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木宽之(1932~),原名松延宽之。1970出生于日本福冈县。出生后不久,便随做牧师的父母渡海到朝鲜。童年和少年时代在朝鲜度过。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五木宽之回到日本九州,那一年他15岁。
五木宽之从小就喜爱阅读文学作品,尤其喜欢果戈理等人的作品。1952年,他入学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俄文科。那时,他大量阅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高尔基等俄苏作家的名著,受俄苏文学的影响极深。在上学期间,他的生活很艰难,常常因付不起房租而在神社过夜,因此一直半工半读。他当过裁纸工、服务生,甚至还曾卖过血。但是经济仍困难,不得不中途退学。1957年至1964年,他做过三流报纸《交通日报》的总编辑、广告杂志编辑,还为唱片公司的歌曲作过词。1965年,他辞掉所有工作,到苏联、北欧等地旅行,回国后,开始执笔创作。
1966年,他创作的第一篇小说《再见吧,莫斯科的流氓》,获得第六届现代新人奖。从此,创作激情有如泉涌,连续发表长短篇小说和随笔24篇。1967年,他创作的《看,那灰色的马》,获第五十六届直木文学奖。到了1972年,他写作不到七年的时间,就在文艺春秋出版社出版了24卷《五木宽之作品集》。他还被聘为直木文学奖的评委。新出版的日本文学史将其列为当代大众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尤受许多中老年妇女喜爱。其主要作品有《青年奔向荒原》(1967)、《朱鹭墓》(1969—1971)等。
0 有用 蓝又时 2008-05-07 23:08:32
正在看日文原版的,只是感觉最近看的怎么都是婚外恋
0 有用 songzhemax 2020-01-26 20:01:27
反应二战后日本的社会一些形态,从女性的角度入手,代入感有点不足,不过还是可以了解下子的
0 有用 葉之溟 2021-08-16 22:31:44
节奏明快,旋律跌宕,像一首曲子。翻看这本书,我真想在北方某个海岸城市、老旧家属区之类的地方,寻一间单身楼,好趴在那个窗台边沿阅读。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想象一个仅仅存在于冬季的明朗早晨,雪花在云层里积攒着,明媚的光线若隐若无地映着书页,腾着香气的一壶热咖啡却在一旁沏好的样子。美妙的故事,偶尔阴沉,最终却看来有点说教。
0 有用 新西兰108 2015-06-26 13:48:33
太阳东升又西落,月换星移岁蹉跎。满载忧伤与欢乐,如箭如梭。
0 有用 柳生之剑 2012-10-26 22:17:03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