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故事的书评 (246)

Loish 2022-05-15 23:39:15 译林出版社2018版

礼仪——日常中的美学现象(《献给艾斯美——带着爱与污秽》读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叙事结构看,塞林格的这篇小说很有法国文学中的体裁roman àclef的味道:看起来是虚构故事,但实际上里面的人物和事件都有其现实中的对应。故事的第一部分是一位参加二战的美国作家在英国接受情报训练时,与十三岁的贵族少女艾斯美的相识;第二部分则是这位作家为艾斯美创作...  (展开)
Drillthewall 2020-07-23 16:50:47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1版

短评写不下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太牛逼了。喜爱程度堪比《地球上最后的夜晚》,目前读过最喜欢的短篇集之一。每一个短篇里发生的事情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出梗概——比如说The Laughing Man这篇:一个男的和他的女友分手了——但是字里行间使得简单的故事允许更深层的内涵,更丰富的感情,更多样的含义。有的甚至...  (展开)
锂之花 2020-04-02 08:34:52

九故事:为艾斯美而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多人认识塞林格是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我当然也看过,写的比较抽象魔幻,也因此对它的评价比较两极分化,但我个人还是很喜欢的。在此基础上我去了解了些塞林格的短篇,当然也有动画香蕉鱼的影响,我把九故事找来看了。九故事是塞林格颇具声誉的九篇短篇小说,围绕多...  (展开)
买超 2015-04-02 09:49:29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版

极简主义的塞林格

前几年雷蒙德·卡佛正火的时候,听不少人谈极简主义。卡佛的确是极简主义的重要代表,但卡佛并非孤峰奇崛,在他之前,已有不少人的作品可归入极简主义的范畴。比如海明威,比如塞林格。 我不太喜欢用某种主义描述一个作者,也无意把海明威、卡佛和塞林格放在一起讨论。每一个出...  (展开)
π介子 2012-08-31 14:30:1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版

J D在我心的另一面

首先 双语版的书只读了中文译版 深感译者的中文功底深厚 说说J D 读麦田的时候 只觉得他是个会说故事的人 书中的不少段子甚至都是他自己年轻时候的亲身经历 因而全书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描写麦田的一段 便是holden向自己的妹妹描绘自己心中最理想场景的那段 在树林里自己盖房...  (展开)
River 2012-04-16 13:26:34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版

关于《爱斯美》译文的争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昨天,我和朋友在讨论各自的“精神成熟期”,她说,我们差不多是同时成长起来的。 她说:“多好啊,认识你的那会,正好是读《九故事》的时候。” 于是我想起了关于《献给爱斯美》的那次争论,朋友会常跟学弟学妹们说,我和蔡老师就是这么熟起来的。 在《献给爱斯美的故事...  (展开)
裳息 2011-03-22 19:06:23

一篇的一个细节

九故事是那种看多少遍都不会厌的书,不同的年龄和境遇都值得为自己的世界重读,它就像曼陀华沙,漫山遍野的开在你走向死亡的社会中。 九故事缔造的并不只是战后的美国,毋宁说,那时大众消费主义盛行时期的一个缩影。它要直面的剥离出人们在欲望、成长、社会化过程中的软弱无力...  (展开)
影随茵动 2010-07-24 19:25:03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版

必得反复阅读之

迟迟不敢下笔写《九故事》,是因为塞林格的作品易读却不易评。 短篇小说一直是我的短板,我曾经尝试读过一些长于短篇创作的作家的作品,结果是悲喜两重天,一直搞得我很郁闷的是有一些被大众交相称赞的作家,比如雷蒙德•卡佛,再比如伊恩•麦克尤恩,我却在读他们的作品...  (展开)
石头摇篮 2010-03-05 08:30:39

心都几乎要碎了——我读《九故事》(二)

◆(4-6故事) ◇《笑面人》 二十五个九岁左右的男孩,组成“科曼切人俱乐部”。二十二三岁的领队约翰是他们的“酋长”。酋长是个在校大学生,害羞,腼腆,矮胖,上下身一般长,肉鼻子,嗓音刺耳又变化多端,只用得起一元钱的怀表……可孩子们爱死他了。不仅因为他和蔼可亲,球...  (展开)
邹榭 2024-02-21 00:32:13 译林出版社2018版

