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相比于真实的回忆录,这情节已经很轻快了。有些地方,例如战地医院的部分,感觉还是很假。
于是借这里推荐本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75430/
英语无能,楼上的多介绍介绍吧! 大神:我特别喜欢《西线无战事》呢
To LS: 简而言之,一个德国“文艺青年”的战争往事。一个本来手无缚鸡之力、本该终日与莱辛歌德尼采作伴之人被时代卷向东线战场,他的经历,感受与思考,最重要的是,他的变化。 这本书是作者在从前线归来的假期(大概是1944年初)中写成的,完稿后再度奔赴战场,自此下落不明。他的父母等了十几年,最后等来的是德国红十字会的一纸死亡证明——他们的儿子大概于44年6月30日在白俄罗斯Vitebsk附近阵亡。 作者的母亲保留了大量儿子生前的手稿、日记和绘画,从来都没有动过出版的念头。她去世之后,作者的一位侄女联系到了出版社,于是就有了本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13802/
这本书是作者在从前线归来的假期(大概是1944年初)中写成的,完稿后再度奔赴战场,自此下落不明。他的父母等了十几年,最后等来的是德国红十字会的一纸死亡证明——他们的儿子大概于44年6月30日在白俄罗斯Vitebsk附近阵亡。 ============================= 想起很多,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书没有中文版吗?
没有中文的,其实《被遗忘的士兵》也很不错。起码人家是被美军用来做教材的。
去搜google, 有个达人翻译了几章。放在他的blogspot上。。
谢谢楼上 回头俺去搜搜《被遗忘的士兵》
其实我觉得真正长时间处于战争状态的士兵反而不会看着战地医院的惨状大声感慨。伴着隔壁床位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的呻吟和朋友聊着刚收到的女朋友信,反而显得真实又残酷。
@不如不坑爹 《被遗忘的士兵》里面,作者就回忆道他对战地医院的惨状很麻木。也算是对你的看法的一种印证。
印象里《西线无战事》里也有一段,是主人公说医生动手术时故意弄疼他,但他没办法,只好忍着;医院对于截止已经麻木了,医生之间玩笑着说,今天切了多少大腿
@草原上的螃蟹 被遗忘的士兵里面没有医生同志们的说法。。可惜了
我还记得《西线无战事》里一个很难过的情节是克莫里希截肢了,就有人惦记他的靴子,他死了,床卡马上被撤走,难过的只有保罗一个人
@草原上的螃蟹 这已经算很好了,二战么,记得看了安东尼比弗的《保卫斯大林格勒》,当时的战死的士兵尸体大都没有腿,因为都被人们砍了拿掉靴子(冻住了,需要砍下来拿到火上烤软了才能拿下来)
东线简直是杀人机器……
保罗心里想的是欲望和爱情,而女孩子们只要面包,战争改变了少年们的生活和他们的一生
@黑化的大神 《被遗忘的士兵》我去看了 好长…… 果然西线写得更艺术 其实我一直觉得人类是超级坚强的人物 即使在战争状态也可以有很日常的生活 小时候觉得广岛之恋的女主角和德国士兵恋爱很不可思议 但现在看来是我们国内的战争片角色太脸谱太鲜明了。 最近很想找那种写大背景下普通人生活的作品——时局的变化只能在广播,在酒馆,在餐桌上食物微妙的变化中体现。
@不如不坑爹 你也能看出来啦,西线无故事那叫艺术,毕竟作者只是随军记者,而且一战的西线残酷程度跟二战东线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以前我也文艺一把,以为战争可以很艺术化可以很浪漫,就跟各种小说和电影描述的一样,但是在士兵本人的回忆录面前这是何等苍白无力。
@黑化的大神 我说的艺术是《西线无战事》作为一本小说的文学性 所以在现实度上这两本小说没法比,在文学性上也是
《被遗忘的士兵》和《西线无战事》都让我联想到了今年德国反思剧集《我们的父辈》里面的弗雷德里汉姆。
吃惊!不是一个维度的两本书
正好,两本书我都看过!论残酷,西线无战事高于被遗忘的士兵,论艺术,士兵也差得远!但个人觉得西线无战事一书不如同名电视剧!
