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宾的书评 (52)

蓝山槟榔 2022-12-09 18:05:0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读《女宾》

这是波伏瓦早期的小说作品,对于我个人而言最新奇和震惊的发现就是她并不是天然拥有虚构写作的天赋。我知道她后期写出过《名士风流》并且还因此获得了龚古尔奖,但毕竟这部《女宾》是无聊、乏味而且神经质的。 《女宾》之所以不好看在于作者没有掌握好自我暴露的程度,一来她将...  (展开)
惊恐花岗岩 2021-08-17 10:03:20

“不任人占有的生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女宾》的困局已经被弗朗索瓦丝明白揭示:“现在要期望的是什么?是他们三人组合的完满的平衡状态?还是三人组合的最终破裂?两者将永不可能,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与格扎维埃尔结合或脱离,即使逃离也消除不了这个不任人占有的生命。” “不任人占有”,实际上是“不安于被三人...  (展开)
梅梅的小果园 2019-06-04 08:03:12

女人平凡的共性

一直对波伏娃和萨特的爱情充满好奇,也从一开始就直到波伏娃在这份感情中的抓狂和失望。后来听说《女宾》是她的自传小说,她在书中把萨特的情人写死了,遂买来看看——那个时候我也在经历不好的事情。最近看完这本书,唏嘘不已。 面对皮埃尔反反复复与她人的爱情,佛朗索瓦斯一...  (展开)
newborn 2018-03-24 14:46:0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读罢杂谈:《女宾》[法]西蒙娜·德·波伏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老实说,这故事读得我很难受,所幸到最后,结局是令我满意的,不然我真的会发誓这辈子不再读波伏娃的书了。不仅是因为从这故事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更是因为这个故事展现出的文化差异,让我难以接受。 波伏娃写这个故事的背景,其实是很心酸的,很大部分她都在借这个女宾讲自...  (展开)
sosong0232 2018-01-27 16:09:02

《女宾》的困扰,萨特和波伏娃如何破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女宾》的故事来源太具体了,以至于我们都会很自然的想到这就是波伏娃和萨特真实关系的写照。 这样想不能说不对,但我想作者的意图应该远不止于此。 故事中的情绪是真实的,作者的困扰应该也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自然会认为三个人的关系是没有出路的困局,言下之意,常规的二人...  (展开)
NuurJannah 2017-06-30 01:01:55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三个人的爱情,显然太挤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因为《人都是要死的》迷上了波伏娃,那年大一还是大二?中间也曾断断续续读过几本萨特的小说,理智之年,也颇有些好感。看了《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对这两人open的契约式爱情,不是能欣赏。 十多年后,读到了这本书。L'invitée,波伏娃的第一本小说。自传体色彩很浓。 恍恍...  (展开)
cheesefly 2016-10-14 22:24:47

不速之客——波伏娃与《女宾》

我怀疑读者如果无法自行想象朗索瓦丝和皮埃尔就是波伏娃和萨特的化身,便很难对这部小说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波伏娃似乎没有心思对人物进行较为立体的塑造,而只是让他们在时间中不断变幻着,唯一不间断清醒着的,就是弗朗索瓦丝或者波伏娃本人的意识,这种意识笼罩了整部小说...  (展开)
TIAD 2012-12-29 19:16:0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真正爱情的本质即是嫉妒

冲着王安忆的书评去的,也正看完那本揭露萨特和波伏娃的《萨特,波伏娃和我》,想要从另一个当事人的角度看看波伏娃如何来评论这种理想化的三人恋爱。 看书以前,以为波伏娃的确是女权主义的先驱,可以摈弃一切私人感情,完全奉献自己去分享自己的爱人并且爱另一个同性,以...  (展开)
安和雅奈 2011-07-21 15:22:4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弗朗索瓦斯的痛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读波伏娃的书总会有溺水的感觉。她在毫不留情的把你往下拽,而你在极度的缺氧中虽然痛苦难耐却渐渐习惯。最终她会放手,你会重新浮出水面,感到重力的牵扯。稍有不适后,又再次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你在离开时会回头看向这片水面,你会感到敬畏。 《女宾》是我最想找的...  (展开)
魔克绮 2010-05-28 15:23:38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版

波伏娃告诉我们,性与爱只是两个人的事【想到哪,说到哪】

《女宾》是波伏娃的处女作,也是我开始了解这个神一般存在的女人的入门教程,其实,一直不理解法国人的那种完全自由的恋爱方式,既是憧憬,又有着深深的恐惧,只看过三部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两小无猜》《巴黎,我爱你》,每一部对我来说都是一种冲击,冲击着我思想...  (展开)
2006-06-11 12:59:13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版

