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一直以为余秋雨属于比较矫情和糯的那种,不想论起书法“宋四家”来居然有毒舌风采——“苏(轼)字离气不立”,米芾有术无道,蔡襄“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生命强光”,说黄庭坚的草书更绝,“中气不足”,有铺陈的表演感,跟具有酒精精神的颠张醉素比,“酒神不见了,只见调酒师”[挤眼] 我以前用元青花瓷反驳过“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傻逼言论,元代戏剧也能反驳。儒家讲求中和,反戏剧精神,但却喜欢生活中作礼仪化的扮演,即去表演当个好父亲来获得精神满足,这种“超稳定结构”很难破。只有到了元代,无序、失范、失阶,人们才“更愿意以芥末之身钻进勾栏里看另一番装扮,另一种生活。”陈酽、暖润的普洱核心秘密是“发酵”,“青春芳香的绿茶只能浅笑一年,老练一点的乌龙茶和红茶也只能挺立三年,反倒看似蓬头垢面的普洱越发光鲜
还是不错的 有收获 三部分最喜欢书法 因为喜欢铁观音 普洱茶从来无感 哈哈 至于昆曲 个人觉得过于华美精致 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标准
余秋雨老师好像有点啰嗦
文笔没话说,只是竟然没有赵佶。
普洱,昆曲,书法。历史文化人文穿插简单勾勒出中华文化的轮廓,又精致雕琢,于细小处展现中华文化的底蕴,中华文化在他笔下恰如一位绝世名伶,可浓妆艳抹亦可素面朝天。书法,昆曲早亦喜欢,读完这书,又迷恋上普洱茶,品尝其味后,竟然抛弃尝了恁多年的龙井,极端之美!Ps书好贵!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重心归向,有的归向于宗教,有的归向于征战,有的归向于科学,有的归向于政治,有的归向于自然,而中国文化,则归向于艺术。请注意孔子在《论语》中对于这个问题的两度概括。第一度概括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第二度概括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就是通过修身的方式获得人格享受。李泽厚先生把“游于艺”、“成于乐”说成是“人格的完成”,我很赞同。
特别喜欢书法篇,最近在练篆书,看罢此书产生沿着书法发展脉络练字的冲动。
余秋雨老师的书我都愿意给五星,读这本书更能让自己感到自己文化的贫瘠。普洱我喝了胃胀,弃喝多年。昆曲我是闻所未闻,倘若闻听,估计也是对牛弹琴。书法更是白搭,我对书法的亲近,仅是小学时代练过几个月的硬笔书法。这本书是库存微瑕,比较有意思的是,自209页起,由轻型纸变为了胶版纸,整个色彩水平也提升了一大截,泛黄加留白,只能说出版社有些无耻。
《书法史述》笔墨最多,个人最喜爱的还是《昆曲纵论》,不愧为戏剧大师。
本书描述了中国独有的三样美好:普洱、昆曲、书法。与其说本书让我更了解这些事物,不如说让我再次走近余秋雨老师,看看他又观了什么、想了什么。而且,印茶号茶我喝不到特心痒,昆曲看仨小时能睡俩小时,也只能从文字阅读中感受美+看书法做做眼部马杀鸡了。
在纽约图书馆找到这种书,然后每天当枕边读物读了一个星期,作为苏州人,特别是读到昆曲那一部分,感觉特别亲近。
喝茶、看戏、书法,这三样东西对文人来说是最喜欢胡吹灌水的领域。但这三个领域也是文人假行家最易露馅的地方。读过余大师评写这三方面的这本书后,反而对余肃然起敬了。余是以真行家的虔诚来写这三方面的。我特别喜欢他写自己本行暨戏剧这部分,很多发人所为发,敢于写出自己的想法,至于他的观点是否一定高妙,那另说,但至少是干货,恨受启迪和开拓思路的。书法这块也写得让人喜欢,陪着真品的照片来体现,整个中国书法史也徐徐展开,配着余的评说,仿佛在参观中国书法概展。这本书真不错,可作休闲式艺术修养读物。
先來一杯茶,再聽一曲戲,最後寫寫字靜心收場。很喜歡余老師這樣的敘述,平淡的言語道出中國歷史的極端之美。所謂極端,讀完此書我所理解的是:再無超越。文化這東西,聽起來離我們很遠,其實就是平日的生活氣息。如果有了氛圍,日日在氛圍裡被薰陶不知不覺也就成了「城中人」而不是羨慕城中人想要努力踏入。我們現在的快節奏時代,每個人都在快,有所意識覺醒的人都在抱團形成氛圍。而在這樣的氛圍裡,我們是否能打破前人所做出的極端?成為這個時代的極端呢?值得思考
忘不掉的“兰雨一品”
以前觉得余秋雨很煽情,没想做起评论来不失毒舌。他认为中国文化极品只有三项:书法、昆曲和普洱茶,其中书法一篇占据全书一半篇幅,激昂文字,很是快意。尤其适合喜欢书法的青少年阅读,书法之外,兼能学他三分文采。
经典!
