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本书看的很伤感。一。翻了前言才知道,作者是位女博士,毕业不到半年即撒手人寰,本书能够出版,为更多的人如我辈所阅读。是导师十年后多方努力的结果。二,本书完工于2003年,彼时,各种古籍数据库还没有面试并被广泛使用。爬梳资料纯靠原始手工,也必然存在着材料有限的缺憾。看到这本书,想起很多年前在系资料室书架上见到的几大本厚厚的《杜诗引得》之类的引得体工具书,无限唏嘘。
倘若作者尚未故去,关于古器物研究的“新范式“会走的更远。抑或成为孙机式的人物。
非考古专业者,拿来做工具书
非常不错的辑录
基础性史料辑录工作。
看完《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想起来七月份看过这本。评价本应更低,但因作者芳年遽陨,算了算了。
上古三楼因为便宜随手购入,放在书架上一直没看。近日被葵翻检得出,一起草草读过,才知是作者遗著,不胜感慨。铜篇、石刻篇尤详备,特立之墓葬/遗址篇、仿制篇也很有新意。按语不妄下,多能见其工夫。若近年尚未出更新之成果,则此薄薄一册,仍有嘉惠学林之功。若作者没有英年早去,则于此方面亦必有极大之推动,诚可慨叹。
唏嘘
是最近读得最认真的一本书,算是无意中读完了一本专业入门书。读完又入了几个小件。看了短评页了解到作者的事情,非常惋惜,真真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研究者。感恩作品,单这本书而言算入门书籍四星半,对于“器”、“类”读完本书,对宋这个阶段的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清晰认知,推荐阅读
也想自己做一份
王宇信先生的序言非常非常令人感动。匆匆翻过,墓葬遗址篇、仿制篇亦有趣。
按语还是相当重要的,否则整本书会显得极为干涩(摘录《东观余论》、《洞天清录》的条目较多)。宋人对器形的定名常有错误,如误簋为敦、误敦为彝。作者指出,宋人在铜器的断代上摸索出一条路子,把铜器铭文中提到的人名与文献典籍进行对照,从而推断出该器的具体年代。在阅读宋人的相关著作时,确实有这样的体会,甚至对于人名的考证有些“矫枉过正”了(如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不过,正如容庚先生所言,以现今的知识水准作为参照,宋代学者对于铭文的误摹误释自然是不可胜数的,但其裒集之功也是不可磨灭的。
挺不错的一个资料辑录
前言惨
翻过玉器篇。
才华横溢而英年早逝的女史,宋代考古研究必备的工具书。在没有检索的时代能达到如此境界,足以睥睨同辈。
大概14年的时候买来看的,作为资料是不错的,因为之前也有搜集历代笔记中关于文物之类的记载这个打算,当时只是拍了很多照片没整理,然后发现了这本书后如遇知己,没想到却是英年早逝,可惜了啊
书值三星半,为作者加半星
@2014-10-22 20:31:51
每个条目细致搜集相关材料,均可写成札记
> 宋代古器物学笔记材料辑录
8 有用 huaiyinghou 2015-11-08 11:34:29
本书看的很伤感。一。翻了前言才知道,作者是位女博士,毕业不到半年即撒手人寰,本书能够出版,为更多的人如我辈所阅读。是导师十年后多方努力的结果。二,本书完工于2003年,彼时,各种古籍数据库还没有面试并被广泛使用。爬梳资料纯靠原始手工,也必然存在着材料有限的缺憾。看到这本书,想起很多年前在系资料室书架上见到的几大本厚厚的《杜诗引得》之类的引得体工具书,无限唏嘘。
4 有用 天舞花图 2014-09-11 10:27:04
倘若作者尚未故去,关于古器物研究的“新范式“会走的更远。抑或成为孙机式的人物。
2 有用 哲柠 2016-04-21 18:27:29
非考古专业者,拿来做工具书
1 有用 qjm226 2013-11-11 21:20:28
非常不错的辑录
1 有用 白彦衡 2013-07-30 22:00:14
基础性史料辑录工作。
2 有用 犹羡惊鸿 2014-12-21 23:19:35
看完《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想起来七月份看过这本。评价本应更低,但因作者芳年遽陨,算了算了。
2 有用 吳復 2021-01-20 14:00:12
上古三楼因为便宜随手购入,放在书架上一直没看。近日被葵翻检得出,一起草草读过,才知是作者遗著,不胜感慨。铜篇、石刻篇尤详备,特立之墓葬/遗址篇、仿制篇也很有新意。按语不妄下,多能见其工夫。若近年尚未出更新之成果,则此薄薄一册,仍有嘉惠学林之功。若作者没有英年早去,则于此方面亦必有极大之推动,诚可慨叹。
1 有用 莫克夏 2016-06-12 11:04:26
唏嘘
0 有用 辉夜姬 2019-02-07 03:28:23
是最近读得最认真的一本书,算是无意中读完了一本专业入门书。读完又入了几个小件。看了短评页了解到作者的事情,非常惋惜,真真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研究者。感恩作品,单这本书而言算入门书籍四星半,对于“器”、“类”读完本书,对宋这个阶段的都会有一个明确的清晰认知,推荐阅读
0 有用 寒栗 2013-11-03 17:53:51
也想自己做一份
1 有用 索芝麻麻麻 2022-04-02 16:38:10
王宇信先生的序言非常非常令人感动。匆匆翻过,墓葬遗址篇、仿制篇亦有趣。
0 有用 天池一苇 2022-07-30 22:22:32
按语还是相当重要的,否则整本书会显得极为干涩(摘录《东观余论》、《洞天清录》的条目较多)。宋人对器形的定名常有错误,如误簋为敦、误敦为彝。作者指出,宋人在铜器的断代上摸索出一条路子,把铜器铭文中提到的人名与文献典籍进行对照,从而推断出该器的具体年代。在阅读宋人的相关著作时,确实有这样的体会,甚至对于人名的考证有些“矫枉过正”了(如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不过,正如容庚先生所言,以现今的知识水准作为参照,宋代学者对于铭文的误摹误释自然是不可胜数的,但其裒集之功也是不可磨灭的。
0 有用 hihii 2023-05-04 18:17:50 陕西
挺不错的一个资料辑录
0 有用 撄宁 2019-09-04 19:50:01
前言惨
0 有用 Moonfield 2021-03-22 16:42:03
翻过玉器篇。
1 有用 三清喵 2018-12-29 11:59:35
才华横溢而英年早逝的女史,宋代考古研究必备的工具书。在没有检索的时代能达到如此境界,足以睥睨同辈。
0 有用 空空不是空 2020-10-11 12:59:13
大概14年的时候买来看的,作为资料是不错的,因为之前也有搜集历代笔记中关于文物之类的记载这个打算,当时只是拍了很多照片没整理,然后发现了这本书后如遇知己,没想到却是英年早逝,可惜了啊
0 有用 麦唛 2024-09-04 18:34:08 广东
书值三星半,为作者加半星
0 有用 小岛 2020-08-28 11:03:53
@2014-10-22 20:31:51
1 有用 痒晓枫蜂疯 2019-01-27 18:09:47
每个条目细致搜集相关材料,均可写成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