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的书评 (8)

人均产量 2019-06-11 17:00:24

十年严寒 大地回春---读《一九八六年》有感

每个接踵而至的夜晚总是群星灿烂,让人在入睡前对翌日的灿烂景象深信不疑。十年足够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朝气蓬勃的少年,十年足够让无数个家庭建立也足够让无数个家庭分崩离析,十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代人,带走一代人。 1986年,我们努力回忆着,这年好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展开)
曲曲摄魂 2017-05-26 19:16:00

为什么死亡会带来“快乐”

《一九八六》是收录在余华《现实一种》里面的最后一个故事,依然讲的疯子。而这里面的疯子是一个时代的疯子,这些疯子会让你心酸,会让你可惜,同样会让你不寒而栗。一个运动造就了一批疯子。余华用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了一个运动带来的,和带走的,同样还有留下的。这场“革命”...  (展开)
肮脏小镇 2018-12-31 12:04:10

生活的痛苦

读完之后,总要回想起那个疯子在鲜红的阳光之下,用肮脏的指甲抠着自己刚刚锯开的鼻子里的骨屑。毛骨悚然,这是余华文字的力量。即使于我这般没有想象力的人,也时常梦到自己锯着鼻子,指甲在伤口之中摸索,寻找着骨屑。每每想到这里,一种莫名的恐惧会使我蜷缩为一团,余华将...  (展开)
Beryl-Nina 2017-06-27 14:17:57

我们到底在回避什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于那段不可明言的历史,我们怀着双重的恐惧。 一重是回忆的恐惧:我们拒绝回忆有关的一切,我们不愿提及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另一重是遗留于现实的恐惧:我们害怕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重回我们身边,我们排斥它,我们不承认它遗留在这世界上的痕迹,把活生生存在的现实污蔑为虚妄...  (展开)
朝花 2022-05-26 13:45:26

《一九八六年》个人感想与语句摘录

对历史的遗忘,意味着背叛。对于历史的发展,假如没有反思,我们依旧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观望,那么,当历史灾难重新再现,每个人都无法逃离,每个人都是受难者。(《一九八四年》) 人的暴力,现实一种,果真现实一种,恶因恶果,不外如是。(《现实一种》) “世界就是所发生...  (展开)
Alwaysun 2019-07-16 13:42:36

《一九八六年》摘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九八六年》余华 - [ ] 河边的柳树和街旁的梧桐已经一片浓绿,阳光不用说更加灿烂。 - [ ] 男孩子则从箱底翻出了游泳裤,看着它便能看到夏天里荡漾的水波。他们将游泳裤在枕边放了几天,重又塞回箱底去。毕竟夏天还在远处。 - [ ] 因为阳光的注视,街道洋溢着温暖。很多人在...  (展开)
小瓦片 2016-07-07 10:20:43

另一种观点

《一九八六年》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或者说主要不在于呈现一种关于“文革”叙事的非国家意识形态化的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立场,相反在于描绘了这种立场在80年代中期所遭遇的困境,一种在社会转型语境下企图复现以往的“历史–文化记忆”的失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九八六年》...  (展开)
有一些书评被折叠了 为什么被折叠?
评论被折叠,是因为发布这条评论的帐号行为异常。评论仍可以被展开阅读,对发布人的账号不造成其他影响。如果认为有问题,可以联系豆瓣电影。
第二团支部 2019-09-29 17:43:48

苦难的承受者,幸福的局外人

文革过去了,春天来了,但是春天不属于他。他在文革中承受了苦难,但是苦难过后,他得到的只是人们的冷漠和遗忘而不是同情。 他陷入一场暴力的幻梦中。他对自己施刑,他对身边的人施刑。他用钢锯割自己鼻子,他用菜刀砍自己的腿。疯狂暴力的他是这个祥和世界的异类。他被人们捆...  (展开)

订阅一九八六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