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常识》的原文摘录

  •   苏联的制度与其说是列宁建立的不如说是斯大林建立的。列宁于1924年逝世,享年54岁,没能给该制度一个确定的形式。到底谁要为该制度发展出的恐怖负责,列宁还是斯大林?无论是在俄罗斯内部还是外部,这个问题都是有争议的。一些人仍然认为,如果列宁活着的话,他的智力和经验将会使俄罗斯走在“真正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其他人认为,列宁创造的结构——首先把权力集中于党内,然后把权力集中于中央委员会,最后把权力集中于他个人——使得权力的滥用不可避免。   斯大林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阿克顿的格言:“权力导致腐败。”斯大林活着的时候积聚政治权力,并非常擅于运用政治权力。斯大林生于1879年,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Yosif Vissarionovich Djugashvili),是一名贫穷鞋匠的儿子。他没有列宁知识分子家庭的背景和教育。斯大林的一些行为可以追溯到其在高加索地区的家乡格鲁吉亚。这里群山连绵,气候温暖,人们性格暴躁,惯于个人仇恨和家族间的仇杀(blood-feuds)。在格鲁吉亚,“Soso”(斯大林的格鲁吉亚语昵称)依然作为一个做了好事的本地男孩而受到赞扬。   年轻的朱加什维利一开始为了教士资格而学习,但很快就转向革命,并参加了格鲁吉亚的马克思主义地下工作,成为一名鼓动家和罢工组织者。斯大林反复被捕、监禁并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但他总是成功地逃脱。(有一些证据表明他曾经是沙皇警察的双重间谍。)在执行地下工作时,他取名斯大林,俄语的意思是“钢铁般的男人”。   从来不是一名伟大理论家的斯大林吸引列宁注意的原因,是他作为一名非俄罗斯族,在民族问题上能够书面表达布尔什维克的立场。尽管他在十月革命中扮演的仅仅是一名温和派的角色,但是,斯大林在1918年被任命为民族人民委员(commissar for nationalities),然后在1922年被选为党的第一书记。这是列宁... (查看原文)
    后浪 10赞 2013-04-24 10:50:05
    —— 引自第314页
  • 政治意识形态可能是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信仰体系——通常以“主义”(-ism)结尾——并宣称其目的是改善社会。某个意识形态的信仰者说:“如果我们朝这个方向走,情况就会变得更好。人们将更加幸福,灾难将得到避免,社会将变得完美。”意识形态通常包括四个要素: 1.感知到情况正在变糟,社会被引向一条错误的道路。狂热的意识形态坚持认为灾难就在拐角处。 2.对情况为什么正在变糟的一种评价或分析。这意味着对现存制度整体的或部分的批判。 3.解决问题的政策处方或对策。温和的意识形态倡导改革;极端的意识形态极力主张革命。 4.努力形成一个运动以推行对策。如果没有一个政党或运动的话,上述几点内容就只是空谈而没有严肃的目标。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意识形态的一个完美例子。首先,马克思感知到资本主义是不公正的,必将毁灭。其次,马克思的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包含了导致经济萧条的内在矛盾。再次,马克思的政策处方是:放弃资本主义,改为对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即社会主义。最后,特别是列宁,主张通过坚决的运动形成一个强大的共产党(“组织的武器”),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施对策。(环保主义与这个四层模式有多符合?) 意识形态通常是建立在一个严肃的思想家,常常是一个重要的哲学家的思想基础之上的。共产主义可追溯到黑格尔,古典自由主义可回溯到约翰·洛克。但是,哲学家们最初的思想变得大众化、庸俗化,并常常在意识形态理论家那里被歪曲,他们试图向大众兜售这些意识形态。深刻的思想变为廉价的口号。 意识形态总是有缺陷的;它们从来没有实现诺言,即完美的社会和幸福的人。古典自由主义产生了下层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产生了专政,而伊朗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产生了僵硬的和腐败的神职人员统治。 (查看原文)
    Covfefe 5赞 2018-01-13 11:10:02
    —— 引自第20页
  • 大多数中东问题专家都否认伊斯兰教义中存在一种固有的、使穆斯林与现代化无缘的东西。然而,看看例子,我们发现没有一个伊斯兰国家已完全实现现代化。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2赞 2014-01-06 20:35:05
    —— 引自第496页
