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追寻 短评

热门 最新
  • 49 Sherry 2015-09-16 09:07:03

    弗洛姆的每一本书大约都可以拿来当教科书用?充满了定义、解释、结论以及事实支持。

  • 27 hikari 2017-07-10 16:52:21

    六星,翻译扣一星,建议看其他译本或者原版。

  • 25 冬菇猫 2015-04-09 20:59:34

    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读的时候不是很通顺(Fromm写书不应该这么晦涩的),而且有些地方明显看到不恰当的翻译痕迹,严重影响阅读。讨论的伦理问题和人生价值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有必要找原著再看看。

  • 21 陆钓雪de飘飘 2015-11-14 16:29:56

    自由与民主的观念,如果不是基于个人创造性的体验,而是由强迫个人相信这类观念的党派或国家所提出的,它们除了沦为不合理的信仰之外,毫无意义可言。对上帝的神秘信仰与无神论者对人类的合理信任之间的差异,远少于前一信仰与加尔文主义者对上帝信仰之间的差异。加尔文主义者的信仰上帝,是基于自认无能与畏惧上帝的权能。人不能没有信仰。我们这一代与今后各代的严重问题,乃是此一信仰究竟是对领导者、机器、成功的不合理信仰,还是基于我们自己创造性活动的体验所产生的对人的合理信仰。良善与邪恶的后果,皆非处于必然或命中注定,其决定全在于人,在于他能够认真地关切他自己、他的生活及幸福,在于他愿意面对他与他社会的道德问题,在于他有成为自己以及为自我而生活的勇气。若非以我们的寿命而以历史的里程衡量,我们的时代只是中世纪某一可能性

  • 12 空也君 2015-04-19 13:07:00

    可是能翻译的太烂 看着累得要死

  • 6 春花 2018-02-06 23:59:30

    人本的良心,是个人自我利益与道德的完整表现;极权的良心,则着重个人的服从,自我牺牲,责任,或是他对社会的适应。 极权的良心:外在法律和制裁的权威变成某人本身的一部分时,这个人便会感到不是对外在某物负责,而是觉得对他的内在某物——他的良心负责,良心对行为的影响,比外在权威的畏惧更有效。极权的良心就是弗洛伊德所称的“超我”。即使良心和与权威已经内在化,但是这一内在化的完整性,不能视为已经达到可使良心脱离外界权威的程度。令人产生的外界权威的出现,不断低滋润内在权威——良心的源泉,如果实际实际权威并不存在,人没有理由畏惧权威,则极权的良心便会逐渐衰微而失去功能。 最喜欢的两处自私与爱己,人本的良心与极权的良心。

  • 1 野马般的思路 2013-08-19 13:08:51

    自私和爱自己的区别在哪里?爱自己和爱别人是矛盾的么?自私是负面的么?自私就不能爱别人么?

  • 4 布卤 2019-12-29 15:59:05

    刚开始的时候很费力,觉得难懂,但渐渐进入了状态。这真的是一本寻找自我的书,人本良心和极权良心那一段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意义。用书中的结尾做我读这本书的感受吧:良善与邪恶的后果,皆非出于必然或命中注定。其决定全在于人,在于他能够认真地关切他自己、他的生活及幸福,在于他愿意面对他与他社会的道德问题,在于他有成为自我以及为自我而生活的勇气。

  • 6 Hier Tanze 2019-10-07 09:59:21

    相比于《逃避自由》中的敏锐,此时Fromm已经开始了他的人本学之路了,这使得他的作品逐渐缺乏深度,流于鸡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各个方面扭曲了人格,使人将自己做成待价而沽的商品而物化,使人服从于匿名的权力,这些批判虽不是那么原创但依然有意义。不过,当Fromm以一种性格学去号召深陷资本主义现实的人去扭转自己的人格结构,走向生产性、创造性的性格时,他误入了歧途。马克思在同青年黑格尔派决裂时,指出了后者的问题——他们批判宗教的同时却寄希望于观念的改变能带来人本身的改变,似乎了解到宗教的本质后就可以自由,这实际上仅仅是幻觉。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不改变,无神论便只是有神论的肤浅对立。Fromm犯了同样的错误——不去改变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却要求个体的意识觉醒,不过是“费尔巴哈式的爱”,是不真实的人。

