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政治 短评

热门 最新
  • 58 Sarcophagus 2016-02-11 08:29:25

    重读加星,时势使然。个案老套维度出奇,观点熟悉素材新颖,框架清晰行文生动。显新传本位,重话语分析,措辞颇大胆,结论你懂的。呈现记忆操控机制未免完美,田调歧异模糊之处尚可挖掘。理论资源二手偏多,福柯康纳顿权力等直接套用,叙事认同等相关思路欠缺。章三节3高能。

  • 42 马上到站 2018-03-05 10:46:39

    四星,但想想未来多少年估计国内都不会出版此类作品,不知不觉就加了一星。

  • 21 希仁 2014-07-15 20:33:26

    史的部分比论的部分强(瑕疵也不少) 国内学者还是基本的理论和哲学修养欠了火候,总有亦步亦趋,捅不破那层窗户纸的感觉

  • 14 BOXING 2016-07-24 10:53:02

    本書運用集體記憶(社會記憶)、權力和話語三個目前社會史研究中常見的概念體系,研究了「南泥灣大生產」的記憶是如何生成、流傳、變動與重構的,并旁涉論述到整個中國紅色記憶的變遷脈絡。

  • 12 小p 2019-09-06 15:25:25

    如果是2013年这本书出版时评论此书,无非就是说一些理论如何应用,材料如何处理之类的技术性话题。不过2019年读此书最首要的感想已经成了这书当年是怎么出的,以及这书现在都要被禁了吧。

  • 8 南池子 2014-05-19 13:28:56

    选题绝对是很有意思的,但是“议题的政治动员”与"红色符号体系的形成"两节算是现下能做的做大历史还原之努力了,可还不够。还有几处注释错了,有些材料的引述和来源略微随便,有点扣分。

  • 7 去你爹的 2017-04-20 18:16:09

    二手史料确实比较多,论述逻辑也有小错误。但整体来说还是对大生产运动进行了完全突破常规的解读,权力和话语的理论运用也非常精准。重读降星,观点先行,立场预设太过严重。

  • 9 #Nani?monai 2017-12-28 09:46:36

    失眠读物……非常福柯和传播学视角下一批常见材料如何炒出新花样,话语分析的理论框子搞得有点生硬,材料勘对功夫不太够。但就凭这个维度已可四星多。敢下笔,想不到四年前出版物还能这么说话,如果拿到现在不知道删掉多少,但有时也稍显绝对。结论不出意料。中间藏着一些地雷很有意思,尤其是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那段,怎么看怎么觉得熟悉。

  • 5 洗净壶的壶颈细 2017-11-16 23:59:02

    我觉得比较有趣的地方是,以生产出来的文化媒介为资源来分析红色记忆的文化形态。以前我们看到的红色文化的分析往往要么高度文学化、要么图解式、要么基于语录中的只言片语。而本书则在经验视角上比上述三种倾向都要充实,对“红色”内涵的呈现要准确得多。

  • 7 星期六历史学家 2020-03-04 10:01:56

    内容给五星,这本书是告诉我们是如何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当然是吃人血馒头了。

  • 4 gardenhead 2014-01-05 03:09:47

    多线叙事和考古,宏大但是有血有肉,敏锐、勤奋又勇敢,这太棒了太自豪了周老师您快展开写"生产-整风"的部分吧TwT

  • 9 紫曦 2020-08-06 22:19:35

    2020年8月,内循环,华为“南泥湾”项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埋头苦干自我牺牲”。记忆的建构从未停止。虚构可以在真理范围内运作,历史也可以比虚构荡气回肠。

  • 5 耕石 2016-02-25 00:09:40

    瑕不掩瑜,窃以为这本书能够代表大生产运动研究的最前沿了。

  • 5 2019-02-24 23:34:16

    理论预设立场,涉及权力知识话语分析框架的众多研究话题其实大都指向了同类型的结论。不知道该说是理论帮助我们发现了社会历史的真相,还是理论已经限制并塑造我们的认知方式。史料翔实,角度细致,行文表达非常标准。

  • 2 一只大鱼 2015-04-03 09:25:01

    着力于大生产的规训、权力对记忆的操纵,很福柯,而作为记忆政治中被刻写的一方却只在第七章略过,或是学科所限,乡村的回忆与官方的书写之间,记忆之争又是如何展开?

  • 6 Derridager 2018-05-30 09:59:40

    结构清晰熟悉,言辞大胆,受权力操纵的文献和田野调查并重,深入权力处发现权力。第三章最佳,分析多维度的红色记忆嵌入,再现此场域权力操纵之景。但罗列历史时引用材料偏多,写法稍干瘪。关于人民日报频数分析方法亲切,因其乃新传学子论文写作常用技巧。值得注意的是类似博物馆的诗学与政治学意义交织的场所,是权力改写重构历史操纵记忆的“必争之地”。联想至记忆的性别,或许加入“口述史”的话语分析效果更佳

  • 3 阿珂路 2020-08-13 22:53:35

    其实我本来不打算写评论的,看这几天关于粮食的事情不少,说不定不久又要重提南泥湾往事了。

  • 2 gawe 2015-04-21 15:39:43

    主要解决的是“怎么做”的问题,就是用福柯的话语理论来讨论权力如何建构红色符号来推动大生产运动、随后又将其神话化的过程。结构略奇怪,穿透力一般。不过史料丰富,确实下了苦功夫啊。

  • 2 恶夫 2017-04-12 16:54:41

    国内很好的博论标杆,平稳周正。写法并不高级,文献也显生硬,独占性材料不多。但程度正适中,没有一些海外博论那种好到高不可攀的绝望,让人感到努力跳一跳就能够着,给人希望,反而更适宜我等土鳖学渣模仿学习。

<< 首页 < 前页 后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