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集》的原文摘录

  • 其实整个城市已经成为一座大剧院,演员不计其数 (查看原文)
    猕猴桃儿 3赞 2020-01-31 21:45:34
    —— 引自章节:叛徒和英雄的主题
  • 行刑队站成一排。赫拉迪克背靠营房的墙壁站着,等待开枪。有人担心墙壁沾上血迹;便吩咐囚犯朝前跨出几步。赫拉迪克可笑地联想到摄影师吩咐对象摆好姿势的情景。一滴雨水沉重地落到他一侧太阳穴,顺着面颊徐徐淌下;军士长一声吆喝,发出最后的命令。 (查看原文)
    躲猫猫社社长 1回复 2赞 2019-08-19 17:35:46
    —— 引自第57页
  • 他后来想,现实往往不可能和预见吻合;他以狡诈的逻辑推断,预先设想一个具体细节就能防止细节的发生。 (查看原文)
    恺撒 1赞 2017-02-14 01:15:16
    —— 引自第51页
  • 《基督与犹大》初版本的标题清楚明了,尼尔斯·吕内贝格本人几年后荒唐地延伸了它的意义:传统加在加略人犹大头上的事统统是假的,没有一件是真的(德·昆西,一八五七年)。某个德国人先前也发表过相似的意见;据德·昆西猜测,犹大之所以出卖耶稣基督是为了迫使他宣布他的神性,激起反抗罗马压迫的广泛的起义;吕内贝格提出一个形而上学的辩护。他首先巧妙地强调犹大的行为纯属多余。他(像罗伯逊那样)指出,耶稣每天在犹太人聚会上宣扬教义,在几千人面前创造奇迹,根本用不着由一个出卖他的门徒来指认。然而,指认的事还是发生了。认为《圣经》有错是不能容忍的,认为世界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中出现偶然性是同样不能容忍的。因此,犹大卖主并非偶然,而是预先安排好的、在耶稣舍身救世的过程中占有神秘位置的事件。吕内贝格接着指出:圣子成为肉身之后,便从无处不在到了有形的空间,从永恒到了历史,从无限幸福到了生老病死苦;为了同这样的牺牲相匹配,一个代表全体人类的人必须作出应有的牺牲。所有的门徒中间唯独加略人犹大觉察到了秘密的神性和耶稣的意图。既然圣子可以屈尊成为凡人,圣子的门徒犹大当然也可以降格成为告密者(最卑劣的罪恶),在永不熄灭的地狱之火里委屈一下。下级是上级的镜子;人间的形象和天上的形象对应;皮肤上的斑点是终古常新的星座图像;犹大以某种方式反映了耶稣。由此产生了那三十枚银币和叛卖之吻;产生了自杀,以便更心甘情愿地被打入地狱。尼尔斯·吕内贝格用这种方式阐明了犹大之谜。 (查看原文)
    Proteus_Fan 1赞 2019-12-22 20:24:07
    —— 引自章节: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
  • 吕内贝格从普遍的冷漠中看到一个近乎奇迹的证明。上帝吩咐人们漠然处之,不希望他可怕的秘密在世间传播。吕内贝格知道还不是时候。他感到古老的神的诅咒劈头盖脑地落到他身上;他想起在西乃山顶上用手遮住脸不看上帝的以利亚和摩西;想起那个看到上帝把荣光洒满大地时惊恐万分的以赛亚;想起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突然失明的扫罗;想起见了天国而死去的犹太教博士西梅翁·本·阿扎伊;想起见了三位一体而发疯的著名的巫师维特尔博的胡安;想起那些痛恨不敬神的人读出上帝秘密的名字的犹太法学博士。他本人岂不是也犯下了那种罪恶?那岂不是不得赦免的亵渎圣灵之罪(《马太福音》,第十二章第三十一节)?巴莱里奥·索拉诺由于传播了罗马秘密的名字而丧命;他发现并且传播了上帝可怕的名字又该遭到什么无限的惩罚呢? 尼尔斯·吕内贝格彻夜难眠,被论证搞得昏昏沉沉,在马尔默街上到处乱跑,大声祈求同救世主一起分享入地狱的恩宠。 (查看原文)
    Proteus_Fan 1赞 2019-12-22 20:24:07
