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里时刻 短评

热门
  • 20 nothing传叔 2014-11-30 12:56:26

    老爷子太能写了,这本书据说只有大S和小S能一口气看完还不便秘的,啊哈哈。。。

  • 12 Dr.Faustus 2017-10-29 08:37:55

    窃以为,书名译为《马基雅维里节点》似更合适。

  • 21 陆钓雪de飘飘 2019-05-15 01:11:46

    波考克说道将马基雅维利称为第一位“现代”政治思想家,这种说法有着悠久的传统,其根据有二:一是他的“共和主义”同经院学派的教皇体制和帝国体制发生了彻底决裂,二是他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为至上君主制时代的raison d’état提供了基础。但波考克自己无法接受这种观点,他认为我们所谓的“现代”政治思想,是直到拥有大片领土的君主国从宗教战争中崛起时才出现的,而马基雅维利既没有经历过这种君主国,也没有亲眼看到宗教战争。以此观之,最早的“现代”理论家应是jus gentium和“国家理由”的阐释者格劳修斯和霍布斯。与列奥·施特劳斯的追随者不同,波考克让马基雅维利和霍布斯之间有更大距离。并且他不认为马基雅维利是“现代自然法”的阐释者,而是论述马基雅维利所关注的事情是在“现代”条件下陈述“古代”价值之德性

  • 5 十四卷 2019-08-10 21:13:54

    马基雅维里迷妹看完真是一本满足😌算是削弱“Locke对美国建国的巨大影响”这一流行观念的尝试,也就是说,把目光投向Machiavelli和他的Republican而不是古典自由主义—-the American founders occupied a Machiavellian moment (the republic confronts the problem of its own instability in time), 暗示了personality/society和virtue (virtu) corruption的关系的危机和从the impersonal forces of fortuna 到individual agency and virtu的转向。

  • 5 薠蘅 2020-04-02 22:40:33

    这几日痛苦的阅读过程,从剑桥学派到施特劳斯学派再到刘小枫之流,越看越多越看越晕,终于把这部大部头啃完了,下一步该写史学史作业了。

  • 4 齐遬 2017-03-23 13:37:05

    波考克的哲学内核其实并不复杂,只要熟悉阿伦特和黑格尔基本可以轻松搞定。但他的精神气象和渊博素养则来自老欧洲人文主义者的余晖,非短期可成。

  • 3 西野鱼竿 2022-07-15 23:42:17

    剑桥学派的代表作。太难读了,连作者自己都说写出来如此复杂而散漫在于解释它的复杂性。在波考克的塑造下,所谓公民共和主义传统始于马基雅维里,在17世纪詹姆斯·哈灵顿的英格兰式共和政体理论那里发扬光大,后跨越大西洋运用于美国的实际创建。这种佛罗伦萨人提出的积极公民观念不同于近代英国的辉格传统,强调公民自由仅能体现为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政治或武装活动,近似于亚里士多德笔下的“政治动物”。但在读完马基雅维里全集后再看波考克的历史情境解读,你会发现他有些地方还是太片面.....

  • 4 G.D. 2015-05-21 19:12:03

    读完才能深深感知何谓“思想史”与“观念史”,未成想到艰涩的学术著作,也能让人沉醉在波考克如上帝般的笔法与无可匹及的学术想象力。

  • 3 憨鱼 2021-07-24 16:32:19

    35年的一个“时刻”,一个半世纪的磨砺,再输出到大西洋西岸,不可怀疑,理念是来自实践。说到底,“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美德的美国化,需要一种能力,需要一种勇猛的创造力,它没有终结。 如他所说:“在王道盛世时期有关“上帝之国”的思想所塑造的世界里,它肯定人性是政治的,能够在有限的历史行动框架中臻于完美;由此得到复兴的“现世”的两难处境,仍然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两难处境与我们同在。对于基督徒来说,只有在“世俗之城”能够是“上帝之城”这个渎神的假设之下,政治至上才是可能的。 对希腊人来说更简单,每一种人类美德都有其极端表现,公民或政治的美德亦不例外。存在着拒绝道德绝对性的自由,甚至城邦的和历史的道德亦是如此,若将自由奉为绝对,那么它也是如此。”

  • 3 MECVM 2019-07-14 07:10:33

    波考克没问题。冯克利太烂。

  • 4 芳煙 2021-04-03 07:46:40

    头痛,这书讲的啥呀,好难!

