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短评

热门 最新
  • 0 [已注销] 2016-01-10 10:10:25

    中国哲学史。值得细细研究。

  • 0 Captain路飞 2014-05-19 00:18:36

    儒家为表,法家为里,构成了两千年中国最为精髓的管理学

  • 0 Jerrl 2014-05-28 20:32:13

    应该结合他在百家讲坛的先秦诸子百家底稿看,这本书里面很多简约说的在那里面都说的很清楚。脉络很清楚,对孔孟老庄等人在政治和人性的争论也有自己的对比。可是语言上的易式风格太明显了,很多地方写的很狡黠,要是小说的话倒还不错,放在史书上就要不得了。可以一读,特别是作为对先哲思想的入门读物。

  • 0 zjjhday 2014-07-04 17:44:58

    诸子百家之学是易中天之所长,孟子认为人性向善而不是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有恶而不是本恶,一字之差,谬之千里。

  • 0 莱昂哈德 2017-03-23 18:31:57

    “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0 tigren 2015-11-22 14:38:44

    “显然,我们的文明即便在她思想最活跃的时代,也缺失了宗教和科学这两个向度。”

  • 0 艾肯杜伊特 2014-11-06 08:48:07

    百家之说,短短十万言是无法尽诉的。但是本书对影响后世的几大主流的学说,进行了框架式的、主题式的提炼。应该可以对总体思想有个大致的理解。不过,也由于太过繁杂,想要对这个时期的一些学说多了解,只能多读几遍,多去看看原著了。

  • 0 爱吃蛋糕的小可 2015-07-02 18:41:21

    我们也曾有过如此的时刻。

  • 0 月夜小恶魔 2014-04-09 19:44:27

    不必苛求太多,能把这段讲明白实在是太难了

  • 0 shirley 2014-05-13 12:53:59

    深入浅出。但是多是历史解读,而不是历史。

  • 0 希望 2014-05-28 15:00:46

    醍醐灌顶。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诸子百家,法、儒、墨、道等耳熟能详,但时至今日才弄明白其内在逻辑。

  • 0 forever young 2015-08-13 10:12:10

    春秋战国,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先秦诸子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为了救世,提出了自己治国做人的政治纲领:儒家认为人性向善,提倡仁爱,应该用礼乐去规范与教化,而君子当养浩然之气;道家认为天下大乱来自欲望,主张愚民政治:君主无为无欲,久而久之,民众也会没有思想,像动物一样;墨家主张兼爱、公平正义,但遇到不同意见的解决办法是尚上,自然走向专制;庄子主张自由,无政府主义,很难实现;韩非则认为不可以相信人,教化无用,要以严刑峻法来治国,自然走向苛政。争论没有结论,但实为中华文明最群星璀璨的时代。

  • 0 高桥松明 2014-09-27 20:30:51

    通俗易读的一家之言,不错的大众古典著作普及读本,典型的易老师讲课风格,语句篇章短小、口语化,优点是浅显易懂,缺点是作为纸质读本,过于“轻”了,有一种断断续续和不过瘾的感觉。该书写作思路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异同时时刻刻穿插其中,不断抛出问题,带读者思考(或走进他预设的沟里),书很薄,很快能读完,不拘泥于逐字逐字抠自此,算是对先秦思想的概览。儒、墨、法都是为统治者所写,真的不太适合普通人,大概唯有老子所说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才是平民百姓可以读一读的。

  • 0 豆友52796200 2014-10-28 22:44:49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这个系列会开始走下坡路,但儒墨法道最精华的思想还是支撑着这本书勉强维持在“精彩”的程度,只是文笔如此富有煽动性,让我这种想看历史看思想的读者感觉有些不适,不是说不能讲一家之言,可这么随性这么“文学”,只能让人觉得格局一下子就不历史了。(即使如此也要比照本宣科讲教材要好,大一要是能听到这样的通史课,可能会感动哭吧~)

  • 0 富娃宝贝07 2014-06-08 23:20:26

    当诸子思想对比读物,基础阅读

  • 0 光脚的鱼 2013-12-15 22:26:31

    正如易老师所说,对于诸子百家,我们经历的是一个从成语故事到名言警句再到若干篇章,得到都是沧海一粟、管中窥豹的感觉,对于其整个体系和精神的领会,始终还是个门外汉。真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易老师这部书的最大一个作用应该就是打开了那扇门,让我们先进来吧。至于门后的世界,修行靠个人了。

  • 0 凌霄 2015-04-07 21:33:52

    应该把篇尾那句话送给诸子百家,就是: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既为百家曾对人类命运和自然宇宙做过那么深刻而努力的思考而自豪,也为即使属于中国思想最活跃的时代仍有那么明显的盲点缺憾,但不管好也罢坏也罢,很显然,那个时代为后来的中国走向奠定了基础。

  • 0 Domino 2014-11-20 23:29:42

    写的最出色,最有内容,最多收获的一本,毫不犹豫给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