三重奏

一直对“和谐”的“三角关系”有浓厚兴趣。于是试图认真读波伏娃的《女宾》,却总是断断续续。 “三个竭尽全力彼此相爱的人更加多彩多姿……” 叹气,仍然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假设啊。 美好的三重奏,处处隐藏着猜忌与荒唐,不由怀疑起它最初的美好性 优雅的弗朗索瓦兹;年轻刻...  (展开)
木南 2024-05-26 15:19:18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突然被人撞见她的私生活,对她来说几近猥亵。

“她等了很长时间,然后她走进厨房,把手放在煤气开关的手柄上。”“明天早上,她将死去。”终于,她摆脱了一切控制自己的虚无,她决定了自己的命运,她解脱了——. 📚《女宾》作为法国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处女作,同时也是她的半自传体小说。 . 书中描绘了一男二女之间...  (展开)
王幸福 2024-03-18 22:20:59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为了海狸。

这是我读的最久的一本小说,为了波伏瓦,值得。 有没有一次提到波伏瓦而不提到萨特的,而有没有一次提到萨特而不提到波伏瓦的?波伏瓦既然是女性主义先锋,既然一辈子都在追求自由,那她就该为了自己的意识而存在而被记住,就该因为第二性和女性不是他者而被记住,而不是「波伏...  (展开)
生命之轻 2023-12-28 10:05:51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爱的代价

自由是什么?独立无所待。当一个人拥有了“本质的爱”,他还能称为自己为自由的么?除非有一种爱可以任由所爱之人随心所欲,远走高飞。 当你为一个没有能力自我选择的人做了选择,并且无法承担选择的后果,以至于要毁灭对方,你还能说自己是无辜的吗? 没有能力随时放手的人是...  (展开)
MILLERCONAN 2023-08-18 13:35:18

恶客的吞噬——《女宾》中的二元主体性观念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何为《女宾》 《女宾》是波伏娃的第一本小说,于1941写成,1943年发表,又译为《应邀而来》,其法语名为L’invitée,英语名为She Came to Stay。从这本书开始,波伏娃终其一生都用她的作品呈现她的生活和她的哲学,可以说,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 《女宾》表现的是波伏娃在...  (展开)
一只大西瓜 2023-07-08 00:42:4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没有萨特,波伏娃还存在么?

看完后像吃了一嘴会飞的苍蝇一样,嗡嗡作响,吵得心烦意乱,挥之不去。她把萨特神圣化,接受他所有的猥琐刻薄自私变态,甚至以此为乐觉得可爱,难以理解。 我实在是难以理解,未成年女学生奥尔嘉明明因迷恋波伏娃而背井离乡来到巴黎,波伏娃却讨好萨特将其奉献给他,以满足他的...  (展开)
一庙一宇 2023-03-31 22:20:46

女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期 关于存在的命题频频出现 很二流作品 弗朗索瓦丝总是选择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格扎维埃尔 违背自己意愿选择内心单纯的结果 皮埃尔不爱上格扎维埃尔 我想弗朗索瓦丝是不会用爱情这个词来定义与格扎维埃尔之间的关系 是她需要在这段关系里找到不会使自己感到被流放的位置 从弗...  (展开)
萨莫嘉 2023-02-20 10:03:46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当人妄图克制动物本性时

波伏娃写得真的太细致入微了 太微妙了 以至于看得我过于感同身受直至难过起来 这种关系读作“高级”写作卑贱 爱绝对具有独占性 而当用所谓“文明”来把本能都掩盖 连与爱情伴随而生的权力都丧失 这或许只能称为是为自己动物性的一面找到的最冠冕堂皇的借口 这不是文明 这是又当...  (展开)
キT キヨ エ ±セ 2023-01-31 02:16:47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版

波伏瓦首先是一个作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其实是在看《存在主义咖啡馆》的时候认识了波伏瓦,《女宾》某种程度上是波伏瓦和萨特的开放式情侣生活的自传。不得不说,波伏瓦首先是一个作家。书中对于女性心理的描写非常细腻,纠缠不清的爱欲像绵密不绝的阴雨,雨水湿气氤氲着书里的每个人。女主弗朗索瓦丝最后的结局是毫...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52条)

订阅女宾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