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的原文摘录

  •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於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查看原文)
    西城深 32赞 2013-02-24 10:56:04
    —— 引自章节: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查看原文)
    西城深 32赞 2013-02-24 10:56:04
    —— 引自章节: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於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於乡里,明矣。 (查看原文)
    西城深 32赞 2013-02-24 10:56:04
    —— 引自章节: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 (查看原文)
    西城深 32赞 2013-02-24 10:56:04
    —— 引自章节: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查看原文)
    西城深 32赞 2013-02-24 10:56:04
    —— 引自章节: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 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 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 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查看原文)
    长脸方 2回复 13赞 2012-09-02 09:14:11
    —— 引自章节: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
  • 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从之知搏影。[1] (查看原文)
    双鱼草 1回复 10赞 2019-04-15 19:47:04
    —— 引自第2955页
  • 同治十一年张文虎跋云:先是嘉兴钱警石学博泰吉,尝汇校各本,历三十余年,点画小殊,必详记之。乌程周缦筠侍御学濬,借其本过录,择善而从。同治五年春,请于署江督肃毅伯今相国合肥李公,以属学伯高弟海宁唐端甫文学仁寿复校付刊。[2] (查看原文)
    双鱼草 1回复 10赞 2019-04-15 19:47:04
    —— 引自第2955页
  • 此本盖编于同治初期,李鸿章为两江总督时,成于曾国藩由直隶总督复迁两江总督时,其始为周学濬据钱泰吉所校北宋残本,刘燕庭藏集宋残本,又钱校南宋蔡梦弼残本,蒙古中统本,明南雍本,秦藩本等,虽经初步整理,但未成书,继由李鸿章幕友唐仁寿,曾国藩幕友张文虎踵而成之。[3] (查看原文)
    双鱼草 1回复 10赞 2019-04-15 19:47:04
    —— 引自第2955页
  • 注其书者,今惟裴骃、司马贞、张守节三家尚存其初,各为部帙,北宋始合为一编。明代国子监刊版颇有所刊除点窜,南监本至以司马贞所补《三皇本纪》冠《五帝本纪》之上,殊失旧观,然汇合群说,检寻较易,故今录合并之本以便观览,仍别录三家之书以存其完本焉。[6] (查看原文)
    双鱼草 1回复 10赞 2019-04-15 19:47:04
    —— 引自第2955页
  • 第其词旨古奥,又年月地理间多疏舛,晋徐广有《音义》三十卷,宋裴骃作《集解》合八十卷,唐司马贞有《索隐》三十卷,张守节有《正义》三十卷。向来虽多合刻,绝少校勘。我皇上以明南北监版渐就漫漶,厘正付梓,卷附《考证》一如十三经之例,而《史记》为诸史冠冕,校雠精审皆非以前官私诸刻所得比也。[7] (查看原文)
    双鱼草 1回复 10赞 2019-04-15 19:47:04
    —— 引自第2955页
  • 黄腄【二九五四·一三】索隐本与汉书合。各本作“东腄”,误。[8] (查看原文)
    双鱼草 1回复 10赞 2019-04-15 19:47:04
    —— 引自第2955页
  • 又如《主父偃列传》“起于东腄”,《集解》徐广云“腄在东莱”,止为“腄”字作注,《索隐》单行本出正文作“黄腄”,而亦止为“腄”字作注。是司马贞所见《史记》与徐广及今本同,作“黄腄”者乃后人依《汉书》窜改之也;此本不察,即改“东腄”为“黄腄”。且就此处文义而言,疑“腄”当即“陲”字,“东陲”谓极东之边耳,他处或竟作“垂”字,观于下文乃转输之远,不应独此举一小县也。[9] (查看原文)
    双鱼草 1回复 10赞 2019-04-15 19:47:04
    —— 引自第2955页
  •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臣精已消亡矣。 (查看原文)
    长脸方 6赞 2012-08-20 19:09:14
    —— 引自章节: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 正确的认识不一定会产生正确的行为。——《银河英雄传说》 (查看原文)
    长脸方 6赞 2012-08-20 19:09:14
    —— 引自章节:卷八十六·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查看原文)
    长脸方 4赞 2012-08-20 18:35:10
    —— 引自章节: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 錯規矩,方員□[二八];審禮,詐偽自消滅矣。 校勘記 [二八]錯規矩方圓□ 《四庫全書考證》:“‘方員’下闕一字。”按:各本俱無可考,今做空格。 (查看原文)
    古籍萌主 4回复 4赞 2013-10-25 12:15:49
    —— 引自第1384页
  • 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盗贼寖多,上下相为匿,以文辞避法焉。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赞 2014-07-15 20:48:35
    —— 引自章节:酷吏:张汤,郅都,杜周
  • 而大农颜异诛。初,异为济南亭长,以廉直稍迁至九卿。上与张汤既造白鹿皮币,问异,异曰:“今王侯朝贺以苍璧,直数千,而其皮荐反四十万,本末不相称。”天子不说。张汤又与异有郤,及人有告异以它议,事下张汤治异,异与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汤奏异当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以此,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平准书)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赞 2014-07-15 20:48:35
    —— 引自章节:酷吏:张汤,郅都,杜周
  • 张汤者,杜人也。其父为长安丞,出,汤为儿,守舍。还而鼠盗肉,其父怒,笞汤。汤掘窟得盗鼠及余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其父见之,视其文辞如老狱吏,大惊,遂使书狱。 (查看原文)
    [已注销] 3赞 2014-07-15 20:48:35
    —— 引自章节:酷吏:张汤,郅都,杜周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68 69 后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