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德罗·巴拉莫 短评

热门 最新
  • 152 王老板 2009-10-09 23:48:53

    “雷德里亚神父很多年后将会回忆起那个夜晚的场景。”

  • 38 2012-07-23 23:59:22

    “苏萨娜,有些村庄具有一种不幸的滋味。和一切陈腐的事物一样,只要吮吸那一点点陈腐、麻木、贫困而微弱的空气,人们就会把它们辨认出来。这个村庄就是其中之一。”待重读。

  • 40 波德莱尼禄 2015-12-15 16:13:46

    马尔克斯惊艳了我的高三岁月,鲁尔福则用时间的支离破碎、死亡的毫无界限、痛苦的妖冶疯狂点燃了往昔的回忆,将我对拉美文学所有阅读体悟里的璀璨星光连城一片火海。

  • 23 大玫瑰金钱豹猫 2014-10-25 16:20:51

    这绝对是小说应该有的样子 以写作为生者看完此书,从此战战兢兢。

  • 17 鬼腳七 2010-04-24 23:47:20

    我很迷惑为什么鲁尔福的每篇小说结尾都像刚开始一样

  • 17 august 2012-03-01 21:01:52

    盖上封底的那一刻,还是没有完全地缓过神来。“原来小说可以如此去写”,加之这本作品是鲁尔福在55年就出版的了。带有明显的拉丁美洲文学气息,时间这个概念被鲁尔福在这本小说里切割得支离破碎,生命并不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前进的过程进行的,生活是可以分为片断的,有一些日子,会是空白。当然模棱两可的还有生与死的界限,如果把它比喻成一本电影,那鲁尔福的剪接功底真是了不得,也正是因为这个,把马尔克斯迷得神魂颠倒,“第一次读《佩德罗.帕拉莫》时,给予我的震撼如同在10年读卡夫卡的《变形记》”“当有人说我可以整段背诵《佩德罗》时,我还没完全从晕眩中恢复过来。其实,我不止能够背诵全文,且能倒背”。我想如果老马没有读过这本书,可能后来的《百年孤独》也不会这样写了。 这是一本不会只读一遍的中篇小说。留一颗心给下一次阅读。

  • 13 shininglove 2019-01-15 01:11:48

    将「坟头跳舞」演变成诗意宇宙。

  • 12 袁牧 2015-05-24 12:38:18

    提了个醒,对白在进行过程中可以无理由替换对话的人物,人称的突然更改也可以瞬间替换时空,在描写同一场景时可以调用不同视角,呈现现实和超自然的现象时有时不需要界限。

  • 8 欢乐分裂 2011-09-21 18:44:05

    重看。雷德里亚神父很多年后将会回忆起那个夜晚的情景。

  • 6 伊比利亚活🌋 2015-04-21 21:22:34

    有些短篇与另一本他的短篇小说集重合了。。佩德罗·巴拉莫这篇真是名不虚传,读到后来脑子不够用还是用笔梳理了一下时间人物关系。。喜欢这种人鬼不分打乱时空通过对话、梦境、回忆仅三言两语就把本来极具戏剧性的事情一笔带过的写作方法

  • 5 小岩菽 2008-07-01 13:56:28

    独白。对话。追叙。意识流。梦幻。暗示。隐喻。《佩德罗·巴拉莫》是一个整体,所有的短篇连缀起来,更是一副完整的墨西哥农村面貌。死亡是另一种生命延续的形式,这在墨西哥人那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遇见超现实主义的作品总是令人痛苦万分又欲罢不能,不断反复探索的过程,不断回想,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对作品的另一种演绎。我该记得的,童年,永远都是人生的缩影。

  • 7 渡边 2016-01-18 17:27:51

    作者鲁尔福被认为是拉美文学的先驱,读过百年孤独再来看这一本,会发现老马的很多灵感都来源于此。在一百来页的篇幅之内,作者打通了时空、生死、真实与幻梦的界限,看似乱如迷宫,但都又有迹可循。文风质朴隽永,独特的想法和写法充满启发性,它不仅是点醒马尔克斯的魔法棒,也可能是拉美文学爆炸的导火索。

  • 5 熊阿姨 2011-05-11 21:48:51

    对意识流理解不能

  • 5 发财葵吉庆有余 2013-05-04 00:21:50

    心里总有一块位置是属于拉美文学的。

  • 7 [已注销] 2015-03-29 16:31:02

    要不是文笔太美,自然景色融在一起,看起来要变成鬼故事的。每句都是那么美!所有人物好像都在谈论死亡,都在走向死亡,但其实他们已经死了……其实人物名字太多,内容又太短,好多都记不清,导致看起来故事有点破碎,虽然他叙述地的确挺破碎魔幻的,但是确实都讲清楚了。虽然理不清,但是真的很好看!翻译大概真的有点小问题。母亲生前一贯反对拍照,常说照相是一种巫术。你愿意死,只要告诉一下上帝就行了;若是不愿意;那上帝可得强迫了。每叹一口气就好像把自己的生命吞掉一口,人就这样完蛋了。

  • 5 枯川满 2010-07-19 16:32:23

    慢慢悠悠的读《佩德罗·巴拉莫》,读到一半,感觉不对,又从头读起。这是少数几本我决定多读几遍的小说。

  • 4 ichbinluz 2012-04-23 22:07:06

    唔。承认自己没怎么看懂也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之前看一本阿尔巴尼亚复仇的书,或者再远一点,就是这种奇异的非常规大众“社会价值”的社群,觉得划入人类学研究范畴也未为不可。

  • 5 卟哠鸮 2019-05-03 17:10:48

    还记得刚到墨西哥的时候,在UNAM上的第一课,学习如何分析文本的主题和动机,老师举的第一个例子是《佩德罗·巴拉莫》,第二个例子是《百年孤独》。在另一门ensayo的课上,一个名字来自土著语的同学在作业中写:“我们都是佩德罗·巴拉莫的孩子。”这部作品和这片土地持续产生的回响不断地震颤着我。

  • 2 长亭 2014-05-14 19:41:18

    堪称神作呀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