喝喝茶,听听曲儿
细心品味中国至美
别样的文化美学体验
余先生也是很自负很有自信了,谈不上学术,普洱那段值得学习写营销文,故加一星。
> 极端之美
8 有用 邝海炎 2015-07-11 16:42:06
一直以为余秋雨属于比较矫情和糯的那种,不想论起书法“宋四家”来居然有毒舌风采——“苏(轼)字离气不立”,米芾有术无道,蔡襄“什么都好,就是没有生命强光”,说黄庭坚的草书更绝,“中气不足”,有铺陈的表演感,跟具有酒精精神的颠张醉素比,“酒神不见了,只见调酒师”[挤眼] 我以前用元青花瓷反驳过“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傻逼言论,元代戏剧也能反驳。儒家讲求中和,反戏剧精神,但却喜欢生活中作礼仪化的扮演,即去表演当个好父亲来获得精神满足,这种“超稳定结构”很难破。只有到了元代,无序、失范、失阶,人们才“更愿意以芥末之身钻进勾栏里看另一番装扮,另一种生活。”陈酽、暖润的普洱核心秘密是“发酵”,“青春芳香的绿茶只能浅笑一年,老练一点的乌龙茶和红茶也只能挺立三年,反倒看似蓬头垢面的普洱越发光鲜
3 有用 婉菁 2015-06-27 10:48:18
还是不错的 有收获 三部分最喜欢书法 因为喜欢铁观音 普洱茶从来无感 哈哈 至于昆曲 个人觉得过于华美精致 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标准
2 有用 小小玛丽奥 2014-08-07 08:49:11
余秋雨老师好像有点啰嗦
1 有用 桑田巫 2014-04-30 13:52:36
文笔没话说,只是竟然没有赵佶。
2 有用 荒废灰 2014-04-14 15:04:23
普洱,昆曲,书法。历史文化人文穿插简单勾勒出中华文化的轮廓,又精致雕琢,于细小处展现中华文化的底蕴,中华文化在他笔下恰如一位绝世名伶,可浓妆艳抹亦可素面朝天。书法,昆曲早亦喜欢,读完这书,又迷恋上普洱茶,品尝其味后,竟然抛弃尝了恁多年的龙井,极端之美!Ps书好贵!
