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的书评 (38)

大宁宁行走书海 2013-12-03 08:49:51

何必艳羡,我们都曾经历

作为一个一直自诩为理科生的半路出家的伪文科生来说,作为一个对地理历史基本一窍不通的我来说,“评”就算了,实在没有妄加评论钱穆先生讲义的资本。只是单纯论书来讲,确实是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只是书中内容经常引经据典,虽不至晦涩难懂,消化起来却也确实需要些时间。  ...  (展开)
迷糊的南小姐 2013-12-24 23:07:43

农业大国还能担多久

这本书看的时间有点久,太专业的书,我这种不专业的人读起来有点吃力,再加上引用古书很多,生僻字也狂多,读的叫一个累。内容与想象的不一样,从人类起源开始到近代,大概因为一切都与经济有关系,经济和历史总是紧密相连,感觉又学了一次历史一样。 我国是农业大国,书里对所...  (展开)
还是隐姓埋名吧 2013-12-18 13:21:52

经邦经国,济世济民

早在上古时代,中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就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后来由于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失去了与外界的经济往来,才使得近代的中国经济大都处于一个低谷期。所幸从1978年起,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使得GDP一直以平均每年9.5%的速度增长,这个速度...  (展开)
#暗蓝# 2013-12-15 18:10:47

《中国经济史》:寻找沧海桑田中的亘古不变

苏子有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人生如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但对于每个人,自己的人生却又无法仅仅用转瞬即逝来概括,它是永恒,是全部的传奇。 个人的生命是传奇,许多人的传奇是历史。一旦谈及历史,...  (展开)
经观书评 2014-03-15 20:33:24

钱穆的经济分析方法

苏小和/文 经济史或者经济学思想史,一直都是一门费力不讨好的学问。理由在于,经济学理论的建构,从1776年斯密的《国富论》才正式开始,这意味着,经济学是一门晚近的科学,是一门学科历史比较短暂的思想谱系。但是,人类的经济生活已经绵延了几千年,作为经济的历史,一直都...  (展开)
后浪 2013-12-02 09:59:51

胡咏超《中国经济史》序

吾友叶龙兄既刊行其《历代人物经济故事》(第一集),复出其所编著之《中国经济史》付梓。是篇原为钱宾四先生50年代于桂林街新亚书院讲授“中国经济史”与“中国社会经济史”之笔记。宾四先生著作等身,其史学造诣,早蜚声海内。方民初更始,西学横流,先生讲学上庠,传统是扬...  (展开)
公子无知 2014-02-19 15:11:01

国学大师教授的中国传统治国经济

钱穆先生的《中国经济史》我只能用拜读和学习几个字来形容我的读后感。 对于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教授,我这样的后学晚辈是不敢冒昧加以评论的。事实上,我读完之后本来是觉得,这本书作为一本历史学教科书的分支,来详细论述中国古代经济的相关问题,是充分的,有条理有逻辑的。...  (展开)
夏天的雨 2014-09-08 22:12:40

《中国经济史》读书笔记

钱穆讲授 叶龙记录整理 绪论 最古的中国社会非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应成为氏族社会,氏族社会的经济以农业开始,世界文化的开始莫不如此。 历史可分为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经济史隶属专门史..... 经济史必须具备两条条件:1、鉴别的方法 2、解释其意义及评判其价值 研究农...  (展开)
后浪 2013-11-20 17:06:01

林毅夫《中国经济史》序

中国正在重新崛起为经济大国,而此前在世界经济版图中,中国长期占据着重要地位。钱穆先生的历史著作流芳已久,但这本专门从经济角度梳理王朝兴衰的讲义,却是靠着弟子的发掘整理才得以重见天日的。 中国下一步的挑战,或许在于重构与自身传统与世界的联系。在对西方学说理论...  (展开)
白马 2020-11-16 18:46:51