  • 2 破尘 2020-03-23 00:23:21

    到了自我的追寻这一本,我阅读时的立足点与方向已不再是利用其修缮自身,转而去思考弗洛姆的理论或者可以延伸到一个更大的层面,即思想对于人的助力。近两年来各种宗教信仰问题,甚至是浅显的鸡汤文甚嚣尘上或许是最好的印证。社会向个人展示欲望和观点,比外部枷锁更彻底地束缚个人。时代已不再促使人们追求真正的利益。人们对自我的误解甚至可能是不了解自己的每一丝情感变化到底出自什么原因。然而伟大的宗教或是其他思想被重提与解读都印证了他们最原本的意义。并非劝诫个人脱离世俗,而是指导人如何更好得活在当下,成为生命洪流的一部分。

  • 2 纳垢信徒 2017-12-25 22:52:41

    书中新颖的观点较少,大量引用关于伦理哲学的观点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搞得像伦理学史了。说人格的章节也一般,现在有大量关于人格、性格的分类方法,有的胜于书中所言。此书略微过时

  • 0 小彻 2018-02-08 20:37:18

    弗洛姆先生的伦理心理学著作。作为他的迷妹,每一本都要读。真的好喜欢看弗洛姆,文风和内容都好喜欢啊。 弗洛姆说“治愈”就是要排除那些阻止幸福和健康的障碍;他还说追求幸福和健康是人的天性,其间有无穷的力量令人感动。唉,理性又温情,我真是中了弗洛姆的毒。

  • 0 小闹腾女Diors 2013-07-14 16:57:00

    我擦~~人生第一次读少于十个人评价的书.....有点枯燥,但是受益匪浅

  • 0 study 2016-01-31 16:49:28

    好枯燥,弃了

  • 0 缓溪 2015-10-23 12:05:41

    一如书名,好书。

  • 1 Monk 2016-10-28 20:35:56

    成熟和自发创造性的人,其自体感觉是从体验他自己是具有力量的行为者而产生的。这种自我感觉的意义可以简单的解释为“我就是我。”在市场指向方面,人所面临着的是自己力量变为一项被人拿去的商品。他不是一个拥有力量的人,而是遮掩力量的人,因为他所关心的不是在运用力量过程中的自我实现,而是在售卖权利过程中他是否成功。他的力量和力量所产生的作用之间便有了距离,变为与其不相关的东西,是被其他人评价和利用的东西;因此,他的自体感和他的自尊同样起了动摇;这种自体感的构成变成基于他所扮演的一切角色:“我就是你所需要的。”

  • 0 青蓝 2014-02-24 23:01:41

    2014 02 10 人本主义 晦涩 根据弗洛姆精神分析的实践经验、伦理学和心理学的观点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批判 弗洛姆认为性格的根本基础不在于弗洛伊德认为的各种类型的里比多中,而是在特殊的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即同化过程(获得并同化事物)和社会化过程(使自己与世界发生联系) 弗洛姆的这套“人道主义伦理学”理论意在强调人类社会的伦理标准应该立足于人,而且也对人提出了标准,这个“人”应该是生产性性格在性格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即具有成熟的人格,具有真正的爱(既能爱己又能爱人),重视自己的自身利益,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人。而现当代的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屈从与市场、成功、舆论等的“匿名的权威”之下,人们的价值观异化成金钱、地位、权力,而不是在于真正的自身利益;人的精神空虚、贫乏以及孤独……

  • 0 云朵收藏家 2020-07-30 07:31:46

    自发创造的品性的构成乃是“善”的根源和基础,同时在最后分析中指出“恶”和人的自我和自残无关。人本主义伦理学的最高价值不是舍己,也不是自私,而是自爱。不是否定个人,而是肯定真正的自我。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