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狄克森·卡尔 John Dickson Carr(1906-1977),美国宾州联合镇人,父亲是位律师。从高中时代起卡尔就为当地报纸写些运动故事,也尝试创作侦探小说和历史冒险小说。1920年代末卡尔远赴法国巴黎求学,他的第一本小说《夜行者》(It Walks By Night)在1929年出版。他曾经表示:「他们把我送去学校,希望将我教育成像我父亲一样的律师,但我只想写侦探小说。我指的不是那种旷世巨作之类的无聊东西,我的意思是我就是要写侦探小说。」
1931年他与一位英国女子结婚定居英国。在英国期间,卡尔除了创作推理小说外也活跃于广播界。他为BBC编写的推理广播剧“Appointment with Fear”是二次大战期间BBC非常受欢迎的招牌节目。美国军方因而破例让他免赴战场,留在BBC服务盟国人民。1965年卡尔离开英国,移居南卡罗来纳州格...
约翰·狄克森·卡尔 John Dickson Carr(1906-1977),美国宾州联合镇人,父亲是位律师。从高中时代起卡尔就为当地报纸写些运动故事,也尝试创作侦探小说和历史冒险小说。1920年代末卡尔远赴法国巴黎求学,他的第一本小说《夜行者》(It Walks By Night)在1929年出版。他曾经表示:「他们把我送去学校,希望将我教育成像我父亲一样的律师,但我只想写侦探小说。我指的不是那种旷世巨作之类的无聊东西,我的意思是我就是要写侦探小说。」
1931年他与一位英国女子结婚定居英国。在英国期间,卡尔除了创作推理小说外也活跃于广播界。他为BBC编写的推理广播剧“Appointment with Fear”是二次大战期间BBC非常受欢迎的招牌节目。美国军方因而破例让他免赴战场,留在BBC服务盟国人民。1965年卡尔离开英国,移居南卡罗来纳州格里维尔,在那里定居直到1977年过世。
人物表和时间线参考《The John Dickson Carr Companion》,有修正 作品相关 美版标题:The Problem of the Green Capsule 英版标题:The Black Spectacles 出版时间:1939 提及过往案件:《宝剑八》、《索命时钟》、《扭曲的铰链》 时间表 1937年10月3日,星期日至1937年10月4...
(展开)
0 有用 Q. 2011-08-20 20:55:42
这安排真的可行?
1 有用 笑望江湖 2012-02-04 13:53:13
一般化吧,没法和“三口棺材”相比了,啰啰嗦嗦的欧美推理风格,人物太多太杂,也没有什么可回味的人性深度和思想性,完全是为炫技而编故事,我还是比较喜欢倭寇的细腻深沉推理小说
2 有用 金 2019-09-12 14:14:49
是一部5星杰作,全书的10个问题心理误导成为解谜主干,相当吸引人,案件本身关于凶手身高,毒杀方式,钟表表针,毒药,倒下的另一受害人,唯一一个有时间不在场证明的人,是他的精心误导?还是一直认定的蛇蝎美人?还是~,最大的心理误导在于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先入为主,很经典的古典推理杰作,蕴含了几乎一切古典推理的元素。使得我重新认识了这位黄金三大家之一并非浪得虚名,本书水准可以与阿加莎的经典作品相媲美,卡尔... 是一部5星杰作,全书的10个问题心理误导成为解谜主干,相当吸引人,案件本身关于凶手身高,毒杀方式,钟表表针,毒药,倒下的另一受害人,唯一一个有时间不在场证明的人,是他的精心误导?还是一直认定的蛇蝎美人?还是~,最大的心理误导在于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先入为主,很经典的古典推理杰作,蕴含了几乎一切古典推理的元素。使得我重新认识了这位黄金三大家之一并非浪得虚名,本书水准可以与阿加莎的经典作品相媲美,卡尔不仅会写密室,还会写毒杀,很精彩。 (展开)
2 有用 陆小包 2011-03-05 23:48:57
首先,同样是吉版,这套先出的卡尔装帧并没有《女郎她死了》那套那么好,整本书也没有一个注释,编辑有点偷懒,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并没有关系,反正不会入手。本书依然不是卡尔擅长的哥特风不可能犯罪,而是围绕心理层面的谜团,从游戏的角度入手来进行解答。古典推理的17+3模式在本书中有很好的体现,但前17章也并不是无聊,透过贯穿整本书的十个问题,使整个剧情非常有逻辑性。但是卡尔的文笔确实是不好,常常会借着基甸博... 首先,同样是吉版,这套先出的卡尔装帧并没有《女郎她死了》那套那么好,整本书也没有一个注释,编辑有点偷懒,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个并没有关系,反正不会入手。本书依然不是卡尔擅长的哥特风不可能犯罪,而是围绕心理层面的谜团,从游戏的角度入手来进行解答。古典推理的17+3模式在本书中有很好的体现,但前17章也并不是无聊,透过贯穿整本书的十个问题,使整个剧情非常有逻辑性。但是卡尔的文笔确实是不好,常常会借着基甸博士的口来说些节外生枝的话,但也不是水,就是读不惯。身为美国人的卡尔,文笔英伦腔很重,对我来说这并不是融合,而是有点不伦不类。尽管说了这么多不好的话,本书依然要给4分。看到现在,卡尔的书除了《阿拉伯》,就是这本书最值得看。前者因为叙事结构,后者因为心理探究。至于其他的所谓神作,至少我是不喜欢。 (展开)
1 有用 宁微君 2013-08-06 12:28:10
经典毒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