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的创作者
· · · · · ·
-
毛泽东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党八股的第五条罪状是: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你们去看一看中药铺,那里的药柜子上有许多抽屉格子,每个格子上面贴着药名,当归、熟地、大黄、芒硝,应有尽有。这个方法,也被我们的同志学到了。写文章,做演说,著书,写报告,第一是大壹贰叁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还有大ABCD,小abcd,还有阿拉伯数字,多得很!幸亏古人和外国人替我们造好了这许多符号,使我们开起中药铺来毫不费力。一篇文章充满了这些符号,不提出问题,不分析问题,不解决问题,不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说来说去还是一个中药铺,没有什么真切的内容。我不是说甲乙丙丁等字不能用,而是说那种对待问题的方法不对。现在许多同志津津有味于这个开中药铺的方法,实在是一种最低级、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形式主义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的。单单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没有内部联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说或一个报告,这种办法,他自己是在做概念的游戏,也会引导人家都做这类游戏,使人不用脑筋想问题,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质,而满足于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于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提出问题也要用分析,不然,对着模糊杂乱的一大堆事物的现象,你就不能知道问题即矛盾的所在。这里所讲的分析过程,是指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常常问题是提出了,但还不能解决,就是因为还没有暴露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是因为还没有经过这种系统的周密的分析过程,因而... (查看原文) —— 引自第795页 -
(一)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三) 任何有群众的地方,大致都有比较积极的、中间状态的和比较落后的三部分人。故领导者必须善于团结少数积极分子作为领导的骨干,并凭借这批骨干去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凡属真正团结一致、联系群众的领导骨干,必须是从群众斗争中逐渐形成,而不是脱离群众斗争所能形成的。在多数情形下,一个伟大的斗争过程,其开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后阶段的领导骨干,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完全同一的;必须不断地提拔在斗争中产生的积极分子,来替换原有骨干中相形见绌的分子,或腐化了的分子。许多地方和许多机关工作推不动的一个基本原因,就是缺乏这样一个团结一致、联系群众的经常健全的领导骨干。一个百人的学校,如果没有一个从教员中、职员中、学生中按照实际形成的(不是勉强凑集的)最积极最正派最机敏的几个人乃至十几个人的领导骨干,这个学校就一定办不好。斯大林论党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十二个条件的第九条中所说建立领导核心问题⑴,我们应该应用到一切大小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和农村中去。这种领导骨干的标准,应当是季米特洛夫论干部政策中所举的四条干部标准(无限忠心,联系群众,有独立工作能力,遵守纪律)⑵。无论是执行战争、生产、教育(包括整风)等中心任务,或是执行检查工作、审查干部和其他工作,除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以外,都须采取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毛泽东选集(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选集》
。
喜欢读"毛泽东选集"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 9.5
-
- 毛泽东书信选集 8.8
-
- 周恩来选集 下卷 8.6
-
- 毛泽东文集(第5卷) 9.6
-
- 毛主席论教育革命 9.6
-
- 论联合政府 9.3
-
- 毛泽东早期文稿 9.0
-
- 毛泽东自述 8.4
-
- 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 9.6
-
- 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 7.5
毛泽东选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5 条 )

读《毛泽东选集·第三卷》——韬光养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读完“毛选第二卷”后,在豆瓣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书评。书评并不长,关键是这句话:“毛选第二卷是中国1982年大法修订后当代史;毛选第三卷所描述的,是中国曾经到达过,遗弃了的,再发展30年也无法到达的彼岸。”事实上,“毛选第二卷”一直在讲统合阵线的问题,留出各党派... (展开)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 金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什么叫问题? 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 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 哪里就有问题。 —— 引自第839页 事情总是不完全的, 这就是我们一个任务, 向比较完全前进, 向相对真理前进, 但是永远也达不到绝对完全, 达不到绝对真理。 所以,我们要无穷尽无止境地努力。 —— 引自第300... (展开)
读毛选第三卷的几点感触
一鼓作气读完《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启发很多,先说说感触最深的三点: 1、“永远提前一步”的战略布局 抗战中期,面对日军的封锁扫荡,毅然做出全军全民发展生产自给自足的部署,一边在战场拼杀一边在田地抓生产,不等靠要,自力更生,为取得最终抗战胜利奠定了极其重要的物质...
(展开)