  • 数世纪以来,伊斯兰文明在科学、哲学、医学、公共卫生、建筑、炼铁以及更多的方面遥遥领先于基督教的欧洲。翻译自阿拉伯语的著作教会了欧洲古典的希腊思想,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和欧洲的现代化。一千年以前,你会听到穆斯林得出结论说,基督教使欧洲落后。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2赞 2014-01-06 20:35:05
    —— 引自第496页
  • 但是,伊斯兰文明步履蹒跚,而欧洲文明实现了现代化。16世纪,当欧洲商船抵达波斯湾的时候,西方已经走到了伊斯兰的前面。为什么?根据一些学者的观点,早期的伊斯兰允许独立地解释《古兰经》,但是在9世纪到11世纪之间,这被一种单一的、正统的解释所取代。其结果是知识分子的生活萎缩了,伊斯兰则不再有改革。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2赞 2014-01-06 20:35:05
    —— 引自第496页
  • 13世纪的蒙古入侵者屠杀巴格达居民,摧毁该地区的灌溉系统,阿拉伯帝国再也没有从中恢复过来。(蒙古对俄罗斯的影响也是破坏性的。)可能正因为如此,伊斯兰转变为神秘主义。伊斯兰不再是一个开放的、有弹性的和宽容的着迷于知识和科学的信仰。当葡萄牙人打开欧洲和亚洲之间直接的贸易航线,绕开穆斯林中间人的时候,经过中东的贸易迅速衰落。与此同时,该地区的经济也衰落了。 伊斯兰教在其宗教与政府的结合中有一个结构性问题,这种结合使得它很难把清真寺和国家分开,那些试图把清真寺与国家分开的人遭到反对。 这在世俗的现代化主义者和宗教的传统主义者之间制造了敌意,他们为政治权力而竞争,这是一场阻碍进步的、具有破坏性的拔河比赛。 (查看原文)
    [已注销] 1回复 2赞 2014-01-06 20:35:05
    —— 引自第496页
  • 在本质上,迅速的经济增长来自于工资增长落后于生产力发展… 醍醐灌顶! (查看原文)
    适逢烟薄雾朦 1赞 2019-12-15 19:05:34
    —— 引自章节:第16章 德国人在争论什么 230
  • 一些书评家已经注意到《国家的常识》包括了价值观 和 批评意见。 这是我的部分目的。 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如果你没有价值观的话,那么,你就没有批评的基础。 价值中立的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它成功的话,它会培养出价值中立的学生。 但是,我认为那不应该是教育机构的目标。 如果一个人只用脑袋而不用心去学习的话,那么他其实根本很么都不知道。 (查看原文)
    319 1回复 1赞 2013-07-18 10:56:29
    —— 引自第2页
  • 法国那些着眼于“非实用”方面的文科大学,几乎免费、学生不经选择且无足轻重。要求各大学通过竞争来挑选学生并收取学费的建议被高声喝止,它带来的结果是:没有一所法国大学能挤进全球前40名。 (查看原文)
    姽婳 1赞 2013-11-08 11:20:51
    —— 引自第129页
  • 在19世纪期间,英国出现了两党制。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议会成员不是普通人:上议院由世袭成员组成;下议院,尽管名字是这样,但它由乡绅、土地所有者和赋予的人组成。他们常常通过贿赂少数投票者而当选...... 议会通过了1832年的《改革法案》(Reform Act),允许更多的中产阶级投票,但仅仅是将选民增加了一半,大约占成年人口的7%。 1867年,轮到了保守派执政。在本杰明·迪斯累利(Benjamin Disraeli)任首相期间,第二份改革法案把选民数增加了一倍,给予16%的成年英国人投票权。 1884年,第三份改革法案在选民中增加了农民,从而几乎使全部男性都有选举权。 妇女最终在1918年获得选举权。 (查看原文)
    STONEMAN 1赞 2017-08-06 19:45:27
    —— 引自第31页
  • 英国选民增长很慢这一点很有意思。新成员加入到投票名单中的过程是渐进的,这使得议会有时间去吸收大众政治的力量,而不用经历一场动荡。渐进的发展速度也意味着公民们可以在准备好的时候获得投票权。在一些普选权(一人一票)开始得比较早的国家,结果是假民主,因为熟练的官员们操纵了还不理解选举政治的人们的投票行为。比如,西班牙在19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普选权,但是选举结果是事先确定的。到英国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的时候,他们已经准备好了明智地行使该权利。 (查看原文)
    STONEMAN 1赞 2017-08-06 19:45:27
    —— 引自第31页
