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2007年贝·布托的最新版自传,收录其不久前亲笔撰写的前言,也是其最后的遗墨。以隽秀而刚毅的文风,贝·布托回忆了自己命运多舛的一生及其家族的坎坷遭遇,展现了一段充斥着刺杀、牢狱与动乱的独特家族史。
在自传中,贝·布托着力讲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前后始末:1988年在齐亚·哈克于空难中丧生后,她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及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但在任不足两年就被解除了职务。1993年,她再次当选总理,又因“严重腐败”被解职。这部最新自传一直描述到2007年10月18日,贝·布托结束长达8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回到巴基斯坦的情形。她的回国受到盛大欢迎,也造成了混乱,在恐怖爆炸声中造成上百人惨死……
所有这些鲜为人知的内幕,贝·布托一一道来。这不只是一位杰出女性的人生独白,而且是一部充满爱、苦难、斗争和英雄主义的传奇;它让读者看到的也不仅是一个传奇家族的经历,而是...
本书是2007年贝·布托的最新版自传,收录其不久前亲笔撰写的前言,也是其最后的遗墨。以隽秀而刚毅的文风,贝·布托回忆了自己命运多舛的一生及其家族的坎坷遭遇,展现了一段充斥着刺杀、牢狱与动乱的独特家族史。
在自传中,贝·布托着力讲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前后始末:1988年在齐亚·哈克于空难中丧生后,她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及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但在任不足两年就被解除了职务。1993年,她再次当选总理,又因“严重腐败”被解职。这部最新自传一直描述到2007年10月18日,贝·布托结束长达8年的海外流亡生涯回到巴基斯坦的情形。她的回国受到盛大欢迎,也造成了混乱,在恐怖爆炸声中造成上百人惨死……
所有这些鲜为人知的内幕,贝·布托一一道来。这不只是一位杰出女性的人生独白,而且是一部充满爱、苦难、斗争和英雄主义的传奇;它让读者看到的也不仅是一个传奇家族的经历,而是整个巴基斯坦的历史与未来。
东方的女儿的创作者
· · · · · ·
-
贝娜齐尔·布托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我不愿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女性交换位置
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
生于巴基斯坦,我的生命折射了她的动荡、悲情和胜利。
巴基斯坦再一次处于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恐怖主义分子假借伊斯兰之名威胁着她的稳定。但民主的力量始终相信,通过推行自由可以铲除恐怖主 义。巴基斯坦不是一个平凡的国家,我的生活也从不平静。我的父亲、两个弟弟先后被杀害;我的母亲、丈夫,还有我本人都坐过大牢,后来我还长期流亡海外。然而,尽管有这些苦难与悲伤,我仍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感谢真主的保佑,让我突破传统,成为伊斯兰国家有史以来第一个女总理。那场选举成为穆斯林世界争论的焦点———女人在伊斯兰中到底应该怎样定位。选举结果证明,一个穆斯林女性可以被选为总理,可以管理一个国家,可以同时被男女民众接受为国家领袖。我对巴基斯坦人民充满感激,是他们给了我巨大的荣耀。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
我不愿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女性交换位置
不是我选择了此生,而是此生选择了我。
生于巴基斯坦,我的生命折射了她的动荡、悲情和胜利。
巴基斯坦再一次处于国际社会的聚光灯下,恐怖主义分子假借伊斯兰之名威胁着她的稳定。但民主的力量始终相信,通过推行自由可以铲除恐怖主 义。巴基斯坦不是一个平凡的国家,我的生活也从不平静。我的父亲、两个弟弟先后被杀害;我的母亲、丈夫,还有我本人都坐过大牢,后来我还长期流亡海外。然而,尽管有这些苦难与悲伤,我仍然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感谢真主的保佑,让我突破传统,成为伊斯兰国家有史以来第一个女总理。那场选举成为穆斯林世界争论的焦点———女人在伊斯兰中到底应该怎样定位。选举结果证明,一个穆斯林女性可以被选为总理,可以管理一个国家,可以同时被男女民众接受为国家领袖。我对巴基斯坦人民充满感激,是他们给了我巨大的荣耀。
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被赋予改变社会发展进程的重任:把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带进现代社会,打破对女性的偏见,给从来没有过希望的人们带来希望。
