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读书
搜索:
购书单
电子图书
2024年度榜单
2024年度报告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的原文摘录
按热度排序
按页码排序
景观是宗教幻觉的物质重构。景观技术并没有驱散宗教的乌云,人类曾经将从自身分离出来的权力托付给宗教:景观技术只是将人类权力与尘世基础联系起来。于是最为尘世的生活就变得格外昏暗和令人窒息。这种生活不再转向天空,而是在自己身上收留着对生活的绝对回避,还有虚假的天堂。景观是将人类权力流放到一个彼世的技术实现;它是人的内心已经完成的分离。 (
查看原文
)
托托
14赞
2020-07-20 21:29:33
—— 引自章节:1/第一章 完成的分离
在马克思那里,他批评费尔巴哈没有关注宗教神学的基础是现实生活本身的分离,倘要真正消除人们心中的幻象,唯有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矛盾。而德波则认为景观就是对宗教的幻觉的物质重构,正是它,将生活本身迷雾化了。我们都知道,布尔乔亚启蒙思想对神学迷雾的否定,实际上就是在重建人们的世俗生活,在钢筋水泥构筑的工业化现代性中,幻想彼岸那座美好的上帝之城早已变成自然的现实对象化改造,而神学的禁欲出世也成了感性欲望的解放和现世声色犬马的享乐。 (
查看原文
)
托托
14赞
2020-07-20 21:29:33
—— 引自章节:1/代译序:德波和他的《景观社会》(张一兵)
漂移和异轨的目的都是为了揭露景观社会中人在日常生活中非物质贫乏和异化,以呈现人们自己更真实的本性。人们要首先发展一种真实的欲望以代替现存的补偿物;他们将拒绝被他人所规定的行为的全部形式,并不断地彻底改造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满足;他们不再认为生活是某一稳定性的单纯维持,相反,他们热望他们行动过程的无限丰富。从肯定的方面来看, 这就要求我们主动去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活情境,即建构以“解放了的自由欲望”为基础的个人生活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情境主义者不能被动而沉默地等待一场遥远的革命,而必须积极投入生活,彻底改造当下的日常生活,改变对世界的看法和变换社会的结构是同一件事情,通过自我解放,可以改变权力关系,并进而改造景观社会。 (
查看原文
)
托托
14赞
2020-07-20 21:29:33
—— 引自章节:1/代译序:德波和他的《景观社会》(张一兵)
“无疑,我们的时代…偏爱图像而不信实物,偏爱复制本而忽视原稿,偏爱表现而不顾现实,喜欢表象甚于存在…对这个时代而言,神圣之物仅仅是个幻觉,而世俗之物才是真理。更有甚之,在它眼中,神圣之物随着真相的减少而变大,随着幻觉的增大而变大,于是幻觉的顶峰对它来说也是神圣的顶峰。” ——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第二版序言) (
查看原文
)
柯里昂妮
13赞
2020-02-16 20:15:53
—— 引自章节:1/第一章 完成的分离
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各个社会中,整个社会生活显示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的积聚。直接经历过的一切都已经离我们而去,进入了一种表现。 (
查看原文
)
有寂
1回复
7赞
2021-05-27 22:53:27
综合景观的最终意义就在于:将自我彻底融合到它一直着力刻画的现实中去,并且根据其刻画的内容不断地重新建构现实。因此,这样的现实不再将综合景观视为某种外来物而与之对立。当景观是集中状态时,其四周的社会结构大多会逃脱它的控制;当景观处于扩散状态时,其四周的社会结构只有少数能够摆脱其控制;而今天,任何社会结构都无法摆脱景观的控制了。目前,景观已经无孔不入地扩散到现实存在的方方面面中去了。从理论上我们可以轻易地作出这样的推断:虚假的全球化也就是对全球的歪曲 (
查看原文
)
有寂
1回复
7赞
2021-05-27 22:53:27
景观并非一个图像集合,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通过图像的中介而建立的关系。 (
查看原文
)
有寂
1回复
7赞
2021-05-27 22:53:27
“由于对历史的破坏,当代发生的所有事件都自觉隐退到一个遥远的神话王国中,这个王国充满了无法证实的故事、无从查证的数据、没有由来的解释以及站不住脚的推理。” (
查看原文
)
有寂
1回复
7赞
2021-05-27 22:53:27
哲学,作为被分离思想的权力,作为被分离权力的思想,它从来没有通过自身而超越神学。景观是宗教幻觉的物质重构。景观技术并没有驱散宗教的乌云,人类曾经将从自身分离出的权力托付给宗教:景观技术只是将人类权力与尘世基础联系起来。于是最为尘世的生活就变得格外昏暗和令人窒息。这种生活不再转向天空,而是在自己身上收留着对生活的绝对回避,还有虚假的天堂。景观是将人类权力流放到一个彼世的技术实现;它是人的内心已经完成的分离 (
查看原文
)
有寂
1回复
7赞
2021-05-27 22:53:27
有利于被凝视物体(该物体是观众自身无意识活动的结果)的观众异化可以这样表达:他越是凝视,看到的就越少;他越是接受承认自己处于需求的主导图像中,就越是不能理解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欲望。与行动的人相比,景观的外在性显示为这样,即人的自身动作不再属于他,而是属于向他表现动作的另一个人。这就是为什么观众在任何地方都不自在,因为景观到处都在。 (
查看原文
)
有寂
1回复
7赞
2021-05-27 22:53:27
景观指“少数人演出,多数人默默观赏的某种表演”。所谓的少数人,当然是指作为幕后操控者的资本家,他们制造了充斥当今全部生活的景观性演出;而多数人,指的则是那些被支配的观众,即我们身边普通的芸芸众生,他们在“一种痴迷和惊诧的全神贯注状态”中沉醉地观赏着“少数人”制造和操控的景观性演出,这种迷入性的“看”“意味着控制和默从,分离和孤独”。 (
查看原文
)
南境
4赞
2019-11-13 11:03:43
—— 引自章节:1/代译序:德波和他的《景观社会》(张一兵)
