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道的书评 (11)

【转】施晔:高罗佩《琴道》与中国士文化
【摘要】高罗佩对汉学的兴趣源于其对中国士文化的痴迷,琴棋书画为士人雅事及技艺,高氏选择四艺之首的琴,习琴既而研琴,并最终完成系统阐述中国琴文化的集大成之作《琴道》。《琴道》一书立足于中国士文化,不仅纵向考察琴、士结盟的悠久历史,而且对士人投注于琴道中的宗教哲学观...
(展开)

【转】高罗佩:琴曲调意题解
高罗佩(1910-1967),荷兰著名汉学家。著有《米芾砚史》、《长臂猿考》等著作;其中,《琴道》于1940年出版,被认为是中国古琴研究领域的权威之作。 【摘要】历史上中外各种因素对琴乐均有影响,而每一时期琴曲不尽相同。古琴"调意"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乐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
(展开)

小评并附拟探究的几个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完了高罗佩的《琴道》中文版。私以为这篇论文最大的优点是将琴学做了现代学术化的尝试,走的是学院派的路子,目次清晰,力求严谨,语出有自,不可谓不是琴学的一次革新。整篇下来,有头有尾,几乎能定下往后琴学研究的体系。 观其大概,有杰出处,也有不足。长处如分门别类地... (展开)
读王建欣翻译高罗佩《琴道》
天津音乐学院教授王建欣教授翻译的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的《琴道》(The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 an essay on the ideology of the Ch'in),中西书局出版,2013年9月。 作者自序里还详细说明了为什么用lute来翻译古琴,而不是用cither或者psaltery等词,目的是为了表示古...
(展开)

琴心三叠道初成一一[荷]高罗佩《琴道》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从学琴以来,常想,茶有茶道,花有花道,琴也应有琴道。直至征文比赛,得了这本书作为奖品,终于见了《琴道》一书,却没有料到居然是荷兰学者高罗佩所著。此人是个中国通,我曾在推理杂志上看见过他的《大唐狄公案》节选,遣词造句与中国作者无异,当时就佩服得五体投地。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