温暖的绝望,像大孩子对更小孩子的关爱

看过《麦田》总觉得塞林格的故事都有一种非常粗糙的温暖。像大孩子对更小孩子的关爱,看到了她(他)们无聊、细碎、幼稚但是同时重要的幸福和失落。 塞林格的细节有不拘泥于现实边界,可能会有一些颠覆性的想象(如巴黎与中国接壤),这也许会招致文化上的争议。但我认为这更多...  (展开)
兰昆 2023-04-18 22:49:07 译林出版社2018版

《笑面人》——作为镜的故事

显然,头领是鹰级童子军,所讲的笑面人就是他自己。(“对于笑面人呼吸的样子,头领不是描述,而是学给我们看的。”) 头领对于战争的态度略显矛盾的。一方面是对战争的否认,在被讲述的故事中是以“鸦片战争”表现首领(或作者)对战争的基本看法——虚伪、不道德、以金钱为目的...  (展开)
梁一梦 2023-02-08 12:02:31 译林出版社2018版

屋的建造者已从世间隐去

有人领你进一座大宅,告诉你这宅子是人类建屋有史以来最堂奥伟大之一,但只有九个房间。 你会怎么做?将一间间屋子,拆分来看,还是当做一个整体,欣赏它连缀一起的魅力,如一活体? 无论如何,在第一个房间,你将会见到一个年轻人开枪自杀,最后一个房间里,有一如先知者的孩...  (展开)
盲盲黑夜漫游 2022-10-21 21:16:54 译林出版社2018版

西方文学的pre

塞林格曾言,爱是伸出又收回的手。 献给艾斯美,初看漫不经心,感到作者的这篇小说实在有些粗糙,没有精致的描写,没有生动的对话,文笔间流露对世界一切的不屑一顾。一封迟来的信,却写满你好,未免有些荒诞,甚至显得故作荒诞。 再看已是许久以后,才发现作者深不见底的忧伤...  (展开)
Emilee 2022-02-26 10:58:59 译林出版社2018版

《九故事》读后感

深夜终于把书评全部写完了。 最近正好同时在读《九故事》和《乞力马扎罗的雪》。前天晚上和Era说,感觉短篇真的才是顶尖艺术,因为短兵相接,才真正有电光火石交相辉映的璀璨。 比起海明威,塞林格要更敏感。他天才性地掌握着漫不经心的细腻敏感,似乎天生就懂得如何在简短的词...  (展开)
停云 2021-07-28 23:07:13

独手击拍之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塞林格的笔触极为犀利。他不是那种直接把喜怒哀乐写出来,或者用论证把道理讲出来的人,他看上去写的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人的奇奇怪怪的行为、想法,却直达普通人共通的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拨动人们内心中某一根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隐秘之弦。 在《抬高房梁,木匠们》开篇,关于西...  (展开)
Horace 2021-07-10 23:41:07 译林出版社2018版

7.10凌晨时

这是小侯第一本标记的书。朋友之邀。我做了回信,亦即此书的简评:“哈喽!好久没有联系你了。我是小侯。之所以在大半夜的时候给你发信息是因为我恰在这时候才读完九故事(7月才记起了它),又怕想说的话给我这个榆木脑袋给忘记了。刚开始读的前几篇文章确实令我痛苦万分,以至...  (展开)
叶雨在读书 2020-08-01 16:36:55 译林出版社2018版

如果说塞林教给了我什么,我会说:耐心和做自己

如果说塞林格教给了我什么,我会说两件事:耐心和做自己。 耐心是指他写故事的耐心。通常看到的小说,故事情节推进速度很快,整部小说看下来,我们大概会有一个时间线,清楚具体有几个冲突,换了多少个场景,过了多少年,有过多少个大情节。但是塞林格的小说恰恰相反。他的小说...  (展开)
HZ 2018-11-29 13:30:54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53版

香蕉鱼的保龄球

我从来不觉得塞林格致郁。 塞林格的忧郁也许一些来自战争,一些来自本身的性格。当一个人经历过可怕的事情,总会发生变化的。如同自杀前的西蒙,第三人称讨论他的岳父母觉得他变得疯狂了,而在跟小女孩交往的直接描写里,他只是变得安静了。战争让他心碎,绝望,但安静。 心碎...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后页> (共246条)

订阅九故事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