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嵇康在论证的时候是混淆了物理的声音和音乐之间的差别,物理的声音当然是没有哀乐的,但音乐是作曲家创作出来的,怎么会没有哀乐呢。一个是人创作的产物,一个不是人的创作,这是很大的区别。但嵇康最擅长分析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去不做分辨了,他用物理的声音的特点来代替了音乐的特点,使人感觉他言之凿凿,很有道理。这是一点。其次,是否一定就是“音声无常”,仍然是应该问一个为什么的,不应该贸然接受这个前提。因为这是应该区别来看的。从音乐创作的无限自由的空间而言,音声当然是无常的。若从哀乐之情在乐曲中的风貌而言,又有着大致的规范。其三,按照嵇康的推论,既然自然的声音不出于人的创造,那么声音与人的关系就局限在声音和接受者间的关系了。
竹林七贤我总觉得是达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高境界之一的人物 其实真不是那些看起来疯癫的行为让他们浪得虚名 这不是吗 嵇康和阮籍 能写出这样的东西 都算我国古代的小奇迹了 而且这书仔细看 他们真的是在研究音乐的基本定论包括声情关系 感情要素 作用 是否是主观感受等问题
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欢乐的感情体现在乐器里,光明正大的感情表现在音乐中。如此推广开去,那么各国都受到感化,如同花草茂盛,秋兰吐香,没有约定却大家共同信守,没有商量却大家同心协力,就好象展开了锦绣绮罗,真是光彩夺目啊。让乐器与礼器并存,舞蹈与礼节一起使用,雅正的言论与美妙的音乐一起发出。少年时学习,到年长仍不懈怠,内心安宁而坚定,一天天地改掉缺点,走向善良。
真是不太好读,不辨析一下相近的概念很容易就会觉得原文陷入自相矛盾之中,也不太弄得清问和驳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名与实入手觉得落了窠臼,但好像又必须如此。要在“和”这个概念上下工夫。
嵇康争辩的“声无哀乐”搞得跟白马非马一样;阮籍《乐论》中规中矩;吉联抗做书一般...就是做得早、做得多而已。
参看
#2012053#
我们早已先锋
古代人格分裂辩论经典。语言极美且潇洒 自任的批评角度也颇为可取 把他与汉斯立克对比然后发现所谓“中介说”而沾沾自喜的评论家们啊 学点科学好伐?维果斯基大人早就说明白了= =
为了论文专门淘得二手书
手头这本80年印刷版 书号:8026 2096 标价:0.52元。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丝丝入扣,好久不读古文了,看着有点累
名与实 言与意 古文的精炼 省略 天人合一的状态
搞老庄的吧,一个漏洞是声音不全是音乐,唯心主义?等下我悟了,因为这里的音乐是纯即兴的,所以只有心境的区别?或者就是他本人共情能力低?这里也能遇到ccc…但也确实。
音乐研究方法课上老师带读
文言文读起来有点点困难…
嘛嘛嘛啦啦啦...just a joke🐶
确实富集巧思
在这本册子中,嵇康作为主人和前来的秦人辩论“音乐有无哀乐”的辩题,嵇康观察到了“音调产生于振动”的现象,虽然他是以五行只说来解释(即宫商角羽微对应金木水火土),但不妨碍他把这一现象看作与个人无关的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声乐本身没有情感,是人内心的情感受音乐激发才表现出来”的论点。让我觉得最精彩的论辩是与秦人辩论孔子听音想象周文王的形象和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两个例子的阐释;而对“为何不同曲调对人情绪的激发效果不同”的论辩也很巧妙。不过到了最后,在关于“靡靡之音”的论辩中,嵇康的真正意图才展现了出来,他用“声无哀乐”引申出音乐没有祸国殃民的功能,而雅乐也同样没有教化人心的功能,真正能起到移风易俗作用的,只有政治和民心,而非音乐或歌舞。这不仅仅是关于声乐和情感的论辩,也是嵇康抒发自身政治抱负的论辩
> 嵇康:声无哀乐论
17 有用 Adiósardour 2014-08-30 12:46:24
嵇康在论证的时候是混淆了物理的声音和音乐之间的差别,物理的声音当然是没有哀乐的,但音乐是作曲家创作出来的,怎么会没有哀乐呢。一个是人创作的产物,一个不是人的创作,这是很大的区别。但嵇康最擅长分析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去不做分辨了,他用物理的声音的特点来代替了音乐的特点,使人感觉他言之凿凿,很有道理。这是一点。其次,是否一定就是“音声无常”,仍然是应该问一个为什么的,不应该贸然接受这个前提。因为这是应该区别来看的。从音乐创作的无限自由的空间而言,音声当然是无常的。若从哀乐之情在乐曲中的风貌而言,又有着大致的规范。其三,按照嵇康的推论,既然自然的声音不出于人的创造,那么声音与人的关系就局限在声音和接受者间的关系了。
