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口味 短评

热门 最新
  • 5 钱衍 2015-01-09 15:54:11

    完全被翻译,编辑和平面设计毁掉的一本书,可悲的是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 0 息羽听君 2014-01-21 21:28:59

    前三章写得挺好,翻译得也好。读到后面,信息量太大,对西方文明史不太熟悉的读者来说,有点囫囵吞枣被噎到的感觉。尤其最后三章,稍显杂乱,译者也开始丈二和尚跟着乱了。而且作者非常非常自信,有些观点过于武断了,并且对东方的一些食物文化史似乎刻意回避了很多,可能没有西方史那么得心应手。尤其第四章,没写好。不过,还是很值得一读,是本好书。

  • 0 一百万海豹 2015-12-02 22:14:58

    虽然大部头,但是内文平易近人,读起来也不枯燥,很赞。大师才能将重要的事说的如此自然

  • 0 小L 2014-08-23 05:20:12

    食物百科全书。

  • 0 维宁 2014-08-05 00:29:44

    小麦:地球的主人。

  • 0 狐狸 2013-10-14 10:03:20

    吃货还是要看看吃的历史吧。没想象中好,不过思路清晰让人在写作方面蛮有感觉的。。

  • 0 zxit2 2018-09-01 19:09:00

    使用火,就是烹饪的开始。我们一直用火做饭,厨具与厨房的多种变化都是改良。而实质性的改变是微波炉,让我们学会了用电磁波做饭,虽然味道很一般。烹饪让人类吃熟食而不是吃生肉,这是人类从野蛮进入文明的标志 | 我们的口味由当地的主要食材和调味料形成,味蕾一次次尝到这样的味道,形成记忆,就会对其他味道产生排斥。饮食和语言一样有文化属性。战争与殖民的历史促进了一些菜式的交融,让我们的口味更加丰富多彩。总之,从我们吃的每一道菜品中,都能看到人类文明的进程

  • 0 盛世未眠客 2014-05-01 11:38:28

    为吃而生还是为生而吃?人寄于小麦还是小麦寄于人?食材选择、烹饪方法、保存手段、进食习惯...纵不是吃货,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才是最原初和最丰富的文化遗产。

  • 0 ✎❀ 2022-01-25 15:10:24

    火→石头烤→陶器 甜=权力 原始:生蚝(牡蛎),韩国拌牛肉,日本生鱼片 东方水稻🌾,西方小麦(啤酒🍺面包🍞),中亚大麦,美洲 🌽(营养低) 🥔营养丰富,芋头,红薯🍠

  • 0 鹿鞭野餐 2022-11-17 21:13:55 辽宁

    但是和他写的《吃》高度重合,却又不同,有点迷惑啊,

  • 0 木木茁灼 2022-04-20 23:34:40

    有一位牡蛎专家是这么说的,吃生蚝就是在吃大海的味道,就是在接受海草和大海上的风,就是吞下的那一口海水中飘散出来的味道。

  • 0 杀谎者 2023-05-15 18:46:58 江苏

    2002年的书直到2012年才在中国出版,书禁报禁的可恶! 话痨是欧美作家的通病,东拉西扯说不出所以然完全不顾读者感受,我看完云里雾里,3万字足够精彩,25万字有凑字数之嫌。

  • 0 chestnut 2020-05-19 20:51:54

    听书听完的,人学习用火,发明了厨具,发展畜牧业,学习种地。各个地方的食物口味塑造了味蕾,让我们排斥其他地方的口味,也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口味的融合。

  • 0 道道道道道 2020-03-25 16:34:47

    我们的口味由当地的主要食材和调味料形成,味蕾一次次尝到这样的味道,形成记忆,就会对其他味道产生排斥。饮食和语言一样有文化属性。

  • 0 laos1984 2018-06-29 01:28:26

    生蚝:大海的味道 野生鱼,百万分之一鱼卵可以成鱼,人工养鱼,超过六成可以成功

  • 0 阿蒙神与阿吞神 2018-07-14 17:17:34

    2018年 第三季度书单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