  • Chinese Left and Right Politics One can discern right and left views inside the Party, although few apply these labels to themselves, as that would be politically risky. The Chinese left tends to be older people, with positions in the Party, army, and bureaucracy, much like Soviet apparatchiks. Many are from poor areas that have been left behind. Some academics deplore the major inequality that has developed in China and want to fix it. They note that the constitution still says “socialist,” and they want centralized control over the economy to lift up impoverished inland provinces with health insurance and free education for all. Some invoke Mao’s name and policies. The right is usually younger and includes urban people who favor markets. They see the inefficiency of central economic co... (查看原文)
    四季豆 1赞 2021-10-26 17:17:45
    —— 引自章节:Chapter 7. China
  • 很难入侵英国。最近一次对英格兰的成功入侵是(由诺曼人)在1066年完成的。英吉利海峡这一障碍阻止了西班牙人、法国人和日耳曼人对英国的人侵和征服。在政治上,这意味看英格芒能够在不受外国干预的情况下自行发展自己的制度。这是天多数欧洲天陆国家所不享有的一种奢侈。 在军事上,这还意味着英格兰几乎不需要拥有一支庞大的军队,这在17世纪非常重要。当时英国国王不能驯服议会的原因就是国王军队的规模很小。 (查看原文)
    Pluto 2022-05-18 09:36:30
    —— 引自章节:第2章 英国的历史影响 20
  • 亨利八世与罗马断绝关系的影响重大。英格兰不再受制于天主教的指引和领导,而依然是天主教国家的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 等国都经历了亲教会的势力和反教权主义的(anticlerica)势力之间长达数个世纪的痛苦分裂。英国(和瑞典)避免了这种难以解决的分裂问题,因为从一开始,国家就比教会强大,并控制着教会。这意味着英格兰与教会势力依然强大的罗马天主教国家相比,在使社会和政治世俗化方面要容易得多。 (查看原文)
    Pluto 2022-05-18 09:36:30
    —— 引自章节:第2章 英国的历史影响 20
  • 世纪政治发展的教训:“权力倾向王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阿克顿勋爵为人类滥用权力的倾向担优。他的洞见明显是准确的。 (查看原文)
    Pluto 2022-05-18 09:36:30
    —— 引自章节:第2章 英国的历史影响 20
  • ’与伦敦相比,他更喜欢汉诺威。’因此乔治一世转向一个一直在缓慢发展的制度化机制,给予该机制行政权力。这就是内阁,由大臣组成,并由排第一位的大臣或主要大臣主持会议,内阁不用对议会负责。 政府”由下议院中最大政党的领导人及他或她挑选的人员组成。首相作为政党领袖、议会的最高成员、政府首脑,成为英国政治权力的焦点。 (查看原文)
    Pluto 2022-05-18 09:36:30
    —— 引自章节:第2章 英国的历史影响 20
  • 普遍的一个说法是,英国没有成文宪法。但是,英国宪法的有些部分是成文的。英国宪法不是由一份单一的文件,而是由几个世纪之久的习惯法、历史性宪章、议会通过的成文法(statutes)@,以及最为重要的既成习惯构成的集合。 (查看原文)
    Pluto 2022-05-18 09:36:30
    —— 引自章节:第3章 英国的重要制度 34
  • 英国的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这意味着他们所有人团结一致,至少是公开地支持首相。偶尔会有某名大臣因为抗议一些重大的争议而辞职。 (查看原文)
    Pluto 2022-05-18 09:36:30
    —— 引自章节:第3章 英国的重要制度 34
  • 首相,简称为PM(不要与MP混淆,PM也是MP),是英国制度的关键。理论上,首相的权力可能是独裁的。因为首相挑选并控制内阁,在议会中还领导最大的政党,因此,他(她)应该能够使几乎所有的法案得以通过。英国的议员有很强的纪律性。 (查看原文)
    Pluto 2022-05-18 09:36:30
    —— 引自章节:第3章 英国的重要制度 34
  • 每一年,议会都在11月开会。开会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传统,即女王的演讲。在仪式上,议员们受到女王的信使黑杖侍卫的召唤,然后,排成纵队进入附近的上议院。无论是君主还是贵族都不能进入下议院。)在上议院,女王陛下站在镀金的讲台上简述“她的政府”将要执行的政策。演讲稿由首相草拟,女王仅仅是宣读者而已。 (查看原文)
    Pluto 2022-05-18 09:36:30
    —— 引自章节:第3章 英国的重要制度 34
<前页 1 2 3 4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