  • 1 V 2023-10-20 15:48:39 北京

    在ruc受国施派浸淫三年后总算补课了剑桥学派。叹为观止。

  • 1 Cambrian 2023-04-09 23:29:34 上海

    简而言之即马基雅维里如何集佛罗伦萨公民人文主义/共和主义之大成,开启了现代政治思想,几乎更新了世界史的主线剧情(将洛克和自由主义从核心替换为共和主义),共和政体从罗马、威尼斯、斯巴达而佛罗伦萨,带着混合政体自身内在的危机(德行vs命运),落地英格兰内战克伦威尔护国公政府短暂开出花朵,终于漂洋过海在美国结出美德之果(排除神恩无需君主的现代政体)。极其困难的阅读,来自于对圭恰迪尼等巨人的完全陌生,对马基雅维里本身文本、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三卷、福特斯库、奥古斯丁、但丁、霍布斯等人重要文本的掌握不足,虽然过程中把《理想国》《自然权利与历史》都当成本书的辅助文本来读,几乎调动了本人政治哲学知识量的全部,依然几度溺水不见涯案。感恩冯克利先生苦哈哈的笨拙小心翻译,感恩豆友御滬夷和巨佬们的笔记评论

  • 3 Hypnos 2022-05-04 04:42:36

    老实说确实槽点蛮多的,虽然在跋里波考克试图怼回去,但还是没那么有效。至于“马基雅维利时刻”里面揉杂的问题,只能说是构筑现代“我们自己”形式的表现中的集中。亦如历史化后的哲学、法学、神学人家都有话要说的。甚至在“马基雅维利时刻”中它们都是在场纠缠不清的。当然这也涉及剑桥学派的写作“问题”,根据他们生成解释力的依据,读者希望他们研究者可以穷尽context中的问题,但最终呈现上可能是说了很多但缺乏明晰度,这难免被吐槽。特别是波考克,写得真得是文字散… 一个关于时刻有意思的事,施和剑都认为马基雅维利是把政治带进历史的第一人😂

  • 1 缘督 2019-04-01 23:20:54

    波考克视角宏大,“时刻”不是单指“马基雅维里的历史,而是要讲马基雅维里的历史表现”,进而指涉共和主义诸不确定性时期,构建历时性的弥散语境间的联系。第一部分概念背景成为理解谱系的前提和语境线索,结构相当清晰:认识—经验(亚里士多德、福蒂斯丘)、神意—德性(奥古斯丁、阿奎那)、公民生活(但丁与反但丁传统),只是有些次关键概念并不能很准确地把握其意涵。第二部分紧扣圭恰迪尼和尼克洛两位巨佬的思想脉络,沿着美第奇复辟和威尼斯象征的时间线讨论,习俗—神恩—公民生活三线结构反复出现。恩,还有《道德经》乱入。第三部分其实最精彩(按照他的构想),限于时间和知识储备,先粗略扫了一下,需重读。

  • 1 无非 2014-05-03 13:56:13

    讀了中間部分,對命運和德行的張力,以及循環論,線性時間觀之外第三種時間觀的分析都非常牛,太難讀,悅讀指數不高。

  • 1 小p 2014-03-16 23:00:09

    非常非常精彩,但是信息量太大,实在太难读了……

  • 0 布拉格扔出窗外 2016-03-15 12:49:09

    或许压低了自由主义的地位,讲述了公民人文主义在政治思想和实践中的故事。非常历史,感受到了浓浓剑桥学派之风,不过个人并不很喜欢

  • 3 湛水先生 2015-09-01 22:12:35

    非常好的思想史著作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