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V.S.奈保尔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
译者: 吴正
出版年: 2013-9
页数: 165
定价: 2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V.S.奈保尔作品
ISBN: 9787544261951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Mr Stone and the Knights Companion
译者: 吴正
出版年: 2013-9
页数: 165
定价: 2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V.S.奈保尔作品
ISBN: 9787544261951
内容简介 · · · · · ·
《斯通与骑士伙伴》内容简介:斯通先生在单调乏味的日子里逐渐走向暮年,孤身一人的他常常觉得生命里充满了孤独。随着退休日子的逼近,焦灼的斯通先生不经意间想出了“骑士伙伴计划”——号召已经退休的员工走出家门,四处为公司宣传。计划得到公司全力支持,也令退休员工得益匪浅,斯通先生顿时觉得自己在退休之前终于达到了事业的巅峰。可是,随着计划的施行,斯通先生发现,一切其实与他无关,他依然充满孤独……
斯通与骑士伙伴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V.S.奈保尔(V.S.Naipaul):
英国当代作家,文化巨匠。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1950年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迁居伦敦。
50年代开始写作,作品以小说、游记、文论为主,主要有《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米格尔街》、《通灵的按摩师》、《斯通与骑士伙伴》、《自由国度》、《河湾》与“印度三部曲”等。其作品在全球享有盛誉,半个世纪里,将里斯奖、毛姆奖、史密斯奖、布克奖、第一届大卫·柯恩文学奖等收入囊中。1990年,被英国女王封为爵士。2001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些最纯粹的感觉都不应该说出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54页 -
慢慢地,他一开始感觉到的愤怒和怜悯——“你很快就要死了。”——变成了一个空洞的语句,他需要努力思考才能去体会其含义,因为这个句子只让他感到单纯的、甜蜜的、稍纵即逝的哀愁。在那哀愁里,被哀愁的对象不见了。他需要四下寻找才能再度体会到那哀愁,起初他还拒绝这个想法,但后来就带着悲哀满意地接受了:“你很快就要死了,就像我一样。”此时,春天的绿叶已经长得很蓬勃了,夏天很快就要来了,他感觉自己被排除在这个轮回之外,而一年之前他还认为自己的身心必将随着季节变化而愉快地进入夏季。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7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新经典文库:V.S.奈保尔作品(共36册),
这套丛书还有
《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重访加勒比》《信徒的国度》《通灵的按摩师》《全民选举》
等
。
喜欢读"斯通与骑士伙伴"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斯通与骑士伙伴"的人也喜欢 · · · · · ·
斯通与骑士伙伴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我们可能都会有这么一天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奈保尔的作品大都关系到古老文明、移民身份、文化隔阂、社会讽刺等主题,但这篇文章没有上面任何元素,只是单纯讲述了一个寓言般的故事。 斯通先生是一名快要退休的老员工,但是他非常害怕退休,他只有在工作中才能感觉到存在感,他不想离开这种生活成为被遗忘和不需要的人,于...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Andre Deutsch (1963)暂无评分 3人读过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周刊深夜读书2013(上) (ICE CHAN)
- (~ ̄▽ ̄)~ (Spheniscidae)
- 子夜书社 (lucy)
- 书海无涯 (佾云)
- 2013年7.1~8.31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斯通与骑士伙伴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unepig 2015-10-19 22:08:40
有点在意为什么要把Mr Stone中的先生,在书名翻译的时候省略掉。主旨可谓鲜明,大概就在于人生的意义,然而斯通先生已是六十岁的暮年,即将从职场隐退,在故事的一开始,也已认定人生是用来度过的,当下不足为奇,定格后的回首才有意义。奈保尔的叙事有种不紧不慢的平静感。所以故事的张力,就在于忽然冲破这种定式和波澜不惊的平静。经历冲破后“哧”地一声暴露的空虚,才让人无法不直视。“骑士伙伴”的点子好妙,也好讽... 有点在意为什么要把Mr Stone中的先生,在书名翻译的时候省略掉。主旨可谓鲜明,大概就在于人生的意义,然而斯通先生已是六十岁的暮年,即将从职场隐退,在故事的一开始,也已认定人生是用来度过的,当下不足为奇,定格后的回首才有意义。奈保尔的叙事有种不紧不慢的平静感。所以故事的张力,就在于忽然冲破这种定式和波澜不惊的平静。经历冲破后“哧”地一声暴露的空虚,才让人无法不直视。“骑士伙伴”的点子好妙,也好讽刺好荒谬。奈保尔的犀利,在这部50年前的小说里显露得近乎残忍了。 (展开)
14 有用 SeaHoney 2014-04-09 23:39:56
(后)现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于生活以及精神状态的呈现压过了情节的曲折,这里少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但到处是令人沮丧、失望并想起自己的真实而破碎的细节。
2 有用 吃本妖一叉 2017-12-09 12:10:11
奈保尔并没有交代斯通先生的来处,他结过婚吗?之前的生活怎样?没有说。失去等于没有拥有过,死去就是没有存在过。故事在这种存在焦虑中开始。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头斯通,迎来了他的新婚妻子和此生事业巅峰。毫无疑问,他一定会被生活再次嘲弄。一生就要过去,他还没能找到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故事的结尾,他平静了,不再挣扎,这不是一个想通后的选择,他必须平静。这个看似温暖的结局,恰是奈保尔的残忍之处。
0 有用 斯弥 2016-01-14 10:20:36
一个抱着生病的娃的我,居然还能看了本书⋯⋯
1 有用 三笑玉蜻蜓 2015-11-27 21:20:43
书名起的很有趣。他不是个摧毁者。世界在他周围倒塌。但他生存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