    —— 引自章节: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
  • 尼尔斯·吕内贝格提出了一个相反的动机:夸大的甚至是无限的禁欲主义。禁欲主义者为了把更大的荣耀归于上帝,贬低甚至折磨自己的肉体;犹大则贬低甚至折磨自己的精神。他像别人一样舍弃了荣誉、幸福、安宁、天国,只是没有像别人那样勇敢地舍弃了欢乐。他以可怕的清醒事先筹划了他的罪行。通奸往往带有柔情和自我牺牲;杀人往往需要勇气;亵渎神明往往夹杂着撒旦的光芒。 (查看原文)
    Proteus_Fan 1赞 2019-12-22 20:24:07
    —— 引自章节: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
  • 一丝亮光引导他走到窗前。他打开窗子:一轮黄色的满月在凄凉的花园里勾勒出两座干涸的喷泉的轮廓。伦罗特察看了房屋。从餐厅前室和走廊出去总是一模一样的天井,或者转来转去还是原来的天井。他顺着尘封的楼梯上去到了圆形的前厅;面对面的镜子反映出无数的形象;他懒得再打开窗子了,因为窗外总是那个荒凉的花园,只是望出去的高度和角度不同而已;屋里是一些蒙着黄色罩子的家具和蜷缩在网中的蜘蛛。一间卧室引起他的注意;里面一个瓷瓶插着枝孤零零的花轻轻一碰,干枯的花瓣纷纷掉落。在三层楼,也就是最后一层,他觉得房子大得无边无际,并且还在扩展。他想,房子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镜子、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孤寂。 (查看原文)
    小火山 1赞 2021-01-02 12:12:53
    —— 引自章节:死亡与指南针
  • 现实生活喜欢对称和轻微的时间错移;达尔曼是坐出和马车到疗养院的,现在也华出马车到孔斯帯图西。经过夏季的热之后,初秋的凉爽仿佛是他从死亡和热病的章握中获得解救的自然界的象征。早晨七点的城市并没有失去夜晚使他产生的老宅的气;街道像是长门、场像是院落。达尔曼带着幸福和些许昏的感认出了这个城市;在他放眼四望的几秒钟之前,他记起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街道的角落、商店的招牌以及质朴的差别。在早晨的黄色光线下,往事的回忆纷至香来。 明天早晨我就在庄园里醒来了,他想,他有一身而为二人的感觉:一个人是秋日在祖国的大地上行进、另一个给关在疗养院里,忍受着有条不素的摆布。他看到粉刷剥落的砖房,宽大而棱角分明,在铁路边无体无止地瞅着列车经过;他看到泥路上的骑手看到沟渠、水塘和农场;看到大理石般的明亮的云层,这一切都是偶遇,仿佛平原上的梦境。 (查看原文)
    疏朗 1赞 2021-12-19 14:40:26
    —— 引自章节:南方
  • 富内斯不断地看到腐烂、蛀牙和疲劳的悄悄的进程。他注意到死亡和受潮的进展。他是大千世界的孤独而清醒的旁观者,立竿见影,并且几乎难以容忍的精确。 (查看原文)
    PKILL 2015-11-15 18:29:49
    —— 引自第12页
  • 思维是忘却差异,是归纳,是抽象化。在富内斯的满坑满谷的世界里有的只是伸手可及的细节。 (查看原文)
    PKILL 2015-11-15 18:36:03
    —— 引自第13页
  • 那是一个像黎明一样荒凉的下午。 (查看原文)
    PKILL 2015-11-21 21:29:27
    —— 引自第42页
  • 在他的想象中,那些多梦的夜晚是他可以藏身的又深又暗的水潭。 (查看原文)
    PKILL 2015-12-09 15:34:12
    —— 引自第52页
  • 如同所有的作家一样,他拿别人已经完成的作品来评价别人的成就,但要求别人拿他构思或规划的作品来评价他自己。 (查看原文)