“当人类生活失去了它统一的权力,当对立失去了他们的现存条件、相互作用并变得自主……”(黑格尔,《关于费希特和谢林体系区别的提纲》)文化就将自己从以神话为基础的社会整体中分离出去。因此,通过赢得它的独立,文化开始了一种自我致富的帝国主义运动,并最终导致了它的独立性的衰落。创造相对文化自治和关于这一自治的意识形态幻想的历史,也将自己表达为一种文化的历史。这一整个的文化获胜的历史可以被理解为是它的不足不断暴露的历史,理解为文化自我废除的进行曲。文化是寻求整体性丢失的领域。在这一群求的过程中,文化作为分离的领域不得不否定自己。 (
查看原文
)
寒枝雀静
5赞
2018-11-18 13:27:42
—— 引自第85页
it is a social relation between people that is mediated by images. the spectacle is both the result and the project of the dominant mode of production. (
查看原文
)
Ai-Lain
3赞
2013-02-12 05:06:13
—— 引自章节:Chapter 1
In a world that is really upside down, the true is a moment of the false. (
查看原文
)
Ai-Lain
3赞
2013-02-12 05:06:13
—— 引自章节:Chapter 1
The social separation reflected in the spectacl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modern state — the product of the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that is both the chief instrument of class rule and the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all social divisions. The spectacle is capital accumulated to the point that it becomes images. (
查看原文
)
Ai-Lain
3赞
2013-02-12 05:06:13
—— 引自章节:Chapter 1
一些知识分子似乎通过他们对一个以上的文化专门化的占有,用一种想象的、个人在社会通知领域的参与来奉承他们自己,尽管这些专门化已将他们放在观察这种已过时的统治文化的最好位置。但是无论人们关于这一文化一致的观点如何,无论碎片化的一个活另一个人对文化一致性的兴趣如何,强加在这些知识分子身上的异化,已经从他们崇高的社会学立场上制造了他们的想象力,即他们彻底外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或者赋予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一种言过其实的观念,就好像他们的生活不再像任何其他人一样是根本上贫乏的。 (
查看原文
)
寒枝雀静
1回复
4赞
2018-11-24 12:46:44
—— 引自第178页
绝望因此油然而生,景观统治的实现不再主要产劳动时间为限,相反,它最擅长的,恰恰是对劳动时间之外的闲暇时间的支配和控制。在景观的奴役之下,连原本应该能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力的闲暇时间也充斥着一种表面主动、内里消极的被动性。 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只能面对景观强加于自己的东西,他只是一个被动接收影像的观众。我们不再能听从自己的个性,甚至已经不能知道自己的真实需要,不能在闲暇时间中舒展创造性和主动性,一切闲暇生活的模式都是由景观事先制造的。总而言之,资本逻辑对劳动之外的时间实施了一种全新的殖民统治。 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光鲜外表之下,真正发生的还是一种闲暇生活中的伪主动性和被动性,其本质仍然是无个性。 (
查看原文
)
苏黎甄
2赞
2020-02-27 21:25:47
—— 引自章节:1/代译序:德波和他的《景观社会》(张一兵)
哲学,作为被分离思想( pensee separee)的权力,作为被分离权力的思想,它从来没有通过自身而超越神学。景观是宗教幻觉的物质重构( reconstruction materielle)。景观技术并没有驱散宗教的乌云,人类曾经将从自身分离出的权力托付给宗教:景观技术只是将人类权力与尘世基础联系起来。于是最为尘世的生活就变得格外昏暗和令人窒息。这种生活不再转向天空,而是在自己身上收留着对生活的绝对回避,还有虚假的天堂。景观是将人类权力流放到一个彼世的技术实现;它是人的内心已经完成的分离 (
查看原文
)
Ying
2赞
2021-01-29 00:05:40
—— 引自章节:1/第一章 完成的分离
1. The whole life of those societies in which modern conditions of production prevail presents itself as an immense accumulation of spectacles. All that once was directly lived has become mere representation. (
查看原文
)
sumi
2赞
2020-08-17 18:58:40
4. The spectacle is not a collection of images; rather, it is a so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that is mediated by images. (
查看原文
)
sumi
2赞
2020-08-17 18:58:40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0
11
后页>
>
我来写笔记
>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作者:
Guy Debord
isbn:
0934868077
书名: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页数:
132
译者:
Fredy Perlman
定价:
USD 10.00
出版社:
Black & Red
出版年:
2000-6-1
装帧:
Paper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