> 去西线无战事的论坛
翻译不怎么样(poubelle)
这个译者翻译的差了点(大虫九一)
这个是不是完整版的?(*)
绝望(豆友3427673)
于是借这里推荐本书。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75430/
英语无能,楼上的多介绍介绍吧!
大神:我特别喜欢《西线无战事》呢
To LS:
简而言之,一个德国“文艺青年”的战争往事。一个本来手无缚鸡之力、本该终日与莱辛歌德尼采作伴之人被时代卷向东线战场,他的经历,感受与思考,最重要的是,他的变化。
这本书是作者在从前线归来的假期(大概是1944年初)中写成的,完稿后再度奔赴战场,自此下落不明。他的父母等了十几年,最后等来的是德国红十字会的一纸死亡证明——他们的儿子大概于44年6月30日在白俄罗斯Vitebsk附近阵亡。
作者的母亲保留了大量儿子生前的手稿、日记和绘画,从来都没有动过出版的念头。她去世之后,作者的一位侄女联系到了出版社,于是就有了本书。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213802/
这本书是作者在从前线归来的假期(大概是1944年初)中写成的,完稿后再度奔赴战场,自此下落不明。他的父母等了十几年,最后等来的是德国红十字会的一纸死亡证明——他们的儿子大概于44年6月30日在白俄罗斯Vitebsk附近阵亡。
=============================
想起很多,却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书没有中文版吗?
没有中文的,其实《被遗忘的士兵》也很不错。起码人家是被美军用来做教材的。
去搜google, 有个达人翻译了几章。放在他的blogspot上。。
谢谢楼上
回头俺去搜搜《被遗忘的士兵》
其实我觉得真正长时间处于战争状态的士兵反而不会看着战地医院的惨状大声感慨。伴着隔壁床位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的呻吟和朋友聊着刚收到的女朋友信,反而显得真实又残酷。
@不如不坑爹
《被遗忘的士兵》里面,作者就回忆道他对战地医院的惨状很麻木。也算是对你的看法的一种印证。
印象里《西线无战事》里也有一段,是主人公说医生动手术时故意弄疼他,但他没办法,只好忍着;医院对于截止已经麻木了,医生之间玩笑着说,今天切了多少大腿
@草原上的螃蟹
被遗忘的士兵里面没有医生同志们的说法。。可惜了
我还记得《西线无战事》里一个很难过的情节是克莫里希截肢了,就有人惦记他的靴子,他死了,床卡马上被撤走,难过的只有保罗一个人
@草原上的螃蟹
这已经算很好了,二战么,记得看了安东尼比弗的《保卫斯大林格勒》,当时的战死的士兵尸体大都没有腿,因为都被人们砍了拿掉靴子(冻住了,需要砍下来拿到火上烤软了才能拿下来)
东线简直是杀人机器……
保罗心里想的是欲望和爱情,而女孩子们只要面包,战争改变了少年们的生活和他们的一生
@黑化的大神
《被遗忘的士兵》我去看了
好长……
果然西线写得更艺术
其实我一直觉得人类是超级坚强的人物
即使在战争状态也可以有很日常的生活
小时候觉得广岛之恋的女主角和德国士兵恋爱很不可思议
但现在看来是我们国内的战争片角色太脸谱太鲜明了。
最近很想找那种写大背景下普通人生活的作品——时局的变化只能在广播,在酒馆,在餐桌上食物微妙的变化中体现。
@不如不坑爹
你也能看出来啦,西线无故事那叫艺术,毕竟作者只是随军记者,而且一战的西线残酷程度跟二战东线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以前我也文艺一把,以为战争可以很艺术化可以很浪漫,就跟各种小说和电影描述的一样,但是在士兵本人的回忆录面前这是何等苍白无力。
@黑化的大神
我说的艺术是《西线无战事》作为一本小说的文学性
所以在现实度上这两本小说没法比,在文学性上也是
《被遗忘的士兵》和《西线无战事》都让我联想到了今年德国反思剧集《我们的父辈》里面的弗雷德里汉姆。
吃惊!不是一个维度的两本书
正好,两本书我都看过!论残酷,西线无战事高于被遗忘的士兵,论艺术,士兵也差得远!但个人觉得西线无战事一书不如同名电视剧!
> 我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