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的书评 (101)

🗻 2017-08-10 20:02:49

看懂罪与罚,先看懂人物关系

《罪与罚》主要人物关系 A 阿玛莉娅·费奥多罗夫娜·莉佩韦泽。马美拉多夫的房东。 阿廖娜·伊凡诺夫娜。放高利贷的,一个老太婆。 阿凡纳西·伊凡诺维奇·瓦赫鲁申。借钱给主人公母亲的商人。 B 彼特·彼特罗维奇·卢任。杜尼娅的未婚夫,玛尔法·彼特罗夫娜的远亲。 波琳卡,...  (展开)
bloom 2009-12-31 13:43:48

人还是虱子?——再读罪与罚

先入为主的原因,我最喜欢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的朱海观和王汶译本,但可惜图书馆里只有岳麟和非琴的,比较了一下,岳的版本字太小,看着眼痛便选了非琴,毕竟敢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都差不到哪去。然而拉祖米欣出场时我一度感到很不爽,因为朱、王译本中的拉祖米欣一出场就很...  (展开)
龟龟 2019-07-08 02:16:09

《罪与罚》书评及由其结局延伸的一点思考

拉斯科利尼科夫是一个极度复杂的矛盾体,一面是缜密的理性逻辑、细致入微的推理能力与高超的智商,一面是极度的敏感、自尊、脆弱,多疑。陀翁将主人公的心灵放在了高倍显微镜下细细解剖,大段大段的呓语,翻江倒海的内心挣扎,每一处最为微小的心灵的褶皱、神经的颤动都被无限...  (展开)
周末 2015-03-10 16:43:20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合上书,坐在书桌前,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小学时代写读后感惯常的开头,小时候这么写只是不知该如何开头,随便起个话头,但放在这里则是真心实意的话语。我想关于本书的文学性仅此一句就足够了,后面对书名与主角的关系做些讨论,能力所限,引述的观点中包含了很...  (展开)
2013-11-05 00:34:38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第一次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俄国人的名字看着有点头疼,表述方式开始也不大适应。后来看着看着才体会到小说刻画的细腻真实,尤其是心里独白的描写,乍一看颠三倒四,转念一想自己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困惑挣扎,刚决定做什么事,又觉不妥,翻来覆去的变化想法,畏首畏尾,...  (展开)
何足道 2019-10-22 00:32:44

神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罪与罚》读书笔记整理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领域:文学-小说,文学,近代 &读后感/书评 时间有限,随便写点。 罪与罚主要围绕一起凶杀案展开,寄居在老太婆房东家的大学生拉斯科利尼科夫有一天突然杀死了自己的房东老太婆,在实施凶杀时不慎被房东的妹妹看见,于是顺...  (展开)
Astrophel 2018-05-14 11:40:33

苦难,造就不了伟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放在桌上,利用空闲时间啃了整整一个月,emmm……隔了大半个月才来写评论,已经忘了要写些什么了……) 这算是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本书。想起以前毛姆在《读书笔记》中对俄国这些大家的普遍概述,在读了哪怕仅仅几本之后,便能体会到这个战斗民族所特有的那种悲怆感...  (展开)
讲信修睦 2016-12-21 23:00:42

关于《罪与罚》的两个小视角

如此厚重的著作,主体部分只集中描写了杀人案前后十五天左右的生活,陀氏对心理、神态、语言的挖掘实在是深刻!很震撼。跟着主角们歇斯底里、百转千回地紧张了半个月,内心戏都变足了。感触太多,一篇肯定是写不完的了…… 【一、贫苦的可怕力量】 贫穷与随之而来的饥饿、疾...  (展开)
GawainQuinn 2022-05-10 23:52:03

一个上海人2022年新冠封城期间对于「罪与罚 」作者后记 读有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是向人世间的苦难下跪。” 罗佳在斋期和复活节的那一星期在病院中梦到一场毁灭性的,前所未有的瘟疫。 这场瘟疫来自亚洲腹地,蔓延到欧洲,所有人必死无疑,只有很少几个才智超群的人得以幸免。 人们像被鬼混附体,变成疯子。一批批村庄,一座座城市被瘟疫笼罩,大家都发了...  (展开)
大大大 2019-05-16 15:00:46