    PKILL 2015-12-09 15:41:15
    —— 引自第52页
  • 他要了一杯咖啡,缓缓加糖搅拌,尝了一口(疗养院里禁止他喝咖啡),一面抚摩猫的黑毛皮,觉得这种接触有点虚幻,仿佛他和猫之间隔着一块玻璃,因为人生活在时间和时间的延续中,而那个神秘的动物却生活在当前,在瞬间的永恒之中。 (查看原文)
    PKILL 2015-12-15 12:45:45
    —— 引自第87页
  • 悠久的岁月使他抽缩,磨光了棱角,正如流水磨光的石头或者几代人锤炼的谚语。 (查看原文)
    PKILL 2015-12-15 14:01:15
    —— 引自第90页
  • 确切的是在生活中凡是能往后拖的事我们总是往后拖;也许我们都深信自己是不朽的,深信人迟早会无所不能,无所不知。 (查看原文)
    滿君_Alex 2016-06-14 13:10:55
    —— 引自章节:博闻强记的富内斯
  • 他年纪不到二十岁,又瘦小又窝囊,像无脊椎动物似的叫人看了不舒服。他带着死心眼的狂热熟读了一本不知什么名字的共产主义的小册子,无论讨论什么问题,总是用辩证唯物论来下结论。你有无数理由可以厌恶或者喜欢一个人,穆恩却把全部历史归纳为肮脏的经济冲突。他断言革命注定要胜利。我说仁人志士应当力挽狂澜,站在失败的一方…… 已经很晚了,我们从走廊,楼梯一直争论到街上。给我深刻印象的不是穆恩的观点,而是他那不容置辩的声调。这个新来的同志不是在讨论问题,而是带着轻蔑和愠怒在发号施令。 (查看原文)
    滿君_Alex 2016-06-14 13:11:26
    —— 引自章节:刀疤
  • 在诺兰的作品里,模仿莎士比亚的段落最缺少戏剧性;瑞安猜想著者插进这些段落的目的是日后让人发现真相。他知道他本人也成了诺兰策划的剧情的一部分…… 经过苦苦思索,他决定闭口不谈他的发现。他出版了一本颂扬英雄光荣的书;那或许也在预料之中。 (查看原文)
    滿君_Alex 2016-06-14 13:11:49
    —— 引自章节:叛徒和英雄的主题
  • 房子实际上并没有这么大。使它显得大的是阴影,对称,镜子,漫长的岁月,我的不熟悉和孤寂。 (查看原文)
    滿君_Alex 2016-06-14 13:12:06
    —— 引自章节:死亡与指南针
  • 通奸往往带有柔情和自我牺牲;杀人往往需要勇气;亵渎神明往往夹杂着撒旦的光芒。犹大选择了那些不含任何德行的罪恶:辜负别人的信任(《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第六节)和告密。他行事如此卑鄙,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当好人。保罗写道:如经上所记,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哥林多前书》,第一章第三十一节)。犹大自找地狱,因为上帝幸福已使他满足。他认为幸福是神的属性,人们不该篡夺。 (欧克力德斯·达库尼亚在吕内贝格所不知的一本书里写道:对于卡努多斯异教创始人安东尼奥·孔塞莱罗来说,德行“几乎成了不虔诚”。阿根廷作者也许记得阿尔马富埃尔特的作品里也有相似的段落。吕内贝格在象征主义报刊Sju insegel 发表了一首题为《秘密的水》的叙事诗;前几节描写了一天中纷乱的事,最后几节写了一池冰冷的水;诗人暗示,那池静水纠正了我们无益的暴力,同时又以某种方式允许和宽恕了它的存在。诗的结尾是这样的:森林中的水是幸福的,而我们可能是邪恶和痛苦的。——原注) (查看原文)
    滿君_Alex 2016-06-14 13:12:24
    —— 引自章节:关于犹太的三种说法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后页>