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的书评 (14)

icarus 2008-04-29 21:10:31

刚读完,觉得第二编的二、三、四章最好

很早就想读这本书,年初听说出了中译本,很是兴奋。川胜与谷川齐名,他毕生唯一的一本书却迟迟没有中译,益发让人惋叹他的早逝。 此前,川胜的文章在国内比较容易找到的,只有收入《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的两篇,一篇从汉末豪族共同体对抗领主化倾向的角...  (展开)
空山 2010-03-07 14:51:13

历史的成长与平衡

国人讲历史,以前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又说“一乱一治”,大约天道有常,自然如此;后来有了唯物主义史观,历史的前进被看成必然,虽有曲折,但只是螺旋上升环节中的一部分,至于“重复”或者“反复”,便不再被承认。 今天虽然早已不再是一种史观一统天下的年代,但我...  (展开)
sopher 2011-09-08 00:16:49

學界相關批評

內容很好,立論嚴謹細膩。本書雖為數篇論文集結而成。但仍見其首尾俱在,從東漢的貴族孕育期,至南北朝的貴族衰亡期,能稱得上是一部六朝貴族發展史。 但我個人認為川勝義雄似乎太偏重六朝士族做為貴族的一面,而非做為官僚的成分。恰巧我在讀谷川道雄先生的《中国中世社会与...  (展开)
小墨 2021-11-15 22:56:14

魏晋贵族制的变迁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为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句广为流传。不过纵观整部中华文明史,正儿八经分裂的朝代也不过是汉末魏晋和唐末五代。而比较其年份,魏晋从316年永嘉南渡到589年隋朝统一共计273年,但五代十国仅仅只有几十年光景。魏晋作为中国史上分裂最久的朝代...  (展开)
无地彷徨 2012-11-05 14:02:09

“贵族制”去神秘化

这本大著是很有分量的,读这本书让我感到,日本学者在研究“贵族制”时,除了注重经济基础、政治地位,还尤其看重“文化教养”。事实上,川胜认为儒家教养是豪族中出现自我约束的清流的原因,而清流中的权道派是魏晋一下贵族的正源。在论述门生故吏关系时,也强调这是一种人格...  (展开)
胡尘里 2019-01-15 16:06:01

六朝贵族社会是怎么形成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日本京都学派来说,内藤湖南以文化史观为出发所确定的历史分期论是绕不开的基础,其核心便是通过“唐宋变革论”所揭示的近世论及以“贵族制论”所描绘的中世论,而后者是前者的起点。具体地来说,他将中国古代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期间穿插两个过渡期,即: 而内藤湖南的继任...  (展开)
哲夫成城 2024-07-16 09:04:53

【转】林晓光:重探日本“中世贵族社会论”的领域

作者简介:林晓光,1981年生。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神户大学博士联合培养。曾任教于浙江大学、九州大学,现为大阪大学大学院人文学研究科准教授。从事中古文史研究,兼事日本文学、学术翻译及艺术学研究。已出版个人专著《王融与永明时代》《萧赜评传》,翻译出版《东洋文化史研...  (展开)
哲夫成城 2023-02-05 11:19:16

【轉】王彬:從俯瞰到近觀——六朝貴族制研究省思

原刊《中國史研究動態》2017年第1期,引用請參原刊。 六朝貴族制在日本的東洋史研究中可謂最重要的課題之一,相關學術史回顧不勝枚舉(較全面的如中村圭爾《六朝貴族制論》,《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二卷),中華書局,1993年)。中文學界很少使用“貴族”一詞,一...  (展开)
五官臨淄侯 2014-01-07 04:48:40

其实是笔记

关于清流与浊流在领主化斗争的过程中从广大豪族中渐渐两边站。 关于领主化并不适应华北平原的自然特征,清流豪族们的自我反省,以儒家的里共同体为基础,与一般农民结合,一起维持共同体秩序,于是乡论盛行,于是在清议世界里的名士序列相当于在野党,也就是党人。党锢事件后,...  (展开)
口头禅什么鬼 2012-04-26 11:31:02

笔记总发不上去,暂时发在这里吧

全书共三编,第一编读得头疼,第二编渐入佳境,第二编第三章是意外的惊喜。 这一章从梁武帝当政时期南方繁盛一时却又突然因侯景反叛卷入数十年的大乱,这一现象讲起,所涉及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 币制混乱导致的钱贵物贱,商人借机从中渔利; 还有商人以贿赂方式勾结官...  (展开)
谦钰 2025-01-08 22:26:47

共治天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创新点 • 理论框架创新:突破传统将六朝视为秦汉帝国瓦解后混乱过渡阶段的观点,构建了以贵族制为核心的六朝社会理论框架,强调贵族制在六朝社会结构中的主导地位,认为这是一个具有独特发展逻辑和特征的时代。 • 研究视角创新:从贵族社会的内部结构、文化形态、权...  (展开)
Σαπφώκορίτσι 2024-08-30 22:12:48

好玩的点

六朝贵族制度的根基是乡论意识形态,经历了自下而上的形成阶段,完备阶段是南渡的北方士人(王敦王导的政治走钢索)以文化资本,自上而下发挥乡论意识形态侵吞南方豪族推举琅琊王司马睿的政治成果。晋朝的乡论核心仍然是北方士人派系,这点有些反常识,比较有意思。 《世说新语...  (展开)
patric 2016-08-01 11:27:16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讲魏晋南北朝(南朝部分)历史,与《隋唐帝国形成史论》讲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北朝部分)内容互补。以“乡论”为主线,结合军事、经济方面的论述,分析了魏晋以来门阀豪族形成、兴盛及衰亡过程。将不同时期的论文串成一本书,毫无违和感,最关键是,学术著作能够写出宫斗小说的...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寥落渐痴为蘅 2021-05-08 12:56:29

作者对渡江之初司马睿兵力多寡定位失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田余庆老先生在这方面确实提的不多,所以这本谈到的这块颇被推崇。 但两位先生所论,都是数十年前的著作,有疏失也有武断。以我所见,近人谈三窟,谈江州,有更准确的认识,李海默是其中佼佼者,不可不读。 司马睿渡江之初,依赖南士以及他们的兵力,是很多学者都提过的观点,...  (展开)

订阅六朝贵族制社会研究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