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科学哲学研究基础 (阿透)
- 老师推荐 (伊卡洛斯福)
- 科学社会学(STS)和SSK著作 (拜占庭鼧鼥)
- 科学史 (青云乘龙)
- biography (new)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科学界的精英: 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订阅关于科学界的精英: 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评论:
feed: rss 2.0
6 有用 有个基友叫李猫 2019-03-01 13:45:04
1、附录一关于“如何做质性访谈”的准备工作和访谈技巧反思值得一读。2、一篇典型的数据文章,每一章前半部是对定量数据做出来的表格做纵向、横向的分析解读,后半部是整合质性访谈内容。3、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方面丰富的数据库。只是做纯粹的白描,没有理论的浮现。没有太多有新意的结论,就是为大众关于诺奖的普遍认知提供了印证材料。比较有意思的一处数据分析,是第六章关于科学界“唯青年论”的反驳。4、核心观点:优势累积... 1、附录一关于“如何做质性访谈”的准备工作和访谈技巧反思值得一读。2、一篇典型的数据文章,每一章前半部是对定量数据做出来的表格做纵向、横向的分析解读,后半部是整合质性访谈内容。3、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方面丰富的数据库。只是做纯粹的白描,没有理论的浮现。没有太多有新意的结论,就是为大众关于诺奖的普遍认知提供了印证材料。比较有意思的一处数据分析,是第六章关于科学界“唯青年论”的反驳。4、核心观点:优势累积的马太效应和科学界的社会分层现象,默顿学派的科学普遍主义理论。为诺奖得主的天才光环祛魅,还原其更多呈现出的社会化本原,即诺奖得主的原初科研能力不一定比普通科学家高,只是抢先占据了更多的优势资源和科研机会。4、阅读建议:先读第1、8章+附录一,再翻阅剩余篇章。 (展开)
2 有用 Tina 2023-04-19 08:32:55 浙江
被埋没了的一本好书。作者对科学共同体构建进行拆解,以诺尔贝奖获得者为例,从个体受教育背景、作为机构的常青藤大学、知识精英之间的熏陶与交流等等,分析科学界的马太效应如何形成。当时在世的70多个获奖者,作者访谈了其中在美国的三四十位,并在附录里详细介绍自己是如何联系这些得奖者,如何做访谈前准备以及访谈过程如何,内容详尽。
2 有用 熊Bear 2017-08-31 17:22:52
很扎实的研究。几个关键词:自我选择&社会选择;相互促进(科学家与诺贝尔奖,师徒,科学家与机构);分层&马太效应。附录一介绍了访谈过程,有意思。初级定量(描述)与定性(访谈)的结合。
2 有用 赎罪羊 2022-03-13 13:11:50
《科学社会学》课程“科学的奖励与评价:默顿学派与后默顿时代”章节的参考书目,不想写论文时一个下午读完。见识到了社会学的定性定量研究范式;关于诺贝尔奖,过目了一些之前未曾注意到的知识,澄清了一些从小得来的误解。个人从第一、三、四、六、七、八章以及附录中受益。
0 有用 中原正宗馒头 2022-09-06 13:43:30 上海
1979年出版的学术书如今可当科普书看,讨论了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科学好苗子的优势累积问题,读来还是有一番乐趣。作者呈现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很多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过程中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观点,放到现在每条都可以发一个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