卷三 抗日战争时期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此卷所选的文章主要是谈论如何反对国民党内战、如何改造共产党,帮助中国人民识破国民党的虚伪,坚定抗日、团结、民主的大方针,同时针对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左倾、右倾等各种观念进行了有力的回击,还对于当时中国的农业、经济、军队发展提出了很多观点。 看的感觉... (展开)

从往昔的座谈会看今日的赵薇
从往昔的座谈会看今日的赵薇 总得来说,按照毛的观点,在解放战争的斗争中,存在文武两个战线,分别是文化战线与军事战线。首先依靠的是拿枪的军事战线,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在乱世,有枪才是王道。而文化战线与军事战线相辅相成,目的在于使得军队更加团结,一致对外。两...
(展开)

整风整风,整得如何?
1941年春天,毛泽东在党内机关已经觉察开展整风运动迫在眉睫。他说,一些同志工作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甚至全然不了解下情,却在位子上担负指导工作,这是非常危险的工作。当时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紧要关头,他却抽出时间要求严格开展党的整风运动,可见处其位不谋其政,处其位无...
(展开)

《毛泽东选集 第三卷》摘录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 “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和全党同志共同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小学生,这就是我的志愿。” “每个党员,特别是干部,必须锻炼自己成为懂得马克思主义策略的...
(展开)
> 更多书评 5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7 )
-
人民出版社 (1991)9.4分 6517人读过
-
-
人民出版社 (2003)9.5分 1404人读过
-
人民出版社 (1991)9.2分 11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我收集的书2 (winds)
- 吃饱了就不饿 (少女冷淡)
- 老家的藏书 (瘦锅)
- 书单|思想文化 (DB1656409967)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毛泽东选集的评论:
feed: rss 2.0
8 有用 持微火者 2019-12-11 15:22:21
毛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三篇文章中统一了党的正确路线,清算了党的错误思想,确保了之后可以顺利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社会主义革命。在《论联合政府》中主要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政府的标准,可惜我们现政府甚至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0 有用 泪奔划过的天空 2021-10-21 20:34:48
深入群众,帮助群众,发动群众。斗争中锻炼壮大队伍。现在的公仆们早就不屑于群众路线了吧。
19 有用 吉吉范特西 2018-07-14 17:14:49
毛泽东的思维一直是运动着的,越是动乱,他越能从中理清头绪,看清主要矛盾,动手破解问题,带领团队走出迷宫,这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辩证直觉,这种直觉在运动中发挥最大优势。如果看了毛选这卷,把握住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能明白他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就能看懂新旧中国为何能风云突变,就能理解中美苏三国关系的转化,难怪毛的诗词超越苏辛,实在是时势造英雄,大气中华之象让毛经历了个遍,他的智慧等级是... 毛泽东的思维一直是运动着的,越是动乱,他越能从中理清头绪,看清主要矛盾,动手破解问题,带领团队走出迷宫,这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辩证直觉,这种直觉在运动中发挥最大优势。如果看了毛选这卷,把握住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能明白他一生的成功与失败,就能看懂新旧中国为何能风云突变,就能理解中美苏三国关系的转化,难怪毛的诗词超越苏辛,实在是时势造英雄,大气中华之象让毛经历了个遍,他的智慧等级是很高的,为中国能有这样的奇男子自豪。 (展开)
0 有用 二等饼干 2022-06-12 12:19:10
他真的 我哭死
0 有用 Nise 2016-03-19 23:33:28
补记 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