年轻人的焦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 《罪与罚》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世界十大名著之一。当我手捧这本经典著作的时 候,内心无比的澎湃,渴望能够永远遨游在作者创作的世界之中。 拉斯科利尼科夫,也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一位积聚了许多愤懑不平的怒火的大学生,虽然有着青年人特有的爱面子的心理...  (展开)
听香莫颜 2018-12-10 23:38:09

读感痛苦的俄国文学

1、说实话,对于主人公痛苦的遭遇,写下这么一部长篇,其构思布局略显小气; 2、连篇累牍的对话,使人厌倦,人物语言对情节推进和事物行为的描写真的显得单薄无力; 3、只有到了最后一章和尾声,才显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对话明显减少,然而更觉收尾仓促;而且在尾声中,其实有...  (展开)
稻子 2014-11-22 13:43:19

上帝愿意原谅每个罪人

终于明白为什么说基督教文化就是西方文化的底色。 但看完后,合上书,只有深深地难过。 想起张爱玲笔下家长里短的斗争中的对人性绝望凄凉的无力感,当然,张爱玲的刻画是基于她敏感细腻的天赋,而陀斯绥耶夫斯基对人性的精准细腻的描写是在基督文化背景下的,描写人性的罪与罚...  (展开)
冻豆腐 2011-08-18 12:33:32

超人与价值重估

在重大历史变动出现或即将出现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价值观念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种瓦解和重构有一个过程。拉斯柯尔尼科夫正是一个生活在这样的变动中的人物,旧的社会价值不足以支撑其维持原有的生存和道德境况,他选择了做那个蔑视道德的“超人”,做一个“...  (展开)
Shirley 2009-09-07 15:10:59

Not just love

天气渐渐变凉的时候蜷缩在床边的飘窗旁,残留着前晚酒吧的味道,从天蒙蒙亮坐到阳光刺眼,断断续续也就三两天,罪与罚。很深刻,超过了感动。  (展开)
2021-09-03 22:53:44

人性的魅力

看完全书,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竟然是斯维德里盖洛夫对杜尼娅不够“正当”但动人到几乎令人心碎的无望的爱! 我个人觉得,斯维德里盖洛夫是一个比拉斯柯尔尼科夫(男主)更真实、更复杂、(所以)更有意思的人。 三万卢布的债务,将他“卖”给了妻子。结婚七年来,他遵守承...  (展开)
峥少 2020-10-10 10:07:42

罪恶带来的无非是短暂的成就感,惩罚才是能让人涅槃重生的强心针。

也许每一种存在,都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罪与罚》里,将19世纪沙皇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的社会形势、以及各个阶层的人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况,书写在历经一个多世纪却依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画卷里,而且一直熠熠生辉的存在至今。 19...  (展开)
驽骍难得 2020-04-14 21:47:51

罪也,罚也

也许每个人的心底都藏有抵达卓越的火苗,能将平庸的荒原一焚而尽。彼得堡英俊少年拉斯科尔尼科夫替我们完成了试验,用怀中的斧头完成了代表“正义”的审判,杀死了有罪的放高利贷者(陀氏现实主义笔法对整个谋杀活动的描写和心理刻画真是一流),妄图摆脱虱子的命运,从此加入...  (展开)
李不言 2019-11-16 16:29:13

罪恶、苦难、救赎的迷雾——来自先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爱与悲悯

从2018年4月2日到2019年11月15日,从翻开到合上,我用一年半时间读完了《罪与罚》,其间我还读了其他几本书。不过,这次漫长的修行依然不可避免地结束了。 我读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回答两个问题,一,为什么黑泽明对于俄国文学如此推崇,二,为什么这本诞生超过150年的书为什么仍...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后页> (共101条)

订阅罪与罚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