13 有用 Clash-Cash-Car 2012-12-11 02:37:09
竹林七贤我总觉得是达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高境界之一的人物 其实真不是那些看起来疯癫的行为让他们浪得虚名 这不是吗 嵇康和阮籍 能写出这样的东西 都算我国古代的小奇迹了 而且这书仔细看 他们真的是在研究音乐的基本定论包括声情关系 感情要素 作用 是否是主观感受等问题
4 有用 smile 2018-01-12 08:36:30
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欢乐的感情体现在乐器里,光明正大的感情表现在音乐中。如此推广开去,那么各国都受到感化,如同花草茂盛,秋兰吐香,没有约定却大家共同信守,没有商量却大家同心协力,就好象展开了锦绣绮罗,真是光彩夺目啊。让乐器与礼器并存,舞蹈与礼节一起使用,雅正的言论与美妙的音乐一起发出。少年时学习,到年长仍不懈怠,内心安宁而坚定,一天天地改掉缺点,走向善良。
2 有用 琴酒 2013-10-12 16:52:31
真是不太好读,不辨析一下相近的概念很容易就会觉得原文陷入自相矛盾之中,也不太弄得清问和驳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名与实入手觉得落了窠臼,但好像又必须如此。要在“和”这个概念上下工夫。
2 有用 文禾斗 2018-10-11 13:04:24
嵇康争辩的“声无哀乐”搞得跟白马非马一样;阮籍《乐论》中规中矩;吉联抗做书一般...就是做得早、做得多而已。
0 有用 柳隐 2013-08-25 14:20:33
参看
0 有用 ཉི་མ། 2012-03-09 15:32:35
#2012053#
0 有用 LY 2008-04-26 16:12:48
我们早已先锋
1 有用 酸吗 2011-10-23 19:11:35
古代人格分裂辩论经典。语言极美且潇洒 自任的批评角度也颇为可取 把他与汉斯立克对比然后发现所谓“中介说”而沾沾自喜的评论家们啊 学点科学好伐?维果斯基大人早就说明白了= =
0 有用 一侬 2014-04-06 23:27:03
为了论文专门淘得二手书
0 有用 Iris 2010-07-26 19:50:55
手头这本80年印刷版 书号:8026 2096 标价:0.52元。
0 有用 绿绿火车 2013-06-06 23:01:09
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0 有用 Via 2011-03-04 10:10:59
丝丝入扣,好久不读古文了,看着有点累
0 有用 Glund 2012-03-30 17:15:57
名与实 言与意 古文的精炼 省略 天人合一的状态
1 有用 锦鳞弄波 2021-07-13 18:21:41
搞老庄的吧,一个漏洞是声音不全是音乐,唯心主义?等下我悟了,因为这里的音乐是纯即兴的,所以只有心境的区别?或者就是他本人共情能力低?这里也能遇到ccc…但也确实。
0 有用 朱瘦菊是小瘦子 2023-12-13 15:43:53 北京
音乐研究方法课上老师带读
0 有用 42* 2022-11-29 00:38:38 四川
文言文读起来有点点困难…
0 有用 契诃夫的樱桃园 2022-10-13 12:15:38 云南
嘛嘛嘛啦啦啦...just a joke🐶
0 有用 Skankhunt42 2023-02-18 16:58:15 云南
确实富集巧思
0 有用 甜面人 2023-01-23 21:07:25 江苏
在这本册子中,嵇康作为主人和前来的秦人辩论“音乐有无哀乐”的辩题,嵇康观察到了“音调产生于振动”的现象,虽然他是以五行只说来解释(即宫商角羽微对应金木水火土),但不妨碍他把这一现象看作与个人无关的客观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声乐本身没有情感,是人内心的情感受音乐激发才表现出来”的论点。让我觉得最精彩的论辩是与秦人辩论孔子听音想象周文王的形象和伯牙子期高山流水两个例子的阐释;而对“为何不同曲调对人情绪的激发效果不同”的论辩也很巧妙。不过到了最后,在关于“靡靡之音”的论辩中,嵇康的真正意图才展现了出来,他用“声无哀乐”引申出音乐没有祸国殃民的功能,而雅乐也同样没有教化人心的功能,真正能起到移风易俗作用的,只有政治和民心,而非音乐或歌舞。这不仅仅是关于声乐和情感的论辩,也是嵇康抒发自身政治抱负的论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