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会,老北京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影随茵动 2013-05-16 22:32:08

    或许因为迈克尔.麦尔在中国体验胡同生活时选择了我倍为熟悉的大栅栏,于是我对这本书有了一层不一样的情感,很少有人去写南城,也更少有人知道,即使在老北京的旧城之中,南城才是更加接地气儿的北京百姓文化。而我更意外于他对北京乃至中国的烂熟,或许他没有何伟来得广阔和宏观,但是我更爱他的这份熟知与对北京这座城市真挚而相通的情感。

  • 1 Jsoonyii 2019-12-20 11:13:02

    梅英东在这本书里表现得像一个写应试作文的学生,旁征博引但全都是浅尝辄止,说出了现象但是不去追求原因,给出许多想象空间但是文字没有一点力量。

  • 1 57 2013-05-07 15:11:19

    这个话题已经有了太多讨论,又好像从来没被讨论过。任何形式的写作似乎都不能力挽狂澜,而只能留下痕迹,通过不断地重述,把城市的变迁制作成标本,作为对后代的提醒。这一本的目标读者显然是西方人,但其中的独立姿态、历史性的考察,依然值得一阅。翻译有些不够老道。

  • 1 东耳 2018-08-27 14:19:32

    几乎每一章的最后一段都值得再读上几遍,可惜的是,整体结构还是没法和长乐路或是江城、甲骨文相媲美,很多时候,感觉只是材料的堆砌,而缺乏系统的连结。

  • 1 肖浑 2016-02-11 20:53:18

    来到北京却几乎感受不到书里所写的那种北京味道。08年到现在,“无形巨手”又“拆”了多少东西啊。信息量很大,但写得比较散。

  • 1 刀叢中的小詩 2020-04-16 07:17:54

    读完《再会,老北京》,最为直接的感受就是每天上班尽量不要踩上单位楼下竹林丛的人中黄和狗中黄,不远处是看上去非常光鲜的鸟巢和水立方,最为惊奇的是住在祁家豁子的一位老太太,带上四五只收来的流浪狗一起出恭,场面何其壮观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这样那样的北京,且认为过去最好。纵使每天厌它骂它,不知不觉地,我在这里生活快十年了。除了刚来那阵子,每天撒欢似的出去淘书,后来随着一个个书店被关,每次搬家骤然而来的压力,也就不常出去了。不知道怎么搞的,北京自始至终给我的感觉,无论饼摊得再大,都是一个大县城。它有着一个喧嚣的过去,还有一个持续喧嚣的未来,全国好的坏的都汇集于此,它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它是一个不停吞噬的瘤。这本书里的很多人,纵有小人物的悲欢,偶有相通,都是其中渐渐泯灭,甚至可以说是无从遁形的一部分。

  • 0 gee 2017-03-16 16:22:05

    仍然感觉不如何伟,讲了很多碎片,每一个都没有讲深;接触了很多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蜻蜓点水。可能是个人性格的原因吧。不过整体上还是本很有诚意的书,毕竟他亲身在这里住了这么久

  • 0 盈盈美黛子 2013-06-01 09:11:31

    和何伟的书相比,这本书关注的议题在国内也已经被讨论烂了。难得的是,一个外国人在老胡同里住了三年,写出生活于老房子里的平民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对于"保护"的切身感受。有句话很赞同,保护老建筑,更多的呼声来自专家和游客。生活在其中的人呢?如果补偿金能够支撑他们依旧生活在附近的片区,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最难的,是怎么保护,用什么方式保护。为了能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作者还走访了老挝、越南、欧洲的改造,虽然对这些地方改造的描写并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算是书里比较遗憾的地方吧。总的来说,这 是一本很扎实,很花功夫的书。

  • 1 童童 2014-05-12 09:17:23

    看文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中国人转译的书。语言很老北京那个味道。

  • 0 Miss Selfridge 2013-05-27 13:56:56

    语言不夸张,不渲染,只不过最普通的文字叙述,眼前展开的是一幅破败北京城的样子,再多的高楼大厦也遮掩不住的破败的景象。空有一个庞大的躯壳,灵魂空洞无物。

  • 0 poiuny 2013-08-08 22:34:34

    迈克尔麦尔当年同何伟一起在涪陵教英语,两年之后他来到北京,在杨梅竹斜街租了四合院的一间房子,以一个身居胡同的外国人的视角记录下了老北京的转型与变革。书中包括了对老北京的历史故事的探寻、对“无形巨手”掌控下行踪莫测的“拆”字的关注、对胡同居民和外地人生活故事独到记录以及作者真诚且不乏深思的感受。我特别特别喜欢。以及他之前还混迹于老what,增加好感度啊哈哈哈~

  • 0 岡崎体操 2013-09-03 09:59:31

    非常棒。作者是有功底,而且能常年做精一件事的人。为了做研究在胡同里住了两年。文字也非常流畅,想必译者跟迈克尔合作愉快。

  • 0 倚天 2013-07-18 16:36:33

    开头写早晨如厕极其精彩。

  • 0 真猪奶茶 2017-07-28 00:59:48

    无法和何伟比

  • 0 PhoenIx 2013-05-22 15:43:39

    又找回了读《寻路中国》时那种渴求感。关于正在消逝的老北京建筑、文化以及生活味道,麦尔的文字很真诚,记录很丰富。经历了胡同里的生活和与人的交往,看得出来他对老北京的感情以及不舍,谁不是呢。

  • 0 邓布利多 2013-10-11 15:03:29

    恩,怎么说呢,书是很不错的,小错误有一点,无伤大雅,但是仍然没办法耐心细读,可能和自己还没有彻底深入这座城市的那些角落有关。

  • 0 启罗米突 2018-04-07 09:57:01

    有收货,普及了一下城市发展和拆迁血泪史。尤其喜欢对柯布西耶思想介绍的那两页

  • 0 summer sunset 2015-07-25 16:18:08

    的确是值得去诉说和记录下来的故事,是让一个热爱北京的北京土著感慨忧伤值得去深刻思考的加速前进中的历史。只不过这本纪实作品写作水平有些令人失望。

  • 0 Randomwalk 2014-03-26 10:43:15

    北京城免于炮火,却毁于建设。保护胡同不只是保护建筑,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和社区文化。胡同的消亡反映了矛盾: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无形巨手和普通居民、富裕与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