如果命运可以任我选择,这样的生活不见得是我首选,但它确实充满机遇、责任和成就。我冥冥中感到,未来还将充满更多的挑战,无论是对我的祖国还是我个人,但我们将勇敢面对。
二十年回首,往事如烟。父亲被杀害,我自己遭囚禁,但是继承父亲衣钵的重任压在肩头。我本不指望追求个人的幸福,也不奢望爱情、婚姻和生儿育女。就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饱受牢狱之苦、终生未嫁,我原来也以为我将孤守一生。然而,命运打破了这些狭隘的预想,我在婚姻里得到了快乐和满足,尽管周遭的环境困顿艰险。我丈夫19年来始终和我站在一起,和我相濡以沫,我为他的勇气和忠诚感到骄傲。这些年来,他要么住在总理府,要么蹲在大牢,被当成挟持我事业的人质。尽管相距遥远,尽管挑拨离间的阴谋不断,我们之间的感情反而更加牢不可破。
目录 · · · · · ·
新版序言
1 父亲遇害
2 囚禁在家
3 阿尔-穆尔塔扎的沉思:初尝民主
4 阿尔-穆尔塔扎的沉思:负笈牛津
5 阿尔-穆尔塔扎的沉思:齐亚·哈克的背叛
6 阿尔-穆尔塔扎的沉思:司法谋杀
7 从阿尔-穆尔塔扎的获释:民主挑战军管
8 独自囚禁于苏库尔监狱
9 关在母亲待过的牢房
10 再被软禁两年
11 流亡岁月
12 弟弟之死
13 回到祖国
14 祖屋里的婚礼
15 民主的新希望
16 人民的胜利
17 出任总理及以后
· · · · · · (收起)
"东方的女儿"试读 · · · · · ·
xml version='1.0' encoding='%SOUP-ENCODING%'1979年4月4日凌晨,在拉瓦尔品第中央监狱,他们杀害了我父亲。我和母亲被囚禁在西哈拉废弃的警察训练营里,离拉瓦尔品第有好几英里远,但在父亲遇害的那一刻,我心有灵应。那晚母亲给我吃了几粒安定片,好让我挨过痛苦长夜,可是在凌晨两点,我突然一下子从床上坐了起来。“不——”我大声尖叫起来。“不!”我感觉无法呼吸,我也不想再呼吸...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东方的女儿"的人也喜欢 · · · · · ·
东方的女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做父亲的比较严苛,一会儿嘲讽女儿像墨索里尼,一... | 来自不会思考的 | 2021-04-04 13:40:16 | |
政治与人生 | 来自tiny | 2010-07-10 15:38:22 | |
在天堂安详的看着我们! | 来自kurt.cobain | 3 回应 | 2008-10-24 13:04:2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Simon & Schuster UK (2008)暂无评分 6人读过
-
新华出版社 (1989)8.0分 33人读过
-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坐拥书城 (严杰夫)
- 人物传记 (别歌)
- 传记2 (月亮)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东方的女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InsaneDrifter 2015-06-23 14:40:12
韦伯说以政治为业确实是场疯狂的赌博所言不差
0 有用 别无选择 2008-10-25 19:56:28
不是我选择了此生,是此生选择了我。
0 有用 HeyJude 2009-12-25 11:37:09
觉得好压抑。 我的青春期刚刚到。。>.<
0 有用 祎 2009-04-16 22:24:08
或许大家比较尊敬的还是她的父亲……
0 有用 zigamber|TOUGH 2011-01-09 20:16:39
20101226大巴窑图书馆借出。需要在20110116前归还。慢慢看。20110109看完。这本书详述了中情局颠覆外国政权的手段。也告诉我们基地组织就是中情局自己搞出来的怪胎。哪里来的民主哦人权哦,只不过都是西方为了自己的利益的借口而已。贝布托的家族是大地主,父亲就是米国和不列颠名校的留学生,她自己也循同样的道路行进。生来就有一种救世主的情节。很多时候在书中自然流露出精英意识。 我们可以发现巴基... 20101226大巴窑图书馆借出。需要在20110116前归还。慢慢看。20110109看完。这本书详述了中情局颠覆外国政权的手段。也告诉我们基地组织就是中情局自己搞出来的怪胎。哪里来的民主哦人权哦,只不过都是西方为了自己的利益的借口而已。贝布托的家族是大地主,父亲就是米国和不列颠名校的留学生,她自己也循同样的道路行进。生来就有一种救世主的情节。很多时候在书中自然流露出精英意识。 我们可以发现巴基斯坦的乡村和中国旧时代一样,并不指望官府,只依赖乡绅来裁决。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现在她丈夫是巴基斯坦总理,未来将会是她儿子。。。 跟印度、斯里兰卡一样,尼赫鲁家族,班达拉奈克家族。。。东方多数都会是这样的威权统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