要问个明白,自问自答,好比上课讲解或讨论。 --------------------- 要求人跪着读的书——神圣经典,句句是真理,在真理面前只有低头。 有必须站着读的书——权威讲话。这是训话,没有讨论余地。受教育的人只有肃立恭听。 有需要坐着读的书——为某种目的而读的书。这样读书不由自主,是苦是乐,各人感觉不同,只有坐冷板凳是一样。 有可以躺着读的书——大多是文艺之类。这样读书,古名消遣,今名娱乐。
回应 2015-06-30 22:05
-
吸引我的是名字,《书读完了》好嚣张的名字。开始读进去觉得,作者很有趣,以一个故事作为开头吸引眼球。随着阅读的延续,慢慢开始迷惑,作者到底在讲什么,讲什么呢,一个一个的故事,一个一个的对话,旁征博引,社会现象,辩论,可是到底要说明什么呢。在读得差不多快接近尾声,作者以一个人物为出发点将各种典故穿插进来,简直是妙极了!才慢慢有所感觉,以我所看,作者不是自己评论的“少懒忘”,更多的是联想和想象,真心...
2012-03-21 21:22 1人喜欢
-
Angela Chow (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
1.原有的文化和书籍应当是前进中脚下的车轮而不是背上的包袱。读书应当是乐事而不是苦事。求学不应当总是补课和应考。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应当是在时代洪中间和前头主动前进而不应当是跟在后面追。 2.若想知道一国的书本文化,例如印度,日本,也可以先读其本国人历来幼年受教育时的比读书。 3.曾国藩是湘军统帅,又是淮军统帅李鸿章的老师。 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5.“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因...2014-06-20 11:35
1.原有的文化和书籍应当是前进中脚下的车轮而不是背上的包袱。读书应当是乐事而不是苦事。求学不应当总是补课和应考。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应当是在时代洪中间和前头主动前进而不应当是跟在后面追。 2.若想知道一国的书本文化,例如印度,日本,也可以先读其本国人历来幼年受教育时的比读书。 3.曾国藩是湘军统帅,又是淮军统帅李鸿章的老师。 4.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5.“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因为知道为什么宝钗姓薛而黛玉姓林。 6.就中国古书而言,不过是 易 诗 书 春秋左传 礼记 论语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等数种。 就外国书而言,,,,,,,读这些书,再配合一点简略的历史,花费比三冬 多一点的时间,就一般人而言大约是“文史足用”了。
回应 2014-06-20 11:35 -
金克木说,“宇宙、人生、社会都是些大谜语” 下棋也是猜心思,打仗也是破谜语和出谜语。 我最近闲的蛋疼在补《名侦探柯南》。想想金克木先生的“谜语理论”,看看我们的生活,突然觉得生活真的是个大谜语。 你走进商场,看见自动扶梯徐徐上升。没人告诉你那是干什么用的,你怎么就知道坐上那个就可以去楼上呢? 特别是我们接触新的东西、新的游戏的时候,自己摸索,破解游戏、东西的创造者给我们出的“谜语”。然后我们就会用...
2012-10-05 11:27 1人喜欢
-
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籍也应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的。看出古书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也可以说是找到了密码本。 就中国古书而言,不过是《易》《诗》《书》《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数种。就外国书而言,也不过《圣经》《古兰经》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狄德罗、培根、贝克莱、康德、黑格尔、荷马、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
2021-03-05 19:16
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籍也应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的。看出古书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也可以说是找到了密码本。
就中国古书而言,不过是《易》《诗》《书》《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数种。就外国书而言,也不过《圣经》《古兰经》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狄德罗、培根、贝克莱、康德、黑格尔、荷马、但丁、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查克、托尔斯泰等人的著作。
想要了解西方文化,没有圣经(包括旧约、新约)的知识,几乎可以说是无法读懂西方公元以后的书,包括反宗教的和不涉及宗教的书,只有一些纯粹科学技术的书可以除外,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书与圣经无关,但也只有在圣经对照之下才较易明白。许多古书都是在有了圣经以后才整理出来的。因此圣经和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些基础书是必读书,对于亚洲,没有古兰经的知识就无法透彻理解伊斯兰教世界的书。
读史书最少要读《史记》《资治通鉴》,加上《续资治通鉴》(毕沅等的)《文献通考》。读文学书总要先读第一部总集《文选》,如不大略读读《文选》就不知道唐以前文学从屈原《离骚》起是怎么回事,也就看不出以后的发展。
佛教文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对外宣传品,一类内部读物。佛教的“经“大多是为宣传和推广用的对外读物。内部读物,首先是“律“,其次是算在“论“里的一些理论著作,另外就是经咒。对内的原因或是记载了不足为外人道的内容,或是满纸术语、公式,讨论的内问题让外人摸不到头脑,看了也不懂。更深层的原因是,佛教理论同其他宗教的理论一样不是尚空谈的,是讲修行的,很多理论与修行实践有关。当然这都是内部学习,不是对外宣传的。
回应 2021-03-05 19:16 -
“1939年,金克木在湖南大学教法文,暑假去昆明拜访罗常培先生。罗常培介绍他去见当时居于昆明乡间,时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的傅斯年。见到傅斯年,“霸道”的傅所长送他一本有英文注解的拉丁文《高卢战记》,劝他学习。金克木匆匆学了书后所附的拉丁语法概要,就从头读起来。‘一读就放不下了。一句一句啃下去,越来兴趣越大。真是奇妙的语言,奇特的书。’就这样,金克木学会了拉丁文。 “上世纪四十年代,金克木在印度结识‘...
