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古文疏证(附:古文尚书冤词)(全二册)的书评 (9)

2013-05-04 11:27:04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

只是當時已惘然

如果說段茂堂的文字如短兵寸鐵,閻百詩就是長槍大戟,橫貫直下。讀《尚書古文疏證》的當口,我覺得他說的都對,這種閱讀體驗是怎麼造成的呢?有天我突然領悟到,這就好比潑婦駡街,人家成本大套滔滔不絕說了半個小時,你過了十分鐘才緩過神來,想到哦其實他第十二句和第十三句...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2-11 14:58:13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转】张循:读书当论道”还是“唯其真而已”?——清儒关于伪《古文尚书》废立的争论及困境

来源:《清史研究》2015年第3期 清儒关于《古文尚书》的争论大体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一为“真伪”,一为“废立”。 现代的研究者站在“文献学”或“史学”的立场,需要关心者只涉及“真伪”问题。但对清代的儒者而 言,“真伪”本身并不能完全决定《古文尚书》在儒学系统...  (展开)
哲夫成城 2021-12-10 09:33:03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转】李燕:《尚书古文疏证》成书考略

摘要:阎若璩年二十即疑《古文尚书》之伪,自康熙十一二年间沉思属稿,康熙二十二年,《尚书古文疏证》第一卷已成定本,此前京师已多有副本。《疏证》前四卷草创后,阎氏曾别录四本。康熙二十七年,《疏证》五卷本成,时阎氏五十有三。此后,阎氏将前四卷陆续修定为两卷。至康熙三十二...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5-31 04:57:13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轉】黄宗羲:尚書古文疏證原序

吴草廬以古文《尚書》之僞,其作《纂言》,以伏氏二十八篇爲之解釋,以古文二十五篇自爲卷袠,其小序分冠於各篇者合爲一篇寘於後。歸震川以爲不刊之典。郝楚望著《尚書辨解》亦依此例。然從來之議古文者,以史傳攷之,則多矛盾:既云安國之學以授都尉朝,朝授庸生,庸生授胡常...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3-28 16:53:06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转】闫宝明:毛奇龄《古文尚书冤词》探微

摘要:《古文尚书》辨伪是清代学术史上的重要课题。清初学者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判定今 本《古文尚书》为伪书,而同时代的学者毛奇龄则作《古文尚书冤词》,极力为《古文尚书》辩护,从而 引发了一场学术公案。《古文尚书》之伪,今日已成定论。《冤词》成为毛氏学术生涯中的...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2-14 18:49:31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转】钱穆:阎潜邱 毛西河

潜邱传略 阎若璩,字百诗,潜邱其自号也。先世太原人,五世祖始居淮安山阳。生明崇祯九年,卒清康熙四十三年,1636-1704年六十九。少口吃,六岁入小学,读书千百过,字字着意犹未熟,又多病,常闇记不出声。年十五,冬夜读书,愤悱不肯寐,漏四下,寒甚,坚卧沈思,心忽开朗,...  (展开)
哲夫成城 2022-05-31 17:41:31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轉】李塨:古文尚書冤詞序

《古文尚書冤詞》。八卷。 《尚書廣聽録》。五卷。 《舜典補亡》。一卷。 蠡吾李塨曰:先生三書最晚出,故有闕逸。即《廣聽録》舊目十卷,今卷數亦不合。惟《古文尚書冤詞》則塨所親受,其始末有可記者。初,先生作《尚書釋疑》數十條,蓋慮世之疑古文者而釋之,然未嘗示人也。...  (展开)
自然减压冥想 2018-09-30 07:43:44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版

孔子编定的“上古帝王之书”——《尚书》

《尚书》是儒家五经之一,原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帝王之书”,为一部多体裁上古历史文献集,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是我国历代国家治理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  (展开)
MHO 2009-09-04 13:32:24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版

做学问之态度

此书读过序、卷一、卷二以及跋。其余略翻。所感者,录于《读尚书》中。又,今人之论,或以人废书,或以己臆人,殊非做学问之态度。此一考据之书,真乃于我国阐述大义、注疏微言之学术门路外,开一当代学术研究之径。  (展开)

订阅尚书古文疏证(附:古文尚书冤词)(全二册)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