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民俗学(包括社会变迁、传统复兴、网络媒介)【1】 (南池子)
- 客家研究 (马上到站)
- 客家研究 (邑格園)
- 一念齋藏书 (一念齋主人)
- 客家 (书店培训师阿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96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客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红朝杜少卿 2025-03-23 10:20:14 湖北
93年的书,可参考价值已经很低了,好些信息也是错的,当初田野不够深入。比如说南靖属于漳州,所以南靖土楼是闽南系统,这是想当然;说去了潮州北部发现也有土楼,所以这片土楼是潮汕系统,也是错的。那里近三百座土楼九成都是客家人搞得,濑川当年应该是走到铁铺镇一带就停步不前了。第三四章考察港台客家,史料价值更大一些。
0 有用 内在的眼睛 2014-04-16 01:05:12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
0 有用 栖去 2019-09-19 18:03:20
艮贝尔-亨廷顿-嘉应刊-罗香林。①族群边界都是暧昧且流动的,考察集团界限的产生与消亡、文化表象的建构与解体,反思“民族”!移动性与客家自我意识,罗忽略了诸情境下的可变性,因被歧视而求正统,客与非客:刻意夸大了的差异,被塑造的明确实体②地域社会中的客家,“本地”&“客家”,本地围头多平原更早,客家村仔多山丘较晚,新移民并不遵从“旧”纽带,仪式习俗婚姻语言混同模糊,族群归属意识其实变更频繁③本地:宋代... 艮贝尔-亨廷顿-嘉应刊-罗香林。①族群边界都是暧昧且流动的,考察集团界限的产生与消亡、文化表象的建构与解体,反思“民族”!移动性与客家自我意识,罗忽略了诸情境下的可变性,因被歧视而求正统,客与非客:刻意夸大了的差异,被塑造的明确实体②地域社会中的客家,“本地”&“客家”,本地围头多平原更早,客家村仔多山丘较晚,新移民并不遵从“旧”纽带,仪式习俗婚姻语言混同模糊,族群归属意识其实变更频繁③本地:宋代到达东莞南头再迁新界,客家:明代到达粤东清代迁界来往,71河源:客家在山里,不应忽视小区域微观、动态的族群状况,官府分割统治社会分节结构,83民族学扎根于殖民主义,新界何以和平?地位资金组织官态,92华南亦是边疆!移民一次所以界限明确④ (展开)
0 有用 斗膽金甲神 2021-06-23 19:08:55
基本的思考方向是有价值的,对新界村民面对外来观察者时选择自我陈述的策略有所反思,用“围头”和“本地客家”作为新界乡村“地域社会内部的视角”。可惜田野调查还是以概况观察为主,导致有趣的细节不多。第四、第五章的论述很谨慎,对罗香林的批评也是点到即止。说白了,罗香林不是历史学家,而是民族启蒙思想家;“客家”从来不是启蒙的对象,而是启蒙的内容。如果把作者这两章揭示的视角再往前推,无疑就能看到:畲族的祠堂和... 基本的思考方向是有价值的,对新界村民面对外来观察者时选择自我陈述的策略有所反思,用“围头”和“本地客家”作为新界乡村“地域社会内部的视角”。可惜田野调查还是以概况观察为主,导致有趣的细节不多。第四、第五章的论述很谨慎,对罗香林的批评也是点到即止。说白了,罗香林不是历史学家,而是民族启蒙思想家;“客家”从来不是启蒙的对象,而是启蒙的内容。如果把作者这两章揭示的视角再往前推,无疑就能看到:畲族的祠堂和庙宇不能作为畲族“汉化”的证据,恰恰相反,这说明畲族就是客家“汉化”的孑遗;毕竟人家中原的正统汉人可没这么多祠祭,更没有这一大堆淫祀。同理,疍家也是粤人“汉化”的孑遗。华南汉族分支和所谓“少数民族”的区别仅仅在于,前者学会了用儒家礼乐文饰蛮夷陋俗,但实际上两者的风俗习惯、文化模式仍是共通的。 (展开)
0 有用 一个坏蛋 2021-03-05 11:21:12
主要是以20世纪90年代香港新界客家的情况为出发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