0 有用 信心不逆熊先生 2020-06-26 18:32:40
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重心归向,有的归向于宗教,有的归向于征战,有的归向于科学,有的归向于政治,有的归向于自然,而中国文化,则归向于艺术。请注意孔子在《论语》中对于这个问题的两度概括。第一度概括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第二度概括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就是通过修身的方式获得人格享受。李泽厚先生把“游于艺”、“成于乐”说成是“人格的完成”,我很赞同。
1 有用 V 2024-01-01 06:22:17 江苏
特别喜欢书法篇,最近在练篆书,看罢此书产生沿着书法发展脉络练字的冲动。
1 有用 秀逗君 2023-08-20 12:05:30 山东
余秋雨老师的书我都愿意给五星,读这本书更能让自己感到自己文化的贫瘠。普洱我喝了胃胀,弃喝多年。昆曲我是闻所未闻,倘若闻听,估计也是对牛弹琴。书法更是白搭,我对书法的亲近,仅是小学时代练过几个月的硬笔书法。这本书是库存微瑕,比较有意思的是,自209页起,由轻型纸变为了胶版纸,整个色彩水平也提升了一大截,泛黄加留白,只能说出版社有些无耻。
1 有用 香芋卷 2022-06-02 16:03:50
《书法史述》笔墨最多,个人最喜爱的还是《昆曲纵论》,不愧为戏剧大师。
1 有用 来自星星✨ 2022-05-16 00:53:37
本书描述了中国独有的三样美好:普洱、昆曲、书法。与其说本书让我更了解这些事物,不如说让我再次走近余秋雨老师,看看他又观了什么、想了什么。而且,印茶号茶我喝不到特心痒,昆曲看仨小时能睡俩小时,也只能从文字阅读中感受美+看书法做做眼部马杀鸡了。
1 有用 脚脚 2022-03-04 05:21:16
在纽约图书馆找到这种书,然后每天当枕边读物读了一个星期,作为苏州人,特别是读到昆曲那一部分,感觉特别亲近。
2 有用 greenhands 2016-11-30 14:01:46
喝茶、看戏、书法,这三样东西对文人来说是最喜欢胡吹灌水的领域。但这三个领域也是文人假行家最易露馅的地方。读过余大师评写这三方面的这本书后,反而对余肃然起敬了。余是以真行家的虔诚来写这三方面的。我特别喜欢他写自己本行暨戏剧这部分,很多发人所为发,敢于写出自己的想法,至于他的观点是否一定高妙,那另说,但至少是干货,恨受启迪和开拓思路的。书法这块也写得让人喜欢,陪着真品的照片来体现,整个中国书法史也徐徐展开,配着余的评说,仿佛在参观中国书法概展。这本书真不错,可作休闲式艺术修养读物。
1 有用 大象 2018-03-29 16:10:14
先來一杯茶,再聽一曲戲,最後寫寫字靜心收場。很喜歡余老師這樣的敘述,平淡的言語道出中國歷史的極端之美。所謂極端,讀完此書我所理解的是:再無超越。文化這東西,聽起來離我們很遠,其實就是平日的生活氣息。如果有了氛圍,日日在氛圍裡被薰陶不知不覺也就成了「城中人」而不是羨慕城中人想要努力踏入。我們現在的快節奏時代,每個人都在快,有所意識覺醒的人都在抱團形成氛圍。而在這樣的氛圍裡,我們是否能打破前人所做出的極端?成為這個時代的極端呢?值得思考
1 有用 chocolat 2014-04-01 21:38:33
忘不掉的“兰雨一品”
1 有用 彩霞 2016-08-17 20:17:50
以前觉得余秋雨很煽情,没想做起评论来不失毒舌。他认为中国文化极品只有三项:书法、昆曲和普洱茶,其中书法一篇占据全书一半篇幅,激昂文字,很是快意。尤其适合喜欢书法的青少年阅读,书法之外,兼能学他三分文采。
1 有用 文孟先生 2024-11-13 06:28:40 湖北
经典!
0 有用 薛易 2013-11-04 10:28:13
喝喝茶,听听曲儿
1 有用 红皇后 2013-11-04 08:10:01
细心品味中国至美
1 有用 如皋呀 2022-06-09 10:14:15
别样的文化美学体验
1 有用 雪柳叶 2018-04-20 11:19:11
余先生也是很自负很有自信了,谈不上学术,普洱那段值得学习写营销文,故加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