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3华文电影图书 (妖灵妖)
- 传播学:不止于传播学 (LiFePO四)
- yes (aggilulu)
- 文化研究 (给津也津)
- 文化研究与文化理论 (已注销)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8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文化研究读本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西子之瞳 2017-04-01 13:56:29
有些篇目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异常难读
0 有用 夏天的小灰 2016-09-16 12:14:08
看到一半还给了图书馆,到北京来以后发现借不到了。只好先标记一下,以后有机会再说了。
2 有用 Philia 2016-02-08 23:06:52
理论当然要讲在地化,注意理论本身的xx中心主义,也不能轻易说全球化等于美国化,因为这就简单地把商品等同于文化,与此同时目光必须兼顾生产、流通、消费。基本都是理论讨论,没什么案例分析,读起来很不过瘾,最喜欢Storey那篇《文化研究:一种学术实践的政治,一种作为政治的学术实践》。陶东风的导读一如既往的美妙,而且他说得很对:如果我们人文科学研究者,我们知识分子不是首先想着回答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令自己难... 理论当然要讲在地化,注意理论本身的xx中心主义,也不能轻易说全球化等于美国化,因为这就简单地把商品等同于文化,与此同时目光必须兼顾生产、流通、消费。基本都是理论讨论,没什么案例分析,读起来很不过瘾,最喜欢Storey那篇《文化研究:一种学术实践的政治,一种作为政治的学术实践》。陶东风的导读一如既往的美妙,而且他说得很对:如果我们人文科学研究者,我们知识分子不是首先想着回答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令自己难以抑制的激动的问题,而是首先考虑自己的学科边界,甚至自己的饭碗,难道不是有点儿不正常吗?15这也是知识分子亲手将自己埋葬、自己造就自己的黄昏的原因,沦为技术官僚的真正的奴隶,或许也是“文化研究之罪”。 (展开)
1 有用 大伊万movie 2021-08-29 15:04:44
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这些早期活动表明:学科是文化的复杂建构物,并非永恒的金科玉律。多数人都能够在理论上承认这点,但是在现实中,学科仍然是资源分配与身份定位的强有力因素,所以打破它并不容易。文化研究兴起以后,职业化的文学研究者与社会学研究者都指责它不符合学科规范,这个所谓“规范”实际上不过是对于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占支配地位的规定。然而这种规定带有人为性,与现实并不吻合。现实本身内在地就是跨学科的,... 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这些早期活动表明:学科是文化的复杂建构物,并非永恒的金科玉律。多数人都能够在理论上承认这点,但是在现实中,学科仍然是资源分配与身份定位的强有力因素,所以打破它并不容易。文化研究兴起以后,职业化的文学研究者与社会学研究者都指责它不符合学科规范,这个所谓“规范”实际上不过是对于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的占支配地位的规定。然而这种规定带有人为性,与现实并不吻合。现实本身内在地就是跨学科的,而人文学科的首要目的则是理解和解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人文科学研究者,我们知识分子不是首先想着回答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令自己难以抑制的激动的问题,而是首先考自己的学科边界,甚至自己的饭碗,难道不是有点儿不正常吗?(摘自导论) (展开)
2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17-04-03 23:18:50
关于文化研究的论文集,作者几乎汇集了包括斯图亚特.霍尔、格罗斯伯格、洛文塔尔等在内的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者,内容涉及文化研究的知识谱系,文化研究与社会学、文学批评等其他相近学科之间的关系,文化研究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等重要问题,一本在手,可以管窥西方文化研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遗憾在于几乎全是理论性论文,缺乏实践研究的重要文本,而中国读者来读这些植根于西方社会实践的理论,还需要一种本土化的语境切换与学... 关于文化研究的论文集,作者几乎汇集了包括斯图亚特.霍尔、格罗斯伯格、洛文塔尔等在内的文化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学者,内容涉及文化研究的知识谱系,文化研究与社会学、文学批评等其他相近学科之间的关系,文化研究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等重要问题,一本在手,可以管窥西方文化研究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遗憾在于几乎全是理论性论文,缺乏实践研究的重要文本,而中国读者来读这些植根于西方社会实践的理论,还需要一种本土化的语境切换与学科想象力。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