环境带来方向,方向暗示了命运

作为陆地大河文化之一的中国,环境决定了社会产生产生以后的发展方向,而方向与思想又暗示着这个社会后来的命运 原始部落的兴起和征伐,为了集中力量防御外地,导致部落不断聚集,征伐过程中部落数量不断减少并统一,汇集成超大部落的定居点(城市),由于部落力量有限,无法时...  (展开)
冬天去哪里 2019-09-23 14:07:37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赋税徭役制度变迁简要笔记

我以为,钱穆《中国经济史》中最值得细读的是土地制度和赋税徭役制度的历史变迁,因此简要记下如下笔记。 一、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 一井分为9个方块,一个方块约100亩,周围的8块田由8户耕种,谓之私田,私田收成全部归耕户所有;中间是公田,由8户共耕,收入全归封邑贵...  (展开)
自然数 2017-04-15 20:44:40

国学大师的经济史课堂

钱穆先生54年、55年左右在香港新亚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前身)讲了几轮经济史课程。学生叶龙先生整理了老师的课堂笔记,最初在60年代作为一系列的专栏文章发表在各个刊物,后来集结成书,第一版正式出版时已经是90年代初了。叶先生整理过钱先生的多部笔记,这一部的主题是经济史...  (展开)
懒残僧 2019-10-08 21:56:00

读《中国经济史》——扶贫之道古已有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书我快速的翻完,可以算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籍。不用在意书里的大量细节,因为那是学术方面的事情,作为门外汉不必掌握这么多。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是经济史留下一个印象,留下一份敬畏,如果能形成一个框架,那就相当不错。中华文明几千年,我国历代作为封闭区域的管理模式,...  (展开)
leetown 2015-01-21 17:16:42

中国经济史(钱穆)

比较失望。和《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同时期授课,但内容上差了不少,简单罗列各朝代经济制度,重点在于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工商业情况、货币政策等。内容零散,考证不严格,客观的系统性的分析较少,《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早几年看,当时认为钱穆的分析符合经济解释的路子,但在...  (展开)
ZENG3PI 2014-02-06 23:55:14

历史观的养成日记

钱先生从浩瀚的文史典籍中挖掘出星星点点的暗号和线索(像推理小说家一样);用民生指标(货币,人口,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的种种演化勾勒出经济史的脉络。没法想象这背后钱穆老先生还原历史的虔诚态度,和研习时的禅定状态。感谢这样的老先生,能让我们这些晚辈坐享其成,有...  (展开)
奥德赛的暗流 2013-11-29 19:14:58

帝国财政史

看这本书,一开始我就觉得怪怪的,后来终于明白怪在哪里——问题在于,钱穆老先生对于历届帝国政府的统治权没有任何质疑,似乎觉得帝国政府所做的一切都有当然的合法性,就算做错了,为祸天下导致惨烈的灾难,也不过是“原本好意”,“认识不清”这种程度的事情。还停留在哪个...  (展开)
大时 2022-05-31 20:03:04

农耕与游牧文明的商业模式对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珍贵的地方在于钱老的洞见。不过确实太简略了,尤其是近代。这部分书评写到《中国历史精神》里去了。 补充一点儿我们和游牧民族的对比。作为两种经济体,我们和他们的商业模式差别很大。我们国家的财政靠税收,游牧民族流动性强,收什么税?现代人会觉得可以收间接税,古代只...  (展开)
清晨211 2021-12-16 21:32:03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版

书感

钱穆先生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研究经济思维,这让我想起郑也夫写的《文明是副产品》的推延,有相同的地方。也是很全面的探寻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兴旺更替,不同历史环境、王朝制度、社会思想来看整个的国家财富存在状态的影响。不论是土地制度、贫富差距、货币政策、士农工商...  (展开)
巴陵码字 2014-05-07 21:43:03

知识分子心中的国学梦和文化强国梦

钱穆是我国现代历史学家,更是古代“士”式的典型知识分子,他历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齐鲁大学、西南联大等学校的教授,1949年迁居香港,在港创办他理想中的新亚书院,1967年移居台北,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所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著有《钱宾...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8条)

订阅中国经济史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