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理论(珍藏版)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吃瓜漱石 2015-11-07 20:49:32

    理论如何适应当前工业化社会尚存疑...被网络切割得更细更碎的未来世界就更存疑了... 对西方管理手段的批评似乎也存在不公正之处,对自身文化有点盲目崇拜...终身雇佣制不见得就比沃尔玛式的全员股份制更好啊...但有些观点还是蛮有启发性的。

  • 0 氯雷他定 2014-03-04 17:16:49

    男神推荐的书,这种专业书,我基本保持看前半部分专心致志,看后半部分神思飘忽。

  • 0 问道沧海 2022-05-09 20:48:06

    38岁的威廉·大内的逻辑思维能力、系统化、抽象化表达能力明显不足!!提出了很常有价值的观点,但没有将其完整的影响表达出来,就像书的名字一样!作者对历史环境、历史管理问题、管理的本质认知不足,可以了!此书只能算是一本残篇!

  • 0 colinholic 2022-09-11 16:28:35 四川

    首次自主阅读完一本管理类的书籍。日企,美企的公司理念,已经从矛盾中改变产出了好几代了(狗头,早已不是剥削式的资本主义理念了。

  • 0 适兕 2023-03-26 07:12:44 北京

    本土有本土的特色,不能生搬硬套。

  • 0 周鑫 2019-05-13 09:12:07

    X,Y,和Z,日本(不限于)企业区别性、代表性的组织形态

  • 0 天才女友Chloe 2019-08-12 09:05:03

    “z理论”,强调组织管理的文化因素。并认为组织在生产力上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和利润等硬性指标。“平均、民主”是Z型组织的核心,信任是基础,亲和是纽带,合作是其宗旨,进而产生的是职工对企业的“忠诚” X理论假设是:一般人的天性好逸恶劳,必须用强迫、控制、指挥和惩罚相威胁等手法去管理,一般人也愿意受人指导,缺乏进取心,把个人的安全稳定看得最重要。其中心原则是通过行使职权实现指导和控制 Y理论与Z理论的基础都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人的行为变量不仅有个人特性而且有环境特性。领导者利用人的本能动机,按照创造条件正确引导的原则,不断革新组织方法和环境条件,使职工自我管理达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体化。管理者主要依靠创造机会、鼓励、改善条件等方法,引导个人努力工作

  • 0 Eddy 2019-04-26 09:34:44

    业务管理和组织管理是中层管理者重点关注的两个纬度。业务管理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组织管理对领导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Z理论表明,在管理中要同时考虑人性化的因素,而不是单单关注硬性制度流程。本书是基于美日企业管理和商业文化对比阐述,可以侧面让人了解,不考虑文化因素而套用理论,会带来更大的危害,鼓吹稻盛和夫理论的人,大部分都是蠢货。

  • 1 2018-06-22 17:42:36

    与企业文化形成有关的书籍。ˊ_>ˋZ型公司以哲学观为基础,哲学观基础是认识到如果你喜欢所做的事情,你就可能把工作做好。组织存在目的只是帮助个人通过合作实施某种整体化活动。比批评更重要的是你对批评的反应。完成从A到Z转型的人有整体化特点。把质量控制小组QC视为Z理论设想系统一部分。

  • 0 Chasy 2014-05-07 23:19:18

    强关系的管理思想

  • 0 🤕 2019-03-15 08:40:47

    老师推荐的

  • 0 中午吃饺子 2019-01-25 11:28:59

    通过这本书,我大致理解了我日本好朋友的工作压力的来源。 所谓的终身制并不是像中国的铁饭碗,对于人性的琢磨与控制,可能是日企最擅长的吧。

  • 0 miu 2020-02-28 19:33:43

    看完以后穆日本的终身雇佣制,还做了pre

  • 0 roger0526 2016-07-26 14:45:04

    书是好书,有所启迪和借鉴,就是翻译过来有些地方看不懂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