2019-08-12 13:44
“1939年,金克木在湖南大学教法文,暑假去昆明拜访罗常培先生。罗常培介绍他去见当时居于昆明乡间,时任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的傅斯年。见到傅斯年,“霸道”的傅所长送他一本有英文注解的拉丁文《高卢战记》,劝他学习。金克木匆匆学了书后所附的拉丁语法概要,就从头读起来。‘一读就放不下了。一句一句啃下去,越来兴趣越大。真是奇妙的语言,奇特的书。’就这样,金克木学会了拉丁文。
“上世纪四十年代,金克木在印度结识‘汉学’博士戈克雷。其时,戈克雷正在校勘梵本《集论》,就邀请金克木跟他合作。因为原写本残卷的照片字太小、太不清楚,他们就尝试从汉译本和藏译本先还原成梵文。结果,让他们吃惊的“不是汉译和藏译的逐字‘死译’的僵化,而是‘死译’中还有各种本身语言习惯的特点。三种语言一对照,这部词典式的书的拗口句子竟然也明白如话了,不过需要熟悉他们各自的术语和说法的‘密码’罢了”。找到了这把钥匙,两人的校勘工作越来越顺利。”
回应 2019-08-12 13:4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8.7分 956人读过
-
HHKNT3(满200-30)ZVYBKQ(满300-60)
-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6)8.4分 86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书读完了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陰陽魚 2017-09-07
魚年十七時。師語吾曰。汝所讀博雜。尤佛經如煙海。斯以有涯追無涯爾。金先生有一書。提綱挈領。網羅東西。可讀之。對曰。善。師復言道。其書名曰,書讀完了。先生老而有此嘆。不虛其一生也。期汝之有所成矣。魚心懷之。讀書不輟。須臾間。十年矣。
0 有用 阿斯巴甜菇菇 2012-05-17
2012.5.17
1 有用 小米=qdmimi 2010-02-15
“三冬,文史足用”……
6 有用 狐不归 2011-12-20
金老是读通了的人。读书方法也很好,眼力尤其好,能看出书后面的关键所在;注意的多是历史边角料,道常人所未道和不能道。没有贯通古今中外的大学问是做不到的。“书读完了”,各个学科、各个时代的基础核心书,毕竟就那几十本,不,一般人真读的大概就那十来本(还未必全本的读),可见书不必读的多,而要懂的怎么读,如此“三年,文史足用”。——读了一半,还是嫌啰嗦,有些话题也不感兴趣。
1 有用 瑄小璧 2018-04-23
作者目光短浅,写了一堆文字自我说服完毕,然后以为书真的读完了.
0 有用 静🐢 2021-04-15
其实是金克木老先生的各种随笔集子,不是系统论证,并且关于如何读书的指导其实只占很小的部分(内容和标题的关系其实不是字面意义),这些都是和我预期不同的部分。如果当文化随笔看,还挺有意思的,比较诚恳朴素的态度+大白话加点俏皮的语言。不能太较真,内容没有给推敲的余地。
0 有用 棉花坡 2021-03-03
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则说是必备的知识基础。
0 有用 [已注销] 2021-02-24
这本书中金克木先生的说法写作风格可见一斑,不愧是当年一节课只需要一节粉笔就能滔滔不绝的大学教授。信息量很大,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把金克木老先生当作一生的学术目标了,甚至生出了打算要买下《金克木集》的想法。想给钱文忠老师写信。问问他金克木老师的事情。 @2014-10-28 13:56:22
0 有用 C 2021-02-21
读书入门书。
0 有用 关山月— 2021-02-12
当年明明记得读完了。现在看的版本是2016年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