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storms 短评

热门 最新
  • 3 日新又新 2019-01-07 17:31:30

    中文版已出: 读库https://j.youzan.com/_AOjd9

  • 4 KDepp 2017-02-09 11:29:12

    作者设想中计算机作为交互学习媒介真正融入教育,至今还没有发生。社会惯性还在继续向前。从皮亚杰到LOGO到AI,讨论的都是什么样的学习是最自然的,最高效的?在人工智能火热的今天,对于普通人的教育,其理念反而是落在了后头,这点倒是讽刺的

  • 3 cp4 2019-04-27 22:21:57

    为了参与一次读书讨论,在没抢到新出的中文版的情况下,读了英文版。前言就把我迷住了,完全是新思路,尽管是 40 多年前的思想了。启发很大,本来想做一篇详细的读书笔记,被别的事情一耽搁,遥遥无期了。简单说,在Papert眼中,编程不是“思维方式”而已,而是一种可以导向其他思维方式的思维媒介,如何发挥这种媒介的潜力,蕴含着巨大的创造性。作者曾师从皮亚杰,认知理论以皮亚杰为中心,然而亦令人信服地拓展了皮氏的理论。随着 STEM 的火热,大概 Papert 会在国内热起来,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教育完全没跟上他的思想,甚至正好是背离的,研究计算机教育的人必读。

  • 0 None 2021-12-26 17:50:30

    - 不要害怕犯错,要在改错的过程中学习 - 学习需要正面、及时的反馈,过长的反馈会带来挫败感 - 教是最好的学,教计算机(编程)某个领域的知识,也是学习这个领域知识最好的方法之一 - 打造更好的、交互性更强、更具有实践性、反馈更及时的学习环境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 想清楚再动手,直觉不一定可信

  • 0 废话米 2023-04-30 20:35:15 江苏

    整本学术性比较强。unfortunately个人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越来越白痴化,跟作者四十年前的预想背道而驰,很多小孩没有利用计算机启发学习,反而早早上瘾。

  • 0 cloud 2019-05-05 18:34:00

    当老师告诉学生数学很“有趣”的时候,学生知道得很清楚,老师的闲暇时间是绝对不会从事这个所谓“有趣”的活动的!要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就要先学好数学——这个说法也没什么吸引力。有多少孩子长大了想做个科学家呢?学生很清楚地看到,老师和他们一样对数学没兴趣,他们之所以做这件事,只不过是因为科目表上有而已。

  • 0 Felix.TSU 2018-06-06 12:02:38

    这本书回答了几个问题:1. 为什么二十年前我被拉去少年宫上小海龟;2. 电脑对我个人学习的影响;3. 自发式的学习环境会是怎样的;4. 电脑介入后,学习发生了什么变化

  • 0 Conan Xin 2017-05-21 00:00:43

    略读了一遍,有些细节没有读到,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作者能比同时期的其他人看的更远,没有太读到计算机如何能够帮助小朋友学习(数学)的。

  • 0 肥肥企鹅 2021-02-22 09:17:06

    算是简单的看了译本,一知半解,还需反复

  • 0 Ran 2019-11-01 23:08:34

    Highly recommended! 跨界教育的神作,四十年前的思想比之今天,更显其洞察之深,远见之识

  • 0 明安 2019-04-16 08:43:39

    毫不过时,常看常新

  • 0 大饼夹一切 2016-07-13 08:39:58

    这书并不好看,里边有大量的冗长讨论和专业名词,但每当想放下的时候就会有一个高光的点子出现。书里洋溢着乐观精神,对人类一切认识局限毫不避讳又坚信人们会像软件开发一样有捉虫有迭代越来越好。实在很难相信这书写于30多年前,在硅谷精神还未滥觞时候他就看到了如何把硅谷精神转化为务实的教育思想。

  • 0 偶碗妮 2017-04-08 15:55:58

    作为纯粹的英文读物来说,语言简单易懂。对于Seymour Papert提出的"mathland"理念感到很受鼓舞。在现在教育标准化的时代,乐高理念的确是儿童思维教育的福音,描绘了一个自由的天堂。唯一想challenge的一个pre-assumption是:数学语言和母语在大脑中是否有同样或者相似的机制,且被激活的条件同时都是暴露在这个语言环境中呢?如果是,那这样的mathland是否可以被认为也适用于其他学科?

  • 0 vandu 2018-02-19 22:47:16

    logo真的可以吗,关于一些那时候教育的问题写得可以。就喜欢看外国人喷外国体制......

  • 0 悟道 2019-10-02 19:22:44

    真正懂教育的大师。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